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科技大学今年就会招生了,跟西湖大学相比,福耀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因为福耀科技大学第一届招生,风险很大,谁也不能保证未来能到什么水平。
而西湖大学发展至今确实走出了一条小而精的道路,请来了很多顶尖的美国教授和博士来任教,科研水平是比很多985强了,未来名气应该和上科大,南科大齐平。

福耀的定位为一所高水准的理工科研究型国际化大学,旨在培育国内新兴产业所急需的研究型、复合型实用人才。
其目标是借由尖端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卡脖子”难题。此类民办背景的研究型大学,当前共有三所,其中一所是自 2022 年起招收本科生的西湖大学,另外两所则是正在筹建中的福耀科技大学以及东方理工大学。
已开始招生的西湖大学,于 2022 年招收本科生 60 人,2023 年为 93 人,2024 年计划招收 90 人。
西湖大学的定位是高起点、小而精且侧重研究型,因而招生人数较少,且全部采用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方式与上海科技大学较为相近,主要聚焦于基础领域的研究,遵循的是科教融合的发展路径。
而福耀科技大学则致力于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专注于塑造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以及掌握尖端技术应用的高端工程师人才,走的是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其培养的人才是与产业紧密相连的研究型、复合型人才。
从招生规模的规划来看,福耀科技大学与西湖大学有所不同。

福耀所设定的目标与北邮、华电等院校相仿,旨在培育行业内高端的科研型、复合型实用人才。
其优势体现在产教紧密结合以及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上,清晰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能力范畴。
民办大学的一大长处在于办学过程中较少受到束缚,一旦思路清晰,便能迅速付诸行动。
福耀科技大学的发展,得益于曹德旺先生清晰的办学定位、雄厚的产业资源,更关键的是曹先生果敢的魄力、强大的执行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从王校长这位实力强劲的人物加盟便能看出,福耀是在精心谋划一盘大棋。
正所谓“大学之所以为大,非因大楼之壮观,而在于大师之汇聚”,有了大师的引领,后续必然会吸引众多优质资源纷纷加入。
回顾南方科技大学创办之初,虽起初未受广泛关注,但它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凭借院士的加盟以及担任校长一职,一方面展现出办学的高瞻远瞩,另一方面也彰显出院士校长所带来的丰厚资源。
王先生在高等教育界的威望和人脉,较之当时的南方科技大学毫不逊色。
当前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在于企业、产业与高校之间步伐不一致。
而福耀凭借其丰富的产业资源和长远的眼光,再加上王校长卓越的办学经验、宏大的格局以及深厚的高教资源,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潜力,着实令人满怀期待。
曹强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将遵循市场需求导向,以基础科学为支撑,根据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培育社会上急需的科学与技术工程专业人才。
他的目标是将材料科学、信息与自动化以及工业工程管理三个专业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专业。

西湖大学不以招生规模竞争,其实力显而易见。
学校自创立之初就定位高远,最初只招收博士生,现在开始招收本科生,主要面向浙江考生。
作为一所由社会力量发起并得到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西湖大学是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同建设的高校,于2018年2月14日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
该校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吸引顶尖师资、构建一流学科、培养杰出人才及产出卓越成果,目标是在未来10至15年内实现主要学科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一所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发展潜力巨大且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新型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西湖大学与国内行政体系的距离,既构成了其独特的优势,也带来了一定的劣势。
优势在于能够远离那些固守陈规、缺乏创新的教师和行政人员。
而劣势则表现在西湖大学未能形成紧密的联盟,难以参与到国家级项目以及“四青”人才、院士等荣誉的评选之中。

尽管西湖大学拥有众多杰出的教师,但正因为没有与国内学术界的既有势力结盟,导致许多卓越的学者甚至无法获得“四青”称号,反而是一些擅长社交应酬的教师得以入选。
上海科技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虽然打着高校改革的旗号,但实际上与西湖大学存在本质差异。
关键在于,这些大学是否实现了真正的自治,即校长是由内部选举产生还是由上级指派。
高校自治(教授治校)是迈向顶尖学府的必要条件之一。
目前中国只有三所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的大学:西湖大学,东方理工,福耀科技大。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