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会难掩分歧,中俄默契令“联俄抗中”成泡影

武事聊 2025-03-20 19:44:18

美俄领导人长达数小时的“破冰”通话刚刚落幕,国际观察家们却已嗅到了熟悉的剧本味道——双方高调宣称达成共识,但乌克兰战场的硝烟未散,中俄战略协作的根基更是纹丝未动。这场被部分舆论臆想为“联俄抗中”前奏的外交表演,终究难掩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与普京的清醒算计,注定让华盛顿的“拉俄制华”幻想胎死腹中。

此次通话的戏剧性节奏似曾相识。半年前的美俄元首对话后,特朗普曾高调宣布“48小时内停火”,却在欧洲激烈反对下黯然食言。如今同样的戏码再度上演,俄军近期在库尔斯克方向的凌厉攻势,恰似对美式斡旋的辛辣嘲讽——当美国暂停对乌军援,莫斯科的坦克履带便成为最有效的外交语言。

泽连斯基政府的处境愈发尴尬。欧盟承诺的8000亿欧元军援仍停留在纸面,而特朗普“断供”武器的威胁已转化为前线的火力真空。尽管基辅试图以“钢铁豪猪”计划自我壮胆,但俄军重装部队在哈尔科夫至扎波罗热战线形成的压迫态势,正将乌克兰推向谈判桌边缘。

华盛顿的算盘看似精巧:以放松制裁换取俄方停火,再腾出手推进“印太战略”。但莫斯科的回应却给这厢泼了盆冷水——普京在通话中仅承诺“暂不攻击能源设施”,对于特朗普提出的30天停战框架嗤之以鼻。更令白宫难堪的是,俄外长拉夫罗夫近日公开强调“中俄互信超越军事同盟”,直接戳破了西方离间计的气泡。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正在瓦解潜在合作基础。从威胁“摧毁俄经济”到突然抛出停火倡议,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旧套路,在经历叙利亚撤军、北溪管道制裁等背叛行为后,早已失去威慑效力。克里姆林宫智库人士直言:“与白宫做交易如同与赌徒对弈,唯有中俄相互‘背靠背’才能抵御风险。”

在华盛顿的摇摆不定中,中俄正以实质性合作巩固战略纵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加速推进,北斗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深化兼容,联合巡航演训常态化——这些扎扎实实的合作项目,远比美俄间的口头承诺更具地缘分量。

拉夫罗夫“永不背弃对华承诺”的表态,揭示出莫斯科的清醒认知:中国不仅是最大贸易伙伴,更是抗衡西方制裁的关键支柱。当美国在半导体、能源领域对俄实施“窒息式”封锁时,中俄贸易额却逆势突破2400亿美元,用真金白银筑起反霸权的经济护城河。

这场美俄通话的喧嚣落幕,恰成为检验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当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撞上中俄的战略定力,所谓“联俄抗中”终究是镜花水月。而在北京与莫斯科的默契棋局中,多极化世界的轮廓正愈发清晰。

0 阅读:3

武事聊

简介:关注世界军情,聚焦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