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全球经济形势在近期变得越来越紧张,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博弈,越来越倾向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家都在等着“超级大国”再次互相对掐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中国突然对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让美国和欧盟的27个国家都摸不着头脑。
到底是什么原因,特朗普没有对中国“痛下杀手”?难道美国真的低估了中国的底气吗?
【中国的反制】
中国的反制,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击战”,2月4日那天,中方一口气宣布了四项重磅反制措施,这让美国没有时间去反应。
这四项措施的目标,包含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巧妙地打击了美国在全球的科技和军事优势。
我们的第一击就是对稀有金属进行管制,直击美国军工根基 中国对钨、碲、铋、钼、铟五种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
这些金属不是一般的商品,它们是军工、半导体、光伏、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材料,这些金属对对于芯片、导弹、飞机等高端装备的制造至关重要。
没有这些金属,很多高科技产品就无法制造,美国的军事力量和电子科技都依赖这些资源,而中国控制了全球超过80%的稀土供应。
因此这一举动几乎等于“卡住了美国的脖子”,美国一直以为自己在全球有着强大的话语权,随便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指手画脚。
这次突然被中国一棒子打到,证明了全球经济早就不是单方面的霸主可以说了算的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第二击就是关税反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中国直接还击,对美国的80项商品加征了10%-15%的关税。
包括了从农产品到工业制品的一系列东西,这一举动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如何利用其经济杠杆来应对对方威胁的策略。
美国想用关税压中国,结果反而让自己的农业和制造业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当特朗普将关税作为武器时,他可能低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谷歌早已是“惯犯”了,之前被欧盟罚了几十亿欧元,被加拿大告了,现在轮到中国了,这就是我们的第三击。
第四击就是将两家美企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次被点名的是PVH集团和因美纳这个全球基因测序巨头。
PVH靠卖衣服在中国每年赚30亿美元,却配合美国政府搞新疆棉花制裁,中国这次直接把它拉黑,意味着我们是有底气对他们进行反制。
【反制的底气】
全球贸易就是一张巨大的网,你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可以独立运转的经济体,而这张网的“节点”毫无疑问,中国已经占据了其中的主导位置。
中国已经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规模高达25.45万亿元人民币,全球绝大多数制造业产品里,都少不了“中国制造”或者“中国元素”。
美国想断绝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是不可能的,苹果公司曾经想去中国化,结果发现印度越做越拉胯,东南亚的供应链更是缺乏完整性,最后还是继续依赖中国生产。
就算美国想转向南亚、东南亚,供应链上绕来绕去,最终还是绕不开“泛中国制造体系”, 特朗普试图给盟友洗脑,让他们跟着美国一起对抗中国。
结果欧盟、日本、东南亚这些国家,嘴上配合,行动上却默默继续和中国做生意,他们都知道,放弃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
曾几何时,美国是全球制造业的霸主,波音、福特、通用、GE,这些名字曾经响彻世界,但现在,美国铁锈带的工厂一间一间倒闭。
那些爱国企业都在往国外跑,科技行业支撑了一阵子,但如果科技红利消退,美国还能可以依赖的行业会更少。
美国现在出口最多的是大豆、玉米、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农产品和能源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工业制造已经越来越无法依赖。
美国的铁锈带地区曾是制造业中心,现在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年轻人流失,整个经济在萎缩,现在大多成了空壳,只有荒废的车间和被遗弃的设备。
当中国还在研究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的时候,美国却在思考如何多卖点大豆给中国。
美国农民这几年过得并不轻松,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就是中国,特朗普一顿操作,把关税加上去了,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更离谱的是,特朗普原本要求中国每年进口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和能源,试图让中国为美国的经济困境买单,但我们不买账,特朗普就加税。
问题是美国的农业市场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完全可以转向巴西、阿根廷,甚至直接扩大国内农业生产,这里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反制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产生的影响】
欧盟27国在应对俄乌冲突、对华贸易关系上分歧严重,难以形成统一政策,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面临各自的经济困难,无力推动欧盟整体复苏。
欧盟在美欧关系、中欧关系、俄欧关系上都处于被动局面,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欧盟的地位正在下降,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一个俄乌冲突,已经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体系陷入了混乱之中,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本该是“火车头”的大国,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个忙着能源转型,一个忙着国内改革,而整个欧盟更是没了主心骨,在中美对抗这件事上,欧盟的态度也相当微妙。
他们嘴上跟着美国一起喊“要对抗中国”,但背地里还是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德国的汽车公司、法国的奢侈品、意大利的机械制造,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欧盟自己也很清楚,跟着美国对抗中国,只会让自己的经济更糟糕, 但问题是欧盟是27个国家的松散联盟。
每个国家的利益都不一样,想让大家步调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德国和法国可能更倾向于和中国保持合作,而东欧国家则更愿意听美国的安排。
这就导致整个欧盟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被边缘化,如今的欧盟,没有足够的筹码去参与全球博弈。
中国的供应链话语权,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当美国还在想着如何通过关税来压制中国的时候,中国已经在供应链上占据了主导权。
过去美国依靠自己的科技霸权,在全球掌控市场,芯片、软件、网络技术都由美国主导,但现在,中国开始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来对冲美国的科技优势。
尤其是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管制,直接打到了美国的软肋, 美国的军工、芯片、航天产业都离不开这些稀有金属,而这些资源的供应,恰好被中国牢牢掌控。
中国这一招,等于是从根源上限制了美国的科技霸权,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安全,中国已经在全球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想要让世界“脱钩”中国,但实际上,全球产业链已经和中国深度绑定,根本分不开,美国无论怎么折腾,最终都得面对现实。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任何试图绕开中国的努力,都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
特朗普一直希望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让中国让步,但这次的情况和之前不一样了,中国并没有选择被动挨打。
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反制措施,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并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游戏,当中国实施“四连击”反制后,特朗普立刻改口。
他声称希望24小时内和中方领导人通话,这说明他自己也明白,中国并不好对付,想用简单的关税手段就让中国低头,根本不现实。
继续硬碰硬,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中美贸易战,这一次的博弈,不再是关税那么简单,有可能是整个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
【结语】
这场中美博弈,不是贸易战那么简单,更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次大调整,中国的反制措施,让美国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
单靠关税制裁,已经无法轻易地压制中国,欧盟则在这场博弈中显得格外无力,既无法真正跟随美国,也无法彻底站队中国,很可能会被边缘化。
我国则通过自己的供应链优势、贸易话语权和资源控制能力,正在改变全球经济规则。
美国接下来是继续加大制裁力度,还是重新谈判,中国是继续加强反制,还是寻求新的合作,这些答案我们只能等待后续政策去逐渐了解。
中华网————学者:中国对美反制超出特朗普预料 特朗普无意全面对抗
观察者网————“中方反击较为克制,留了余地”
中华网————绝不会手软!我国出重手反制打疼美国 五连击令特朗普改口
华夏时报————2024年跨境支付爆发:人民币结算大增43%,有机构国际B2B收款同比增长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