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特朗普改口要谈判,中方没给台阶下。
据美媒福克斯新闻报道,北京时间4月9日零时起,美国正式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使部分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总税率飙升至惊人的104%。
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中方愿意达成交易,特朗普将会“非常慷慨”,因为他相信中国“其实想谈”,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不过话锋一转,莱维特又称,中方的反制是“错误的选择”。
类似的表态,特朗普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说过几次。
对此,外交部的回应依旧淡定,只是重申了中国的一贯立场。
美国对华104%关税已至!
昨晚凌晨1点,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50%关税,新政将在4月9日0点正式落地实施。
算上此前一系列关税攻势,美国对中国产品的综合税率已经飙升至104%,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关税大棒”。
这一消息很快被福克斯新闻网证实,美媒称美方已正式“开火”。
而中国方面,商务部、外交部等多个部门早已亮明反制态度。
但特朗普仍旧我行我素,完全无视中方立场,坚持加税到底。
特朗普的理由很简单,他声称中国和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征收高关税,美国“吃亏吃到家”,他要“替美国人讨回一个公道”。
听起来挺正义的样子,但背后的算盘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说到底,是想借着打压中国,顺势缓解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问题,还能顺便为自己的连任加点“硬汉人设”的筹码,又能显得“我在为美国拼”。
面对美方接二连三的挑衅,中国商务部直接放话:“奉陪到底!”
四个字铿锵有力,态度鲜明!
中方深知,一旦选择妥协,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吃准你软弱好欺负。
只有以强硬态度对强权说“不”,才能守住国家的底线和尊严!
一系列迅速出台的稳市措施接连上阵:中央汇金启动万亿级ETF增持计划,稳定A股市场信心;央行同步定向降准,释放8000亿流动性,全力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监管总局紧急成立“跨境资本流动应急小组”,全天候监测资金流动,严防风险外溢。
这些动作不仅稳定了市场预期,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沉着冷静、应对有方、充满韧性的中国。
特朗普态度松动
有趣的是,特朗普虽然一开始态度强硬、言辞咄咄逼人,但风头过后,似乎也意识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就在返回华盛顿的专机上,他口风突然变了,说中方只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可以坐下来谈。
而这个条件也从最初的“彻底消除”贸易逆差,变成了“解决”贸易逆差。
这微妙的措辞变化,虽然字面上看差别不大,但从外交语言的角度看,却可能释放出一个信号,美方正在重新评估当前的对抗策略,也许意识到硬碰硬行不通,想给自己留个台阶下。
有分析指出,中国迅速而坚定的反制,显然超出了特朗普团队的预期,让他们意识到,中国不是可以随意施压的对手。
美国挑起这场关税战,看似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实则也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中国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战,可不是简单的防守,而是灵活运用了一整套攻防兼备、张弛有度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在国内市场上稳扎稳打,通过财政刺激、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信心,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同时,国家层面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释放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信号,激发市场活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把目光局限于眼前的关税纠纷,而是借机加速科技自主化进程。
一大批硬核科技企业快速崛起,比如DeepSeek AI在大模型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华为重磅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5G芯片,一步步打破“卡脖子”技术封锁,强化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中的话语权。
这一转守为攻的战略,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机制,不断拓宽“朋友圈”,降低对美出口依赖。
东盟、欧盟、中亚等市场的合作日益深化,一个更加多元、开放、稳健的国际贸易网络正在加速成型。
反观美国,特朗普的加税政策看似雷霆万钧,实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关税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变贵了,美国老百姓的钱包明显吃紧,抱怨声此起彼伏。
各地抗议不断,尤其在农业州和制造业州,选民对政策的支持率直线下降。
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纷纷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华尔街投资者信心受挫,资金外流加剧。
欧洲盟友也开始站出来反制,欧盟已宣布对美部分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东盟国家也在商议联合应对措施。
可以说,这场贸易战不但没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其信誉和领导力不断流失。
这场贸易战谁输谁赢,不只是看关税数字,更要看谁能更快地完成发展模式的进化。
历史一次次证明,贸易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每一次贸易壁垒的抬高,最终都如同自设障碍,伤敌一千却常常自损八百。
这一次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同样没有例外。
不但让中国的出口企业承压,也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背上了更高的成本负担。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单靠极限施压行不通,唯有通过平等对话、务实合作,才能找到双赢的解决之道,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和信心。
参考信源
界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