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至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2025第一股新机潮,各大主流一线品牌陆续扎堆发布新机。毕竟不可否认,“买新不买旧”是消费者市场的主流观念,通过新款尽可能抢占市场先机,也就成为手机厂商迎合消费者需求和增量市场的主要发力点。
不过苹果却上演了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向操作,直接导致新款国产手机销量却不如旧款iPhone。
几天前,#iPhone 13跌至半价后销量暴增10倍#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幅降价后,近乎腰斩的历史低价直接推动了iPhone 13的销量在短期内迅速飙升,一款在苹果官网已经下架且上市已4年的老旧款手机,在四年后,面对市面上各类新款国产手机竟然能够再次畅销爆火,显然违背了消费者市场买新不买旧的主旋律。
无法想象,相较于四年“高龄”的iPhone 13,新款国产手机在硬件性能、参数配置以及各方面显然具备明显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但消费者市场的反馈和实际销量却更倾向于iPhone 13。新国产不如旧苹果,iPhone 13销量暴涨十倍,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深思。
面对大量新款国产手机陆续上市,随之而来市场竞争压力,苹果并未拿出强有力的新款高端产品回击。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iPhone 13大幅降价后在电商平台依然下探至2649元至2999元不等,相较于最初5999元的售价,近乎腰斩的半价,显然令原本缺乏价格竞争力iPhone 13,摇身一变成为“真香”手机。实际上,并非国产手机不香了,而是仅需半价的iPhone 13更有性价比。
一方面,不可否认毕竟iPhone 13是一款上市已超过4年的老旧款产品,不过对于部分不太追求极致性能体验的用户群体,iPhone 13的整体性能配置表现仍性能冗余。不同于安卓阵营、国产手机,苹果在自主软硬件生态体系的一体化优势,尽管是上市至今四年,iPhone 13在A15芯片、IOS系统软硬件深度契合后,仍可满足大部分普通用户的对于手机产品的实际需求。相较于今年普遍标配高通骁龙8 Gen3的同期国产手机,iPhone 13在性能方面的差距不足15%,加上苹果在软件系统方面的优化,用户几乎感知不到性能差异。
老旧款iPhone降价后销量上翻十倍,从正面反映出消费者市场对于苹果的认可和喜爱,新款国产手机虽大部分普遍在硬件堆料、性能提升以及产品策略方面更为激进,但苹果的品牌忠诚度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iOS系统和生态体系形成壁垒,苹果的用户粘性大,且明显大于国产手机厂商,国产手机在生态整合上不如苹果,也是导致用户更倾向于选择iPhone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其他也因素,也不排除在保值率、消费观念理性化等因素资的影响。相较于国产手机,iPhone保值率较高且相对稳定,尽管后期出售在二手市场,二手iPhone的需求量较大且保值率较高等优势,也大幅度减少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尤其是降价后的iPhone 13,被不少网友认为是保值投资。放在二手市场,也普遍在两千元以上可以轻松出售,几乎无需考虑残值率等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看,对于一部分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消费者,他们并不过于追求最新款iPhone,而更关注的是个人需求,更需要的是一款可以满足个人日常使用需求的手机即可,大幅降价近乎半价的iPhone 13,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显然是不错的首选。
长期以来,苹果稳固独占全球高端市场八成的利润,其核心竞争力源自于苹果强大的独占性技术竞争力。包括iOS系统、A系列芯片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一旦苹果开始降价或iPhone大促销,对于国产手机的压力和影响不亚于降维打击。国产手机需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提振销量,需要做的有很多,包括硬件性能的超强堆料,软件生态的优化完善,品控品质的严苛把控等,但苹果仅需一招降价,即可轻松化解。
iPhone 13竟然能在四年后再度爆火,对于国产手机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令消费者甘愿为国产手机买单,首先要放弃短期利益,注重长期主义路线,尽可能提升在自研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等自主一体化生态体系,至于机海战术、死磕价格战等传统打法,并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