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女心理师》里面有个设置很有意思。
男主角之一的钱开逸,身材、脸蛋都很可以,身份为都市白领,拥有大好前程。
按照常理,女主角贺顿起码得貌美如花吧。
但她不仅不美,还因为相貌问题被人损了好多次。此外,她穷困潦倒,身世复杂,高中只读过两年……
按照世俗眼光,如果贺顿最终和钱开逸结合,怎么看都觉得她“高攀”了他。
幸好,聪明的贺顿,一直没有选择与钱开逸成婚。
1、钱开逸追求贺顿,动机不纯钱开逸看上贺顿,与她的声音、职业关系莫大。
在《女心理师》原著中,对贺顿的声音有如此描写:“它十分年轻,是带着露水和双粉的紫葡萄,浆汁饱满吹弹可破。”
作为电台主播的钱开逸,将音色也当作惹火的性感因素。贺顿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在他眼里依然具有着吸引力。
这吸引力的后面,其实有个关于生殖的动机。钱开逸希望,两幅好嗓子结合,生出第三幅好嗓子。
除此,钱开逸在择偶标准上,与许多“优质男”保持一致。他需要一个能在事业上助力自己的人。
在一起合作电台节目之时,钱开逸发现了贺顿身上的优势:有一个好脑子,临场发挥可圈可点;她的整体气质很有修养,开口说话的时候,就像有光芒突然闪出……
这些优势,能弥补钱开逸的不足,所以,他对她说:“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咱们俩的事业就是一个事业。从此后唇齿相依……”
他追求贺顿,原因除了心动,实际上也有出于现实的考量。他想通过婚姻,达成资源置换与整合的目标。
当然,很多婚姻的本质就是交易。若钱开逸只是想通过夫妻之间的互补,更大地满足自我价值需求,可能也没啥大问题。
问题出在了,在他心里,两人的条件有着很大悬殊。
钱开逸应该没有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完全忽视掉贺顿的丑。
原著中有段描述值得深思——“为了表示仁慈,节目中需要和贺顿对视的时候,钱开逸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让对方的眉目在直播室的强光之下,变得稍微模糊一些。”
还有,钱开逸对贺顿总有“赠予”姿态。比方在求婚时,他说:“你没钱,我有啊。”
也会在没有征询对方意见的状况下,私自决定见面的时间。
甚至,在贺顿未对求婚作出答复的时候,他就默认其肯定会接受自己。
在这段感情里,钱开逸是高高在上的那一方。
与之共度人生,需要冒风险,如:处于被动位置,不受尊重,连发言权都像被剥夺。
清醒的贺顿,及时意识到了“当不平等以爱的名义出现,让人在幸福的同时感到憋屈”。
因此,她未被钱开逸诱惑到激动晕眩,而是,不接受他的求婚,变被动为了主动。
贺顿为自己挑选的夫君是柏万福。一开始,这是为了利益。
柏万福是下岗工人,没长相没学历,大龄,患有残疾,属于钱开逸这种精英看不起的群体。
但柏家是拆迁户,能为贺顿提供她想要的房子。他们的房子处于市中心繁华地段,是开心理诊所的好地方。
贺顿利用柏万福后打算过,另谋出路。可是在相处过程中,她渐渐看到柏万福对自己的宽容与接纳。
他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一心一意对她好,也愿意读心理学方面的书,与她共同学习、成长。
哪怕贺顿想要道明过去,包括出轨行为,柏万福也没有站到高地上对其指责,只是说:“我知道此刻你在我身边,这就是一切……”
另外,柏万福与贺顿都是被苦日子泡大的人,他们在钱开逸从未生活过的那片土壤上生存过。
柏万福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靠计件工资养活家庭,小时候得不到充足营养的他,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
到了年少时期,他没考上高中,只得上技校,分配到工厂干活没几年,厂子就变得不景气……
贺顿的曾经,则更惨。家境贫寒,母亲是农村风尘女,初入青春期时她遭过继父性侵,高中辍学后她只能到一家敬老院里谋生,为行将就木的老人服务……
从混乱中挣扎出来的生命,会更理解彼此,也更懂得珍惜彼此。他们更有可能做到平起平坐,不给对方压制感。
而自认“我知道她的一切”实则只看到表面的钱开逸,对于贺顿一定难以做到惺惺相惜。没准,还会因她复杂的家庭背景,更加居高临下。
贺顿在真正认识柏万福的日子里,也看清了自己对钱开逸的情感本质里,包含着对知识分子的敬意。
于是,她作出与钱开逸分开的决定:“我不想用无知无觉的身体,维系越来越远的灵魂。为了心灵的平稳,为了我的工作,也为了我丈夫的福祉,为了你的安宁,我将就此和你诀别。”
她的婚姻生活,终于进入乾坤清澄,安稳静好。
曾在【心之助】里读过一段话:真正的长情,来自彼此的尊重,来自彼此需求的满足,来自成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共同经营、相互合作的能力。
伴侣之间,如果能满足部分需求,却感觉有一方明显“高攀”了,那么,关系可能已经陷入危险之中。请警惕。
作者:肖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