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知道刘家大洞,但迟迟未去探秘,因为自己不具备专业探洞能力,因此对数公里深的刘家大洞及洞内齐腰深的暗河心存畏惧!
后来看到了一篇攻略,洞内可沿暗河一路直行,并无其他岔洞,相对而言不算危险,终于鼓起勇气,只为了却多年心心念念的夙愿。
一、刘家大洞
01.一探溶洞
清镇市王庄乡洛阳村新桥组的边上,一条小溪蜿蜒流转,进入一个盲谷,然后转入溶洞形成暗河,当地人称“刘家大洞”。
暗河在洞内形成数十段浅滩,因浅滩相对宽阔,河水不深,因此得以入洞;约3公里后,河水转深,就鲜有人继续前行了。
据说,有人曾涉险前行,走了一天时间,也没有走到溶洞的尽头。
2024年7月20日,周六,我一人驱车前往刘家大洞。
进入新桥组后,向一位大姐询问刘家大洞位置,大姐告诉我:继续前行,村子边上公路旁有个垃圾桶处,在那右拐,沿小道下行,约十几分钟就可到达。
谢过大姐,正要继续开车前行时,大姐又说了一句话:你一个人去刘家大洞啊?
我听出了大姐的言外之意:一人去探险刘家大洞,其实是比较危险的。
我说:是的。
但心里已打定主意,如果意识到有危险,就立即原路返回,不勉强,不逞强。
出村不远,就看到了路边的垃圾桶;把车停在垃圾桶边上,然后公路右侧小道步行。

车停此处,右拐进入小道
十几米后,到达一个电杆处,直行是进入一户废弃民居,从左侧竹林处一条小道下行,转入菜地。

转入左侧竹林小道
小道两侧有几棵李子树,还未完全成熟,结得很多很多,我摘了几颗已变红的李子,有点酸,但也能食。

庄稼与李子树
到达一大块土地处,道路分叉,右边是沿着山腰前行,左边可进入玉米地,我当时是沿着山腰走的,灌木茂密,很不好走;返程时发现从玉米地处其实更好走些。
建议穿过玉米地中小路,往峡谷方向前行。

玉米地中有一条小路

走出玉米地后沿小溪前行
小道已掩映于灌木之中,但尚可辨识、通行;走到一竹林处,就离洞口不远了,而后需要从小溪中涉水下行。

小道掩映于灌木之中
终于到达洞口,洞口毫不起眼!

刘家大洞
千层梯田:
入洞后,沿着暗河开始下行;需要注意的是,暗河边上乱石遍地,需要从相对平坦处前行,否则容易崴到脚。

回望洞口
前行100多米后,洞口已经变得很小了;由此左转,就再也见不到洞口之光,变得漆黑一片。

最后可见的洞口之光
继续前行不过数米,就看到了一大片巨大的钙化梯田。
暗河边上的梯田巨大平滑,泛着黄色的光芒,犹如西北的黄土高坡。我在西安读的大学,西安是我的第二故乡,见此情景,颇有亲切之感。

钙化梯田


梯田入水处,形成了一些石钟乳形态;这片梯田仍然有水流过,亿万年后,这些石钟乳也会逐渐长大连成一片。

暗河



暗河水质清澈,冰凉无比。
在暗河之中,我居然发现了一只虾;手电筒照射之下,整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溶洞虾,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惊恐无比,因此反而一动不动。

虾
从虾身体颜色来看,这并不是溶洞内本来就有的洞穴生物,而是由上游小溪中不幸流入的虾;我只见到这一只,估计它会在此孤独终老吧。
拾级而上,巨大的梯田逐渐变小,梯度平缓,像极了千层梯田。

千层梯田

往右上行数米,梯田又变得增大,是因为右侧为主要水道,如今边坝石上水仍在缓缓流下,梯田内水质清澈,冰凉程度超过洞道内暗河之水。



梯田顶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拦水坝,拦水坝之上是一个长条形水潭,我无法判别水潭深浅,因此没有涉水入潭。
水潭内侧边上形成了沙滩,犹如海岸,我的手电筒灯光不强,照不出效果;外侧则可以继续前行,此处洞厅高大空旷。
走到最里处,终于找到了形成梯田的水源,是从一岩洞中涌出,缓缓流下;经过石滩和钙化石后,注入了暗河。

“拦水坝”

水源处
我给这片钙化梯田取个名字:千层梯田。
千层梯田面积达数百平米,精美无比,可谓是刘家大洞镇洞之宝!
尤其难得的是,此处离洞口不过100多米,很容易安全到达。
回到洞道,我沿着暗河继续下行,暗河不深,只要有光源,就不算危险。
洞道高大开阔,钟乳石不算很多,相对而言,也算普通,多是从暗河两侧崖壁处涌出之水而形成,所以多为石幔之类。

钟乳石
又达到一处钙华梯田处。
此钙华梯田犹如前面千层梯田的一个局部,放在其他溶洞内,也算精美;因为看过千层梯田的壮观美丽,这个梯田就显得不足道了。


钙华梯田
我感觉手电筒的灯光有点变弱,加之头一天并没有把手电筒充足电量,思量再三,决定不再涉险,直接原路返回。
02.再探溶洞
回到家后,把手电筒充足电。
第二天,再探刘家大洞,我不再欣赏千层梯田,而是直接略过,快速进入暗河洞道。
洞道时而狭窄,只好涉水而过;时而宽阔,形成高大空旷的洞厅。
因是一人探洞,我无心流连,而是快步前行,只有遇到较好看处方才稍稍驻足。
崖壁上一钙华梯田中间处,显露出明显的黑色,我很奇怪其形成的物理机制。结果靠近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沉积石脱落,显露出底部的石基。
从石基颜色来看,比较新,可能是被人近些年所敲毁也未可知。

沉积石与石基
洞道内也有一些钟乳石,多位于洞道两侧,高大宽阔的洞顶,反而没有什么钟乳石。

钟乳石
一路上,钙化梯田有很多,不过因为水源较小,此时多已无水,没有水的钙华梯田,仿佛没有了灵魂,不像千层梯田那样,鲜活的展现在眼前。

钙化梯田
第一个狭窄洞道口:
来到了第一个狭窄低矮的洞道口。
穿过洞道后,暗河转为非常矮的洞道,已无法通行,只好从左侧巨石上行,而后又觅相对好走处下行,乱石较多,且有些地方湿滑,需要降低重心攀援而下。
这一段是溶洞中最危险的路段!

第一个狭窄洞道口
乱石堆之下,又有一片钙化梯田,规模比千层梯田较小,是刘家大洞中第二大梯田。

第二大梯田
洞道内也有一些钟乳石,谈不上多漂亮,洞道型溶洞内钟乳石大多如此。
第二个狭窄洞道口:
来到了第二个狭窄低矮的洞道口。
洞道口上方有一片钟乳石,还算漂亮;我的手电筒灯光一般,照不出感觉。

第二个狭窄洞道口
之后有一段暗河非常狭窄,几乎仅容只身通过,因此水较深,我对此处深度没有信心,该从左边乱石上前行。
返程时经过此段,我走的是暗河,河深几乎漫过大腿。
在这儿见到了一条小鱼,六七厘米长。与之前所见虾不同的是,这条鱼颜色泛白,是真正的洞穴生物,它感知到了河水剧烈涌动,于是快速游走,我都没来得及拿出手机拍照。
第三个狭窄洞道口:
来到了第三个狭窄低矮的洞道口。
这个洞道口非常低矮,需要蹲着身体逐步挪移方能通过,我因为灯光昏暗,对高度判断失误,我的背部碰到洞顶,还被蹭破了一点皮。

第三个狭窄洞道口
过了此洞道后,钟乳石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出现了石钟、石柱、石幔、石笋等,还算漂亮。






仙鹤石:
有一段洞道,暗河较深,我穿的是休闲短裤和凉鞋,涉水过河时,水深已达到大腿处,裤子都已湿了大半。
经过较深的暗河后,远处出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钟乳石。

仙鹤石
这个钟乳石像极了一只站立的仙鹤,我将其命名为“仙鹤石”。
仙鹤头部掩入崖壁,长长脖子清晰可辨;脖子下面是强壮有力的翅膀;翅膀下面是一双修长的腿,伸入暗河之中。

“仙鹤”
仙鹤泛着黄色的光芒,在入水处,又散发出淡蓝色的氤氲,星星点点散落,犹如霓裳,似真似幻!
仙鹤只展现了其中一部分,剩余的那些需要大脑去补充、完形,是一种意境,初看未觉得、越看越觉得那种。
我的手机无法照下仙鹤整体,于是从上中下分成三张照片,以展示钟乳石的细节。

上部

中部

站在仙鹤前面,我抽了一支烟。
望着仙鹤石,我居然想起了春秋时期的卫懿公姬赤,卫懿公疯狂爱鹤,无心治国,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北狄入侵。
卫国百姓说:你不是爱鹤吗,还给鹤封官,发放俸禄(黔程注:就是雇很多人无微不至的照看鹤),那就让那些鹤来保护你吧!
鹤并没有保护卫懿公,卫懿公最终惨死于北狄骑兵乱刀之下!
啊呸呸!
在如此精美的仙鹤石前,我的思维居然发散到亡国之君卫懿公上,当真是大煞风景!
卫懿公失心失德,与鹤何干?
鹤高贵而吉祥,自古就是瑞鸟,所以称仙鹤!
仙鹤石可算是刘家大洞的第二个“镇洞之宝”,与千层梯田不分伯仲!
再往前走,暗河变得很深,需要游泳方能前行,我已不敢再继续探索了。
打开手机中的照片,始终觉得照片远远不及我所见之精美,我想可能问题还是出在手电筒的光不强的原因,因为我毕竟拿的是一个小电筒。
看看时间,从进入洞口算起,在到达仙鹤石处,我共用时48分钟。
一路上我走得还算比较快,时速应该在3-4公里左右吧,如此算来,我独自一人在溶洞内探险,估计已走了约3公里。
这是我在未开发溶洞中走得最远的一次了!
二、观音洞
在前往刘家大洞的峡谷中,左侧山腰上也有一个溶洞,当地人称为“观音洞”。

观音洞
旧时,每逢观音娘娘生日时,附近的人都会到洞内举行浓重的祭祀,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观音洞成为远近闻名的宗教场所。
上世纪六十年代,观音洞被毁;八十年代后,观音洞活动得以恢复;在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后,农村生育率也开始下降;九十年代后,农村人口开始外出务工,部分人也迁居城镇。
最终,农村的空心化以超出所有人的预计而提前到来!
农村里只剩下老人小孩,观音洞仍在,却已没有多少人再去了!
来时,我在观音洞对面山腰上,隐约看见小道,因为小道上的灌木比两侧的树木较矮,从而形成一道上升的道路痕迹。
我在溪流处四处觅路,始终没有找到上行小道的入口,小道已经完全被灌木掩盖,只好作罢。
大自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万物之主的人类,其实也不过是地球的过客而已。
所以,如今以“人类世”来命名现今的地质年代,这个名称的后面,其实意味着一个残酷的事实:人类终将灭亡,犹如曾经称霸地球数亿年的恐龙一样。
虽然让人极度不适,可“人类世”的这个概念,已经广泛为人所接受。
有关观音洞是旧时祭祀场所,是我在村中和一位老人聊天得知的,老人说:进入观音洞的道路已被树木掩盖,只怕是上不去了。
事实的确如此。
所以我收起了自己的探索强迫症,并没有强迫自己非要入洞一游。
知不足,喜残缺,也是我人格的一部分。
挺好!
因为它构成了我野外游玩时安全思维的底座;我常常一人野外游玩,最底层的逻辑必须是安全第一!
三、仙人桥-仙人洞
游玩刘家大洞后,见时间尚早,于是前往卫城寻找一座天生桥。
在卫城镇银桥村后寨组,有一个天坑,天坑的一侧是一个天生桥,当地人称为“仙人桥”。
01.仙人桥
后寨组住户比较零散,一路上也没遇见人,于是我开车慢行。
突然发现公路右侧有一个天坑,虽然在车上未见到天生桥,但凭直觉就感觉是这个地方了。
野外游玩多了,寻找一些野景点或历史人文遗迹,很多时期我都是凭直觉找到的,仿佛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第六感。
事实确实如此,天生桥就在天坑的另一侧,茂密树木掩映之下,开车经过时很容易忽略掉。

天坑

天生桥
天生桥下有一些沙袋,看来曾经有人到达桥下,并且还有施工。
但是从天坑处无路下行,崖壁垂直,且长满了灌木、藤类植物。
于是从天坑左边附近一条山路上行,路口处有一个木板,上面写着“仙人洞周围危险,违者......”,木板下半部分已掉落,想必“违者”的后面应该是“后果自负”之类的。
我很诧异:这一个天坑及天生桥,难道还有一个溶洞吗?

由此山路前行
山路右侧是垂直崖壁,天坑已经掩映于灌木之中,唯有天生桥还显露出小小的一角。

右侧是天坑和天生桥
走到天生桥顶部,我爬上了天生桥顶端,想看看“桥路”是否可以走到对面。
天生桥的顶端是一个数平米的平台,长满了一尺多高的杂草;由此可见,很久以前这儿是一块平地,人们常常来此游玩,所以没有乔木或灌木,只是现在已长满了一片草。

天生桥顶端
平台外侧是万丈悬崖,无法走到对面。极目远眺,风景优美。

回到山路然后下行,从一片玉米地中经过,其实并没有路,我只是沿着天生桥方向前行而已。

经过玉米地
终于看到了天生桥。
天生桥下面有一段石墙,好像是人工堆砌的,我第一感觉是:这可能是以前村民修建的石墙,但又不敢肯定。

一堵石墙
石墙上一株野花正开得灿烂,我猜测是野百合花,但不敢确定。

“是百合花吗?”
天生桥展现在眼前:高大,雄伟,又特别符合“桥”的形态!

天生桥

02.仙人洞
从天生桥下拨开灌木沿小道下行,回望天生桥,依然美丽。

天坑中回望天生桥
及至天坑底部,发现居然有一个溶洞。

仙人洞
这个溶洞必然是山路起点处警示牌上所写的“仙人洞”了,溶洞的正上方,就是我开车经过的公路。

溶洞口回望天生桥

进入溶洞后,发现溶洞高大宽阔,洞内遗留一些建筑材料。
溶洞内修建有小道,逐步下降至底部的暗河河床,垂直高度有100米左右吧。
我很后悔没有把手电筒带来,只好用手机自带的电筒功能照亮下行。
溶洞内有一些钟乳石,不过一般,谈不上漂亮;我想我是近期溶洞看得有点多,“美点”变高了的缘故吧。

钟乳石




到达暗河河床,暗河已经几乎没水,于是沿着河床一路前行。
约数百米后,暗河峡谷越来越窄,直至变成洞道,我不愿再涉险,于是返回。

到达洞道此处返回
由天生桥下的石墙及溶洞内的小道,我推测仙人洞曾经是一个“躲匪洞”。
只是,我对洞内遗存的建筑材料生疑,因为这个溶洞并不具备开发的价值。
03.人生偶遇
再次穿过玉米地,回到山路上,发现山路中间坐着一个中年大哥。
我刚从溶洞出来,走得气喘吁吁,之前经过后寨组时一个人也没有见到,却在荒野山路上猛然见到一个人!
其实,大哥见到我时的诧异,压根不逊于我!
大哥说:我听到下面玉米地中好像有人气喘吁吁的走,心里还在想,谁会跑到这儿来呢?
我说:我是来看这座天生桥的,结果发现下面还有一个溶洞。
大哥说:你是来找石头的吧?
我说:那倒不是,你看,我什么工具都没带,又没有头灯,又没有铁锹。
大哥说:先来探路呗!
我俩同时哈哈一笑!
然后坐下来聊天,从大哥那儿了解了当地的一些往事:
大哥就是后寨组人,姓王,布依族;先祖在清朝时从江西吉安府迁居此处,繁衍至今,已有几百年了;清朝末年,为躲避匪乱,王哥的祖先们在天生桥下面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建造堡垒以自保。
果然和我猜测的一样,仙人洞曾经是一个躲匪洞!
我说到:我看到城墙好像只剩下一点,溶洞内多是斜坡,天坑也可通过绳子垂降啊!
我的意思是:这个躲匪洞安全系数不算高。
王哥自然明白我的意思,于是说:仙人洞右侧崖壁上有一个支洞,洞内很平整,藏个几千人根本不是问题,不过你肯定没到那,外地人根本找不到入口;以前天生桥下面的城墙很高大,1996年一场大水给冲毁了;坍塌的石块全部冲入洞中暗河,把洞道都垫高了;以前洞道的尽头是一个很大的暗河水潭,我们小时候还从潭中游过,从另一侧出来回到村里呢!
原来如此!
我问王哥:怎么洞里有一些建筑材料呢?
王哥说:以前有人在洞内作直播呢!
因为天气炎热,王哥从村中骑摩托车来此闲坐乘凉,由此我们得以在此偶遇。
我笑着说:王哥,你怎么猜想我来仙人洞“找石头”呢,仙人洞内钟乳石其实很一般,我上午在刘家大洞看的钟乳石,那才叫漂亮呢!
王哥也笑着说:那么多的好景点你不去玩,却来这么一个小景点探险,不是找石头还能是什么呢?
我说:贵阳周边的景点,我几乎玩遍了,我就爱玩!
王哥这才相信,我真不是来找石头的!
王哥留我到他家吃晚饭,我虽然很珍惜这种偶遇,但一则觉得冒昧,二则每次出来游玩都会赶回贵阳陪小孩一起吃晚饭,所以就再三谢谢王哥了。
人生至此,我多在作减法,减少应酬,减少欲望......而游玩探险,我却一直在作加法,因为这是我最大的爱好。
还有一个作加法的事,就是陪家人,就如我在野外游玩探险时,会尽量在18:00前赶回贵阳,陪家人一起吃晚饭一样。
人生百年,如白云过隙;无法增加时间长度的话,就增加时间的厚度吧!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刘家大洞:贵阳市清镇市王庄乡洛阳村新桥组(可导航岩脚寨)。
02.观音洞:刘家大洞所在峡谷左侧山腰上(我没找到到溶洞的路)。
03.仙人桥-仙人洞: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银桥村后寨组(公路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