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长不长寿,从饭量能看出来吗?多吃点好还是少吃点好呢?

若蕊聊健康 2024-01-11 04:20:19

看一个老人身体健康与否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问吃不吃得下去。

相对来讲,一个人只要能吃得下、睡得香就精神好,就健康也大概是能长寿的。

特别是探望老年人或者病患严重的人,经常都会问“能不能吃下些东西的”。

吃往往能很好的反馈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但是也有一句警语说“人类是因多食而早死的”,大概的说法是:

“我们一个人一生只能吃9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

这个说法看着邪乎,但其实也相对还是合理的,虽然对那些平时那些饭量好的人来说确实有些不友好。

但是要知道吃得多最大问题在于营养过剩,饮食过多,营养过剩,消耗过少是导致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

而超重肥胖则可导致代谢紊乱,多种“富贵性疾病”的原因大都是过度营养惹的锅。

不得不说少吃点更为健康,不然哪里来的“饭吃七分饱,就能活到老”的说法。

而饭量确实能够反映一些问题,虽然不能肯定地说吃饭多的人就不长寿,但是相对来说少吃饭确实相对更长寿。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在人的饭量其实大不如前了,说是吃饭,但是也多是以吃菜为主。光吃菜也能把填饱了肚子,所以说我们的饭量其实在逐渐下降,当然我们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

不过至于吃得多与不多这个问题就更值得深究了,很多人饭是吃得少了,但其实真正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并不少,各种小零食,热量高又不占肚子能够吃得很多,更是加重了营养过剩。

古今中外长寿饮食养生的共同点是做到合理营养,粗细粮、蔬菜与荤菜合理搭配,少肉多素,清淡为主,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在古代善于养生的人家就算是富豪家也会以吃素为主,通常都只吃七分饱,善于自我节制,从不吃得过饱,这是饭量与长寿关系较为密切的点。

但是就饭量来讲还是得合理把控,虽然不想把“饭”量大说得多么深恶痛绝,但是研究证实吃太多主食(碳水化合物)会让我们衰老得更快。

科学验证每天摄入精制糖超过30g的人比摄入低于每天10g的人结肠癌患病危险性显著增加对胰腺癌、乳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的危险性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而精制糖是指白米、面包、馒头、面条等这些高碳水化合物食材。

因为这些精致的碳水化合物进入肠道消化吸收又快、又好能够让我们的血糖迅速升高。血糖太高一方面需要我们的胰岛素出面调控血糖,另一方面得把糖储存起来方便需要的消耗它提供能量,可如果消耗少它就只能转化成脂肪储存。这导致的两个问题经常的血糖升高胰岛素调控就会变得疲惫,而导致过度劳累失灵了,就容易糖尿病,另一个问题就是肥胖,然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不过也有饭量大,一顿能吃几大碗米饭的人,一样也有健康长寿的,不过可以明星看到这些能吃饭能吃主食还身体健康的人,大都是体力劳动为主的,要是体力活动减少,他们饭量食量也会相应减少,不过也还是要比一般人的饭量好一些,身体习惯了这样的高代谢水平。

而且很多也发现以前的人能吃,一个人能吃现在一家人的饭菜,一方面是现在的人体力劳动少了,身体消耗少,以前的人体力劳动活动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前的饭菜“质量差”,就米面来说没有现在这么精细,从米来说是一粒完整的谷粒,能被食用的部分包括谷皮层、糊粉层、胚乳、谷胚,只不过有这些米看起来就 不够洁白,口感不那么细腻,所以现在的碾米技术把它们去掉了只剩胚乳,少了谷类应该有的胚芽、米糠部分,就少了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类。

这样我们就变得更容易吸收,同样的饭量会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它们又太容易被消化吸收就会让我们的血糖飙升得更快,同样很快就消化吸收了也让我们饿得更快,进而吃得更多。

就这样恶性循环,如果你饭量很大平时活动量又少的话,你身体就容易存储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肥胖问题。另外高碳水升高了血糖和游离的脂肪酸,游离脂肪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而高血糖的状况迫使胰岛素分泌增加,降血糖降低,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以脂肪组织储存起来。

胰岛素过多会加速我们的衰老,随着年龄增加,容易患上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所以控制好精致的碳水摄入对于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说饭量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寿命长短还是有关系的,从简单来讲:

一方面一个老年人饭量还不错,就说明这个人身体还不错,还能吃得下活得久,饭量开始越来越不行,吃不下去,那么身体状况可能就越来越糟糕了。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不是说越能吃就越好,还要考虑到营养健康问题,吃得太多运动得又少,营养过剩带给我们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健康不保,那么何来长寿呢?

相比多吃饭不如做到:

合理营养,粗细粮、蔬菜与荤菜合理搭配,少肉多素,清淡为主,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



7 阅读:532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