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为什么这么高?是否被高估了?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3-23 01:18:16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在QS排名中甚至超过了耶鲁、普林斯顿等美国常春藤名校。

然而自建校一百多年以来,却未曾诞生过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学术领域也未曾斩获诺贝尔奖、图灵奖或菲尔茨奖。

其排名是不是高估了?

若仅从生源质量考量,该校无法与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相媲美,人口比例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在科研实力上,该校与清北难分伯仲,尤其是理工科领域,与清北旗鼓相当。

人文学科中,除中文系外,其他专业或许略胜清北一筹。

相较于日本的文科水平,该校仍存在差距。

至于医科,其成就堪称亚洲之冠,法律系亦名列前茅,但由于学习内容的差异,在国内难以找到直接的比较对象。

商科表现平平,艺术类则较国内有所不及。

是否高估,需视评价角度而定。大学排名往往与经济实力挂钩,经济强国自然有更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从而提升学校排名。

但这并不意味着砸钱提升排名毫无意义,它至少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形成了良性循环。

NUS的排名是否被高估并非关键,重要的是明确个人的求学目的。

若能获得美国常春藤或英国牛剑等名校的入学机会,想必无需多虑。

但若计划留在亚洲发展,NUS无疑是最佳选择。

不妨探究一下,新加坡有多少家500强企业的亚太地区总部?

NUS的真正价值在于此,毕业生有机会进入这些顶尖企业的亚太总部开阔视野。

而这样的机会与高度,目前而言,是其他亚洲国家难以企及的。

中国顶尖的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高度重视科研。

无论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还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将科研置于首要位置。

在这些学校里,可以明显感觉到资源是向研究生倾斜的,而本科生则更多地被放任自流。

正因如此,国内的学生在评估大学时,往往把科研能力放在首位。

所以,在国内人的眼中,东京大学非常厉害,因为它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和浓厚的科研氛围。

再来说说NUS。平心而论,就科研水平而言,NUS确实不如清华北大,可能与复旦交大相当。

NUS的优势并不在于科研。

从专业角度来看,NUS最强的专业应该是法学院和医学院。

这可以从招收的学生水平和毕业后的薪资待遇来判断。

医学院就更不用提了,随便去一家私立医院的停车场看看,就能明白他们的收入有多高。

NUS非常重视本科教育。

中国的大学资源倾向于研究生,本科生基本被放养,教授和纯授课讲师的待遇差距很大。

而NUS则不同,讲师中也有很多牛人,他们动不动就是MIT、剑桥的博士,而且待遇也相当不错。

NUS的优势在于本科教育和一些毕业后薪资极高的专业,而在科研方面确实不占优势。

所有的排名都是主观的,关键在于衡量标准的选择。

仅依据诺贝尔奖得主的数量,或是学校的生源及历史长短来比较的做法。

这些标准与当前学校的实际表现有何关联?

耶鲁和普林斯顿之所以受到推崇,部分原因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声誉。

但在过去十年中,它们在研究方面并未展现出太多努力。

亚洲国家因其勤奋而知名,在过去十年里,亚洲的大学不断进步。

时代在发展,不能总是依据旧有的名声来排序,这种思维模式已显得过时。

中国现在已经超过了许多过去无法匹敌的国家。

如果按照这种质疑的逻辑,难道仅仅因为中国以前落后就意味着它现在也必须落后吗?

关于NUS能否位列高位的问题,根据现有的评估体系来看,并不存在不公之处。

只是那些排名下降的学校自身不够努力而已。

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常春藤盟校,不要过分神话耶鲁等名校。

它们不过是因为拥有较长的历史背景以及众多富有校友支持罢了。

从这一点出发,清华大学连续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华作为一所优秀的学府,拥有顶尖的生源和良好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

相较于NUS,其教学方法显得更为僵化且传统。

在国际舞台上,清华也没有明显优势。

有人批评NUS依靠巨额投资提升排名,确实如此。

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该校的研究项目。

当一个国家财力雄厚时,其所支持的学校自然能够吸引更多优秀教授加入并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从而提升知名度。

那么,砸钱真的有错吗?

能够有一所亚洲大学跻身于常春藤联盟之上,本身就是对整个亚洲学术界的一种认可和支持。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