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小编将每日为您带来精彩内容,希望您不要错过哦~
4名少年偷了89部手机,被警方抓获后,店主仍然拿不回被偷手机。
店主损失惨重,究竟为什么拿不回被偷走的手机呢?警方又是怎么说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件事。
据极目亲子4月16日的报道,辽宁锦州一手机店老板杨先生最近特别“上火”,因为他的店被偷了。
杨先生表示,自己在当地经营一家手机店,4月7日的凌晨3点左右,有几个少年撬门闯入店内,偷走了89部手机。
手机平时放在展示柜里,在关门前杨先生把展示柜给锁上了,少年先是破坏不了锁,随后又试图拿单元块砸碎展示柜的玻璃。
最终,在少年不懈的“努力”下,最终偷走店内89部手机。
当天的早上,杨先生到店内发现了被盗的情况,立即向警方报案。民警办案速度非常快,当天就追回了其中的49部手机,但是还有40部没有追加,总价值达17.8万元。
然而,几个犯罪少年只受到了口头教育,就被警方释放了,杨先生非常无奈的表示,自己的损失谁来赔?
对于这起案件,据锦州警方的公开信息得知,7日上午8点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并启动案件侦破工作。
在11点左右,刑侦警察在沈阳市内,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同时追缴了50余部手机。经过审理,4人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了解,这些孩子今年不满16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他们被抓后,警方只能进行口头教育,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
杨先生透露,这些孩子清楚在这个年龄即使犯罪也不用承担太多法律责任,所以愈发肆无忌惮。
从监控中可以看到,他们作案时工具完备、手法娴熟,且分工明确。甚至有人作案成功后,还拍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炫耀。
事发后,杨先生才得知,这批少年并非初次作案。他们在网络联络,自发组建流动作案团伙,在辽宁省内多地实施盗窃。
烟酒店、地下车库等都是他们偷窃的重点目标,手机店更是他们的作案对象之一,约有30多位受害者曾被这个团伙偷盗过。
杨先生表示,尽管孩子不足16岁,但犯罪行为确凿无疑,理应由监护人承担责任。
事后,警方虽联系过孩子们的家长,可家长们却对此不管的态度。那么,杨先生的损失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
有网友表示,未成年人咋能是犯罪的“免死牌”呢?要是这样的话,那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就成了“恶法”嘛。
还有网友认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是好事儿,可不能把这变成“免死金牌”呀。得有真正管用的矫正法子,像社区监督、让家长强制赔偿之类的。
光靠口头教育那是糊弄事儿,既镇不住熊孩子,也抚慰不了受害者。法律应该是保护那些守法的未成年人,而不是给小惯犯撑起“保护伞”。
另一些网友称,他们父母能没责任吗?孩子生下来,他们就能当甩手掌柜不管吗?
别拿未成年说事儿,他们父母多少得赔点儿,好让其他人引以为戒,不然社会风气都会被带坏的。
这位网友觉得,以前有少教所,现在未成年人犯了事儿却只让看护人教育。
但对那些老犯错的未成年人,还是得来点硬的,强制惩戒一下,不然他们没了怕的事儿,会变本加厉,搞出更多乱子,到时候家长也会束手无策。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部分案件情节恶劣。这引发公众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优待”的争议。
随着社会发展,未成年人心智成熟提前,他们深知作为未成年人能享特殊保护,在“保护期”内好像做什么都不会被法律制裁,于是行为愈发放肆,不断触碰法律红线,让受害者苦不堪言。
而家长们常以“管不了”“管不住”为借口推卸责任,但教育孩子本就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肩负起教育子女、传递正确法治观念的使命。
此外,法律威慑力不够也是重要因素,导致未成年人心存侥幸。
总之,这种现状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要改变这一状况,需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约束。
同时,家庭和学校要加 强教育,家长以身作则,学校强化法律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走向正途,多方合力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关注”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