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有多美?
这是1940年王光美在大学时的留影,虽还在青葱年华,却已经透露出了非凡的气质。
照片中王光美穿着白色中式短袖上衣,下半身是黑红渐变长裙,一身穿搭以现在的审美看起来也并不过时。
脚上的白色纯棉短袜,加上镂空尖头黑色高跟凉鞋,更为其在妩媚中平添一丝俏皮可爱。
头上一头乌黑茂密的秀发,服服帖帖地镌刻着她骨相优美的脸庞,看起来既清纯又知性。
正所谓“岁月从不败美人”,所以八年后,从小美到大的王光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
光是看她在1948年拍摄的这张照片,就知道“美得不可方物”用在她的身上,并不是一种夸张的修辞。
在这张照片中,27岁的王光美身穿军绿色中山装,挽着刘少奇正在出席活动。
也许是为了体现夫妻俩如胶似漆的感情状态,这两人连穿着打扮都出奇地一致。
同样的衣服,同样的帽子,同样的围巾,甚至连步伐都是一致的,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和8年前相比,此时的王光美早已褪去了青涩,更像是一个骄傲的女王,成为了霸气与美貌并存的代名词。
后来王光美在1966年3月跟着丈夫出访缅甸,在会后与各国政要夫人的大合影中。
更是凭借着一身香槟偏金色旗袍,将东方女子的柔美、精致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当时与会的嘉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甚至有记者都忍不住称赞,说王光美的“气质确实不一般,非常人所能及 。”
在当时,这个评价对于东方女性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且珍贵。
当然,王光美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外貌上。在内在方面,王光美也十分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周围但凡熟悉她的人,对她的评价无一例外都是褒奖。
比如在王光美逝世后,在人民大会堂为其举办的“王光美追思会”上,其女儿就曾如此评价王光美,说她:“拥有伟大的爱心,且为人非常大度。”
这不,王光美生前,为了呼吁社会看见和救助全国数以万计的贫困母亲,曾亲笔为一首名为《为了孩子为了母亲》的歌曲填词。
在这首歌中,王光美将自己对母亲这个“人生角色”的美好歌颂,都抒发了出来。为此她写道:
“我好像听见了你的叹息,我好像看见了你的愁容,你在贫困中苦苦耕耘,你在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啊。伟大的妈妈啊,慈爱的母亲,你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人们该如何回报这份恩情。”
也正是因为王光美有如此贤良的德行,在她逝世后,家人、朋友、社会才会对她如此惦念。
在后来幸福工程组委会发起的“王光美追思会”上,除了王光美的女儿刘亭亭、刘小小等亲属,还有近150余人都参加了那次追思会。
并且大家都默契地在胸前佩戴起白色的小花,用以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
随着追思会的不断持续,大家手中拿着的帕子都逐渐被泪水浸湿,双眼更是哭到通红,牵动了周围不少人的心,也带动了整个会场哀伤又肃穆的氛围。
当天,每个接过话筒回忆王光美生前事迹的发言者,都伴随着低沉而呜咽的语调。这不是作戏,而是大家感情最真挚地抒发。
有些人说到悲痛处,发言甚至都因为失声痛哭而被迫中断数次,可见王光美在这些人心中和生命中的影响力。
在王光美女儿的心中,母亲不仅是一位风华绝代,风姿绰约的美人,还是她和家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引领者。
在她的一生中,她都不断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家中新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此,王光美的女儿回忆。虽然在母亲去世后,无数的人都曾来到灵堂对其展开悼念,并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但作为女儿,母亲王光美在她心中,最打动她的还是母亲的质朴、无私、大爱。
在她看来,自己的母亲一生波澜壮阔,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但从来都高风亮节,并以大度的姿态影响着周围的所有人。
她从原来的洋学生,到参加革命的“共产主义战士”,再到后来的全中国为数不多的极具影响力的女性,每个环节都处理得相当好。
她所体现出来的在历史感上的大度,深刻地影响到了家中的不少后辈,让他们都一起学会了什么叫荣辱不惊。
在最困难的那段日子结束后,她也没有对物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反而不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因此,在王光美的女儿和其他家人看来,祖国能在幸福工程项目上选中王光美加盟,真的是挑对了人。
甚至在自己的父亲刘少奇去世后,母亲王光美也能把物质看得很淡。
将中央补贴的2000元补助金用作爱心事业,并且拍卖家中的古董筹措经费,已经是做到了不少人难以做到的事。
这也是为何后来她在为母亲王光美,领取我国颁发的扶贫成就奖时,会在心中再次深思“人的一生如何才算成功”这个问题。
细想后她觉得,和母亲王光美一生所创造的价值和奇迹相比,自己在申请上哈佛大学时写下的人生最大三个成就,根本就是小儿科。
对于母亲王光美的一生,其女儿最后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她的爱心有多伟大,贡献就有多大”。
该说不说,这句话确实非常贴切。毕竟王光美之所以能给大家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除了她确实拥有常人所没有的非凡气质,还有就是她人美心善,足够大爱。
在王光美生前,做善事似乎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准则和任务。
早些年刚进京的时候,刘少奇曾有一段时间想吃苦瓜之类的南方菜。
可北京地处北方,且当时交通也不算便利,所以当时北京市面上并没有这样的蔬菜。
王光美听说后,作为一个北方人,虽然她也从没见过更别说吃过苦瓜,但为了满足丈夫的心愿,还是托人从南方买了一些苦瓜回来。
要说事情如果只发展到这里,似乎也体现不出王光美人美心善、爱主动关心别人的本质。
可后来却只有她想到,毛主席作为湖南人,大概率也是爱吃苦瓜的。
所以,虽然当时这些苦瓜来得不易,她还是慷慨地直接派人给毛主席送去了一些。
收到苦瓜的毛主席,很快就让妻子打电话给王光美。
在表达谢意的同时,也顺便告诉王光美,如果以后还想吃苦瓜或者其他菜,只需要给中南海的供应站打电话,他们会准备好菜带过去。
不过王光美想到这样还要麻烦同志们,后来也并没有通过这种途径,为丈夫买过一次南方的蔬菜。
除此之外,后来造福了不少百姓的幸福工程,最开始也是她一手创办的。
在后来王光美女儿的印象中,母亲的晚年生活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募捐”和“行善”这两个词。
发展到后来,王光美甚至快将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都捐干净了。
此时,做儿女的虽然心疼母亲,但为了不让母亲将他们孝顺给她的养老钱也捐出去,大家都不敢直接把钱交给她保管,而是委托他人代劳。
后来王光美因病卧床不起,却依旧在病床上日夜惦念着幸福工程的开展进度。
最后甚至连脖子上都插上了喉管无力说话,也丝毫没有放弃对幸福工程的关注。
根据王光美家人的回忆,当时只要她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会一直拉着身边人喋喋不休地讲跟幸福工程有关的事。
还经常用自己的事业告诫子女,如今大家都是独立的人,应该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做事业,不要想着借助家里的关系。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病故,与世长辞,享年85岁。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王光美还在惦记幸福工程的相关事务。
在其逝世后,彭云曾对王光美的贡献做出如此评价:
“在光美同志的亲自领导下,幸福工程实施11年来,其效果和意义已愈加显现。幸福工程赢得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母亲的欢迎。这也是光美同志晚年的辉煌,人们会记住这一切。”
让我们向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参考资料:
1、海棠依旧 光者美行——王光美的一生:《兰台内外》 2009年第2期58-59,共2页
2、精神永驻 风范长存——怀念敬爱的王光美大姐——《秘书》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3、王光美的大爱人生——《党政论坛》 2010年第10期6-7,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