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T信息化领域的长尾效应

科技有轻流 2024-03-10 01:51:28

上周跟投资机构聊到一个话题,关于IT信息化领域的“长尾场景”。当时这位高级经理提到是否无代码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只能够解决企业长尾的信息化问题。如果是往常我的回答更有可能解释如何通过无代码平台加上一定的轻代码开发从而解决复杂以及核心的业务场景问题。不过当太难晚上也不知怎么地更想聊一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长尾问题。

当大家聊到2B的长尾领域,总会聊到很多的关键词,例如:定制化、琐碎、低投入产出比等等,甚至会是投资人眼里的小生意。毕竟在过往的成功案例中,大企业在核心场景的投入都是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的,而相比这样的大型项目来说,长尾场景的信息化问题实在是有点不太入眼。客单价低意味着达到同样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获客。然后2B业务的决策周期长、决策链复杂都导致规模化效应很难做起来。

很多的场景市场规模小,即便做到了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营收的天花板依然非常低。但是产品前期的成本投入并不会因为场景小众而有什么本质的差异。

那么归根结底,IT信息化领域的长尾业务有价值吗?

我认为是有价值的,但是需要区别于现有模式的其他路径。而要明白这个路径到底如何实现,我们需要从其他已经实现长尾规模化经济的领域说起。

从影视领域说起

这张图是天堂电影院的剧照,剧院内的观众也好、河中央的观众也好,非常聚精会神的欣赏着电影情节。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会陌生。在十几年前,社区也还是会经常组织一些一起看电影的活动,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一场是露天的《霍元甲》,我带着小板凳看得非常过瘾。

在那个年代,影视内容的消费是高成本的。从供给端来看,专业内容的制作成本高昂,主要体现在昂贵的设备(摄像机、录音设备、场地、高性能剪辑设备……),极高的人才要求(导演、编剧、摄影、剪辑……),极长的周期(按年为单位进行制作)。

虽然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电影工业化崛起极大的提升了21世纪之后每年的电影制作量,但是这个数字也仅仅只是从500提升到了3000,而且除了15年的高点之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仅仅只是维持在5%左右。

3000部电影的数量多吗?乍一听很多,但是相比起全球70亿人口的内容消费规模来说。供需依然是非常不平衡的,更别说大银幕下真正谈得上优秀制作的电影依然少之又少。

专业影视内容的消费成本之高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生产成本,还有传播成本,受限于专业的播放设备,电影院的整体成本分摊也使得只有少部分电影能够真正面向足够多的客户。电影院这样的“有限货架”永远只是服务于大热门的内容而非所有内容。 小众的专业内容的生存空间是很小的,其原因就在于无法低成本的连接到它们的受众。

什么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一本体系化讲解了长尾经济得以成立的几个关键要素。在书中,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三个能够激发长尾规模化经济的重要要素,他们分别是:

生产力工具的普及传播渠道的下沉供需关系的链接

从上面的影视内容领域,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三个维度下专业内容的困局所在。

1、生产力工具没有普及,导致生产者和消费者完全隔离,人才成本高昂

2、传播渠道受限,导致只有少部分内容可以获得面向消费者的资源

3、供应和需求无法连接,导致交易无法产生,形成了专业影视内容的马太效应(头部效应)

当然从今天的视角,我们会发现上述的这些困局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影视内容领域在过去的5年里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根据爱奇艺(IQ.US)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当季爱奇艺营收为76.08亿元,同比增长3%;净亏损13.79亿元,去年同期为14.38亿元,亏损有所收窄。但是从2013年至2020年,爱奇艺净利润累计亏损已经超过370亿元。

与爱奇艺的遭遇相对的是UGC业余非专业内容领域的高速发展。在B站,每天有10W条视频被发布,而在youtube上,每天上传的内容可以连续播放80年。这里面90%的内容都是通过手机拍摄的。我们发现当上述三要素可以被很好的解决的时候,长尾的规模化效应会以非常迅猛的势头高速发展。

生产力工具的普及: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剧本制作、拍摄、剪辑的全流程影视制作,使用门槛非常低,使得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变的非常模糊,每个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

传播渠道的下沉:移动互联网以及4/5G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进行内容消费。不需要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是一个无限货架,货架上并不仅仅是热门商品,是所有商品。

供应和需求的链接:通过算法推荐和熟人推荐,任何一个生产者的内容都可以匹配到它的消费者,而不会淹没在大量的内容中,这种链接催生了交易,而交易量的提升快速的激发了市场规模。

我们看到抖音/快手/youtube等平台通过长尾逻辑快速占有市场,并且挤压了我们所谓的头部/热门/专业的内容的市场空间。

……

回到IT信息化

这是影视领域的长尾经济发展逻辑,对于it信息化来说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对应着看,那么IT信息化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IT信息化就处于影视内容的早期阶段,及高度的专业性使得生产成本高昂,其主要体现在生产技能(coding能力)具备非常高的门槛导致具备生产能力的人员基数不足,导致整个市场处于供方市场。当我们无法压缩生产成本,那么必然无法实现长尾的规模化效应。

IT信息化是成本向的,如此高昂的期初生产成本使得企业只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业务领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场景。例如ERP、MES等等,这些重型系统持续消耗者企业的资源。但是一线业务过程中持续存在着大量未被无纸化、信息化的场景,这些场景每一个单独看虽然都不起眼,但是整合到一起时,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协作浪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生产成本无法得到结构性地优化降低。

那么如果存在一种能够将生产成本百倍千倍降低的新的软件生产模式的话,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我们花费原本一样的成本可以上线10倍甚至百倍之多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的话情况能有所改变吗?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回到今天最开始的话题。IT信息化的长尾业务有价值吗?我觉得是有的,而且机会非常大。这需要我们从已有的软件生产模式中跳出来,建立新的生产模式,百倍千倍地降低生产成本。 就像手机通过计算摄影颠覆影视制作的生产模式那样。

轻流给出了我们所理解的答案,那就是:无代码。

0 阅读:0

科技有轻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