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中印关系突然回暖:原来新德里撑不住了!

深度武备 2025-01-31 14:53:13

中印最近达成了几个具体缓和关系的措施:1、恢复中方内地和印度间直航航班。2、开展媒体和智库交流、二轨对话及其他人文交流等活动。3、双方同意推动于2025年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将尽快协商有关安排。双方关系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签证领域。

此前,印度对华公民签证发放的限制堪称 “亚洲最严格”。自 2020 年起,中方工程师申请赴印工作签证,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少则数月,多则一年甚至更久 。

据第一财经报道,办理赴印度商务签证需要 20 多项材料,且这些材料在印度大使馆、领事馆和印度签证中心的网站上均未公示,只有到现场提交时才会详细告知,并且还时常变动,让申请人防不胜防。

这种高难度的签证申请流程,使得许多中方工程师望而却步。即便材料齐全、符合要求,也常常遭遇无理由的拒签。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方工程师签证拒签率一度高达 90%,这使得大量印度企业因缺乏中方技术人员的支持,扩建计划被迫搁置,工厂运营也陷入困境。

例如,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曾多次警告,由于中方工程师无法及时赴印,印度的电子制造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些工厂甚至面临停工的危机。

在投资方面,印度同样对中方企业设置了重重障碍。自 2020 年起,任何来自中方的企业若想在印度进行新的投资,都需经过层层审批,审批流程繁琐且耗时极长。

印度还专门成立了多部门联合机制,要求中方企业提交大量文件和详细的商业计划,对企业的背景、资金来源、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

不仅如此,据相关报道,印度海关的人在审批过程中存在 “吃拿卡要” 的现象,这使得许多中方企业在印度的投资计划被迫搁浅,原本计划进入印度市场的新项目也纷纷望而却步。

据统计,2023 - 2024 财年,外国资本对印度市场的净投资降至 226 亿美元,创下 2006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其中印度对中方投资的限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揭示了印度工厂因中方工程师拒签而面临的困境。由于无法获得中方技术人员的支持,许多印度工厂的扩建计划被迫搁置,运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些工厂虽然建成了新的生产线,但由于缺乏中方工程师进行设备调试和技术指导,这些生产线只能闲置,无法发挥应有的产能 。

以印度的电子制造产业为例,许多工厂依赖中方工程师来安装和调试先进的生产设备。由于中方工程师无法按时赴印,这些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据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IEO)总干事阿贾伊・萨海透露,部分印度工厂建成后产能被闲置,已经影响了工厂的出单。一些原本计划出口的产品,由于生产延误,无法按时交付,导致印度企业面临着高额的违约赔偿,也损害了印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

《印度快报》的分析指出,印度的电气和电子制造行业对中方技术人才和关键零部件存在着严重的依赖。

在印度从中方进口的价值近 1000 亿美元的产品中,近 60% 是工程和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在完成印度的出口订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印度的电子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中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由于印度对中方工程师的签证限制,许多企业面临着 “人才荒” 的困境。

印度自身的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电子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一些印度企业试图通过远程培训印度员工来弥补技术人才的短缺,但这种方式效果有限,因为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现场解决,无法通过远程方式完成。

一系列经济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印度经济因限制措施所遭受的损失。在外国投资净值方面,2023 - 2024 财年,印度的外国投资净值降至 226 亿美元,创下 2006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在 GDP 增长速度方面,印度也面临着压力。由于制造业发展受阻,印度的 GDP 增长速度受到了拖累。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降低了 5 个百分点。

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也不增反降,从 2015 年的 16% 降至 13% 。莫迪曾承诺将制造业占 GDP 比重提升到 25%,但如今这一目标变得愈发遥远。印度制造业的低迷,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还导致了大量的失业问题。

在印度工商部的强烈反对和施压之下,这次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访华,主要就是解决他们部门最担心的内容。但是显然,新德里的打算是既要中方的技术人才,又要把担心的所谓危险排除在国门之外。印度外交人士感慨称:“我们知道中方是世界工厂,这是避不开的。”

0 阅读:36

深度武备

简介:冷静客观中立,既是学者的使命,也是对未来负责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