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宣布与中国脱钩,马克龙访华后回击,欧盟:我们也坚决反对

理嘉评历史 2023-06-11 00:46: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乾叁

编辑|Q

这个月,立陶宛又开始在国际上“上蹿下跳”了。

根据美国媒体彭博社4月5日发布的报道称,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在结束了北约外长会议后,接受了美国电视媒体的采访。

在麦克风前,兰茨贝尔吉斯大肆指责中国所提倡的“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并发表了个人看法。他扬言道,如今越来越难和中国打交道了,责任都归咎于中俄日渐紧密的双边关系。

对此,兰茨贝尔吉斯还叫嚣称:立陶宛要与中国脱钩,这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都能做到的。

身为一国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的一系列发言堪称“迷惑”。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

很快,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后的访华行动,狠狠地给了立陶宛一记响亮的耳光:马克龙访华时多次提到,欧洲决不能与中国脱钩。

欧盟也亮明了立场:我们也坚决反对,o欧洲完全不赞同搞“脱钩断链”。

马克龙和欧盟挑明了立场,以欧盟为靠山的立陶宛仿佛变成了“跳梁小丑”,国际上,立陶宛外长所提出的“对华脱钩论”也成了所谓的“口嗨”。

眼见大国和大国之间建立贸易联系,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立陶宛也在新一轮局势变化下错过了最好的“发家致富”机会.......

从客观上来看,立陶宛在国际上始终都是“半透明”的存在,说的话也没有什么分量。唯一让人记住的,大抵就是立陶宛经常在媒体面前“怒刷存在感”,以表现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了。

那问题来了,身为一个“弹丸小国”,立陶宛为何整天上蹿下跳?

又为何成了反华急先锋?

01

无冤无仇,立陶宛为何反华?

先别急,讲述原因的逻辑链有点长,让我们一点点梳理。

对于立陶宛这个国家,相信各位不会有太多好感。

立陶宛是欧洲东部的一个小国,人口约为 280万,于1990年3月11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建国,与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共称“波罗的海三小只”。

从地缘上来看,立陶宛本来拥有波罗的海优越的出海港口,在苏联时期经济发展也相对不错。

但在苏联解体之后,立陶宛毫不犹豫地扛起了反俄的大旗,不仅忘记了苏联时期对该地区的建设,还不止一次向俄罗斯索要各种赔偿。

当然,身为一个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俄罗斯的弹丸小国,公然反俄肯定是没有底气的,立陶宛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抱上了美国和北约的“大腿”。

和其他苏联分裂出来的小国一样,立陶宛也迫切需要来自西方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有了经济和军事“双保险”,立陶宛才敢对着俄罗斯“咆哮”。

如果说立陶宛和俄罗斯的矛盾尚且可以归因为地缘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立陶宛跟远在东方的中国又有啥恩怨呢?

先说结论:没啥恩怨,全部都是立陶宛单方面唱反调。

站在立陶宛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立陶宛的政治逻辑总结为2个字:哭惨。

立陶宛由于特殊的国情原因,其主要奉行的是一种双重标准的“价值观外交”政策,毕竟经济来源和军事依靠几乎都来自于美国和北约,所以立陶宛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时刻“表忠心”。

立陶宛认为,有了这份忠心,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流入自己的口袋。

咱们就拿立陶宛与俄罗斯为例。

关注国际的读者都知道,立陶宛经常通过种种出格言行“激怒”俄罗斯,一旦俄罗斯放出狠话,立陶宛就会反手向美国哭惨:你看,俄罗斯要打我了,大哥多给点经费吧!

如此唱来跳去,立陶宛国内的经济就有保障了。

那么,立陶宛的“小聪明”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显然没有,至少俄罗斯压根就不怎么理会立陶宛。

但立陶宛并不死心,立陶宛很清楚欧洲离不开俄罗斯的油气等资源,于是,立陶宛想要抓住俄罗斯的“软肋”,在能源运输问题上狠狠敲俄罗斯的一笔。

对此,俄罗斯根本不带怕的,直接在波罗的海建立了“北溪”工程,绕过了乌克兰、立陶宛等“反俄国家”。

俄罗斯的态度很明显:给你机会不珍惜,还坐地涨价,那干脆不关照你了。

俄罗斯无视的态度,让立陶宛很是烦躁。因为刚才讲过,立陶宛如果想要得到援助,首先就要树敌卖惨,现在“假想敌”不怎么理会他了,这该怎么办?

立陶宛认为自己迫切需要寻找第二个‘敌人’,有敌人就有威胁,有威胁就有饭吃。于是,立陶宛将目光瞄向了近年来逐步崛起的中国。

关于“惹怒”中国这件事上,立陶宛绝对是“拱火界”的“头牌”,什么问题敏感,他就在什么问题上作妖。

尤其近年来,立陶宛总是对中国政事大放厥词,有的时候言辞甚至比美国还要犀利。而每次西方每次反俄反华时,立陶宛总会冲上最前沿,甘当美式价值观的“大喇叭”。

立陶宛对外的发言演讲稿几乎可以总结出一套通用模板,那就是先诋毁中国,然后再鼓吹一遍美国那一套的所谓价值观,让美国知道:我是站在你这边的,别忘了给我打钱。

立陶宛此举,无非是想装出所谓“受中国欺负”的样子,打出“卖惨牌”。

也因此,立陶宛始终积极充当着美国的“马前卒”。

02

不过,立陶宛的把戏是越来越不好使了,自从2018年特朗普上台美国总统后,美国对欧洲的态度就愈发强硬,开始旗帜鲜明地奉行“美国优先”的战略。

此外,美国还向北约各国讨要所谓的“保护费”,这让立陶宛颇为难受,本来还能通过巴结美国赚一点援助外快,现在不但钱赚不到,还要赔钱,这就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意思了。

虽然到了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又开始致力于修复自己同欧洲的关系,但经过特朗普这一折腾,欧洲各国发现美国是越来越不靠谱了,要知道美国“出卖队友”的行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于是,欧洲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美国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所有欧洲大国都有一致的结论:不能再完全指望美国,欧洲也需要建立多元体系,以维持欧洲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独立性。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开始深深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点说,只要不受美国摆布,那过程再困难也是要做的。

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在石油天然气上对欧洲各国的“勒索”行径,更加剧了这一观点的爆发,以法国、德国为首的欧洲大国开始主动寻找破局机会。

于是便有了2022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以及今年4月的马克龙访华。

这两次访华有相似之处,除了一些政要随行以外,还率领了“头部企业”代表团一同访华,并在中国签下了多笔订单,加大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深度与广度。

可以说,在行动层面上看,已经是诚意满满了。

然而,正当欧洲各国都在极力为加强与中国合作付出努力时,立陶宛仍扮演着“众人皆醒我独醉”的角色,其中就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新闻。

立陶宛外长还在颠倒黑白地往中国身上泼脏水,甚至叫嚣和中国脱钩。

立陶宛认为,自己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并不多,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跟中国脱钩,

虽然会承担大量经济损失以及失去许多潜在的发展机会,但只要美国肯给钱,280万人口的国家还是很好养活的。这种奇怪的逻辑简直不要太荒谬。

那么,面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该如何应对?

03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水浒传》里一个不重要的角色——泼皮牛二。

牛二作为无赖,其形象深入人心,他的流氓逻辑很简单,自己身无分文、没有家小,天天就依靠在大街上惹是生非为生。越理会他,他闹得越欢,如果反过来不理会,他反而没有办法。

笔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讲:立陶宛在国际上的地位,其实和泼皮牛二差不多。

因此,对付流氓,我们有一个最佳的方法,就是不予理会。

事实上,俄罗斯和中国都采取了类似的应对策略。只要不理流氓,流氓就无机可趁。立陶宛的行为无疑是一场又一场闹剧,只要闹剧没人看,风波自然就平息下来了。

另一方面,立陶宛的言论并不能阻碍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与发展,同理,欧盟的对华政策也无法被立陶宛所“左右”,局势如浪潮滚滚,岂是一滩死水能够左右得了的?

与此同时,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再加上2024年拜登即将面临连任竞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两极化的日益严重,美国也顾不上立陶宛的态度了。

其实一切的根源,还是要归结于立陶宛自己,作为一个撮尔小国,不思考如何为这个世界做贡献,仅琢磨无意义的“站队问题”,最后终将成为多极化博弈中的牺牲品。

正所谓,若一个国家将主权与灵魂都出卖了,最后就必须要承担背后势力即将倒塌的后果。

如今的立陶宛,惹怒了俄罗斯,得罪了中国,还或将遭欧洲抛弃,已经将手里最好的牌都打糟了。这种自断前程的非理智行为,只能成为世界人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笑点。

也许立陶宛还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文完。

1 阅读: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