涉黑人员成乒协领导,连带刘国梁被批评,省乒协沦为黑金俱乐部?

乒乓羽阁 2025-03-03 21:13:27

近日,河南省乒乓球协会(以下简称“河南乒协”)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大V“拨云见日出198301”爆料,前主席王中琪因涉黑、涉赌被专案组调查,河南省纪委更通报其存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重大事项漏报瞒报”“领导干部失管失察”等问题,连带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也被不点名批评。

这一系列事件背后,不仅暴露出地方体育协会的监管漏洞,更折射出权力与资本交织下体育圈的异化乱象。公众不禁质问:一个省级体育协会,何以沦为“黑金俱乐部”?监管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王中琪的“上位史”堪称魔幻。作为中国澳门籍人士,其任职河南乒协主席的合法性本就存疑。河南省纪委通报指出,河南乒协在任命过程中未履行向体育局和民政部门报备的程序,存在“违规操作”。更讽刺的是,王中琪被曝早年涉黑涉赌,却通过伪造政审文件、隐瞒背景等手段“洗白”,甚至获得刘国梁亲自颁发的“WTT突出贡献奖”。刘国梁与王中琪私交甚笃,曾多次公开称赞其“贡献”,甚至在后者女儿婚礼上携世界冠军到场祝贺。涉黑人员摇身一变为体育协会领导,背后是否有权力“开绿灯”?当“扫黑除恶”的国策遭遇体育圈的“灯下黑”,公众的信任被彻底践踏。

河南乒协的乱象绝非一朝一夕。早在2025年1月,媒体人杜立言便多次爆料王中琪被调查,但河南乒协迅速辟谣,称其“健康原因”暂离岗位,直至纪委通报才被迫承认。这种“辟谣—打脸”的戏码,暴露出地方协会与监管部门“默契”的包庇逻辑。

更令人震惊的是,河南省纪委通报直指中国乒协“未履行监管职责”,刘国梁在换届大会上违规参与聘书颁发,形同为问题人物背书。上级部门对地方违规长期“视而不见”,究竟是失察还是纵容?若连体育协会都能沦为“法外之地”,反腐的“零容忍”岂非一纸空谈?

王中琪的“贡献”背后,暗藏商业利益的输送。在其推动下,新乡成为首个承办WTT世界杯决赛的中国城市,而刘国梁作为WTT董事会主席,既是赛事主导者,又是颁奖者,角色混淆令人质疑。此外,WTT被曝财务不透明,国际乒联仅持股85%,剩余15%股权归属成谜,公众呼吁公开账目却石沉大海。当体育赛事与商业利益深度绑定,公平性难免被侵蚀。樊振东、陈梦等顶尖选手因不满WTT罚款规则退出排名,正是对畸形体制的无声抗议。体育精神的纯洁性,在权力与资本的合谋下逐渐变质。

河南乒协的丑闻,绝非孤例。从足坛到乒坛,腐败痼疾反复发作,根源在于“封闭式权力结构”与“监管形式化”。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彻查利益链。王中琪案件不能止于个人追责,需深挖背后保护伞,理清刘国梁等高层是否涉及权钱交易,公开协会账目与人事任命记录。

二是改革管理体制。体育协会应去行政化,引入第三方审计与公众监督,杜绝“一把手”权力过大的弊端。

三是重塑体育价值观。当“金牌至上”的功利主义蔓延,体育的公益属性便被资本稀释。唯有让赛事回归大众,才能避免协会沦为少数人的“提款机”。

河南乒协的“黑金化”,是一面照妖镜,映出体育圈权力失范的疮疤。若放任监管“装睡”、腐败“洗白”,今日的乒协乱象,明日或将在更多领域重演。公众的怒吼,不仅是追问真相,更是呼唤一个干净、透明的体育环境。唯有刮骨疗毒、制度革新,才能让体育重归纯粹,让公信力不再蒙尘。

0 阅读:0

乒乓羽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