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可以挑一位名人做朋友,你会选谁?
不出意料的是,许多网友都认准了苏轼。他不像李白那样孤高自傲,更不似杜甫那样苦大仇深。苏轼文采斐然、家世显赫,为人更是幽默风趣,平时会吃会玩,做得一手好菜,谁能拒绝和这样一位有趣的人做朋友呢?
世人皆知苏东坡的为官生涯起起落落,中途转换过许多地方,为此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位茶人与茶的趣闻轶事。
贬到哪,吃到哪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这点他自己也意识到了,因此幽默地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同样出名的,还有他会吃这件事。
在黄州,羊贵而猪贱,他写下《猪肉颂》,并发明了东坡肉的吃法,跟当地人苦口婆心地说:“你们太不会吃了,应该净洗锅,少注水,用文火慢炖几小时,放上酱油。”这就是东坡肉。
在惠州,作为显性贫困人口,他买不起全羊,于是发明了穷吃法烤羊脊,还窃喜地@子由:“我亲爱的弟弟,我告诉你个秘密,用洒点酒在羊骨髓上,微微烤焦再吃,有螃蟹的味道。一天到晚我剔牙都受不住,回味无穷,就是旁边等着啃骨头的狗很不高兴的样子。”
到了儋州,苏轼又发现了生蚝这种美食。作为四川人的苏轼吃不惯海鲜的腥味,于是把生蚝撬开洒上佐料,再拿到火上去烤,这样烤出的生蚝腥味尽去,味道又香又美。为此还将烹制生蚝方法以及吃蚝的感觉分享给了朋友,自豪地说
海蛮献蚝,剖之,得数长,
肉与浆乳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如有也。
信中也不忘告诫儿子:千万不可将生蚝的秘密告诉朝中的人,以免他们来把生蚝都抓走了。
东坡茶
除了烹饪,苏东坡在喝上也很讲究。不仅创造了东坡肉,还创出了东坡茶。
不仅如此,在烹茶技艺研究以外,苏轼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苏轼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知不觉间病便好了。苏轼大喜,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虽然有可能是不上班病就好了,但苏轼对茶的热爱还是可见一斑的。另外,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这种被称为“东坡茶”的饮茶法便是苏轼自创的,热爱着茶的苏轼将茶带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七分茶,八分酒”
说到苏轼与茶,许多人都知道苏轼与王安石“七分茶,三分酒”的典故。
传说王安石托苏轼取三峡中峡的江水来泡茶,结果苏轼贪看风景忘记取水一事,最后只好取了下峡的水回来交差。苏轼本想着三峡河水湍急,下峡的水也不会有区别,却不料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待茶泡好,王安石随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坡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王安石又说道:“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
苏轼一听心服口服,从此也流传下了“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豁达的心。每到一处,品一处的好水佳茗,留下一段诗句,心境亦如品茶之道,自在、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