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林彪和粟裕的不同打法!

轮回历史 2024-10-31 14:28:50

我军最能打的五个人分别是彭、林、刘、徐、粟,其中,最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又是彭总、林总、粟裕大将这三人,不过,彭总组织指挥的大兵团作战主要是抗美援朝时期,对手是美帝,难度方面比林总、粟裕要高一个档次,因此,不太适宜将他们三人比较。

但林总和粟裕大将的参照物则基本相同,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所领导的大兵团作战,面对的都是国军,这些敌人的战斗水平大体相似,从军事领域分析,还是有一定意义。

林总的经典代表之作是辽沈战役,粟裕的经典代表之作则是淮海战役,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两场战役国共双方的实力差距都不是非常大,属于势均力敌的态势。林总、粟裕完全采用了不同的打法,体现了他们两人的作战风格。

一、林总:此战须慎重,稍有不慎咱们就输了。

林彪打仗心细,处事慎重,精于算计,不打无把握之仗,为了充分掌握战场形势,经常拿一个神秘的小本子写写画画,记载并分析每次战斗的谋略、指挥、战果以及伤亡数字、缴获数字等等,力求做到算无遗漏。

辽沈战役,并不完全如同有的网友所说的优势在我,势在必得,其实两军实力差距也不是很大。

东野共计12个主力纵队,50万人,炮兵纵队,铁道纵队,还有30个独立师,总计70万可以使用的野战部队。

东北国军,郑洞国、卫立煌、范汉杰三个集团加起来总计有55万人。

70万人对55万人,加上战斗区域面积非常大,东野不见得非常有优势。

于是,林总此时的打法是此战须慎重,稍有不慎咱们就输了。他觉得打锦州是一步险棋,必须要慎重。林总说:“我只准备了一桌饭,但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言下之意是,来了两桌客人,我必须要准备两桌饭,我才开吃。林总不想走险棋,其实也是有道理的,虽然双方势均力敌,但大体上东野还是强点,稳妥策略也能取胜,只是获胜的时间会稍微晚一点。

因此,林总打仗精于谋划,基本要有万全之策才开打。

二、粟裕:此战须慎重,稍有不慎敌人就跑了。

粟裕打仗考虑得也非常详细,不亚于林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粟裕在1949年3月30日发布的《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只要稍微有点文化水准,基本看着这个命令,也会打仗了。

粟裕的军事命令非常慎重,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各部队的作战任务、协作内容、行军路线,行动时间,战斗步骤,分界线、纪律要求等等全面而详细,逻辑紧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甚至很有作战的画面感,非常具有指引作用。

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虽然敌我双方是80万对60万,但其实双方实力差距也不是很大,我方除了60万参战部队外,还有52万军区部队并没有参战,因为战斗打起来以后,我军赢得太快,根本用不着军区部队参战了。

面对淮海战役,粟裕的打法是此战须慎重,稍有不慎敌人就跑了。整个战役都是大开大合,追着敌人打,生怕敌人跑了。淮海战役,杜聿明的逃跑路线,我党情报人员郭汝瑰已经提供了国防部作战计划,军事情报明确显示杜聿明将走东线。但粟裕还是非常慎重,根据战场形式判断杜聿明不会走东线,将会走西线,于是指挥华野主力,强行军三天三夜,活抓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同样都是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林彪和粟裕的打法不同:林总是此战须慎重,稍有不慎咱们就输了;粟裕则是此战须慎重,稍有不慎敌人就跑了。

他们打法各有千秋,都是我军优秀的名将,在军事领域,属于绝对天赋异禀的佼佼者。

1 阅读:219
评论列表
  • 2024-11-01 23:57

    识英雄重英雄,林帅很少跟人有私交,据说很喜欢跟粟总聊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