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实行“一妻多夫”:同胞兄弟共娶一个妻子,谁当一家之主?

心儿凉凉 2022-09-14 18:42:08

“问渠那得清如许?”在已经习惯了“一妻一夫制”的今天,乍然听到“一妻多夫制”,或许会觉得难以理解,但事实上,这种制度在特定的生存条件下,是有着其独特的生存优势的。

“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同的生存条件,不同的发展历程,孕育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制度和生活习俗。在人类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有过母系氏族社会,也曾有过封建父权社会,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制度规范。

在尼泊尔,因为历史原因,现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以及“一夫一妻”这几种婚姻形式都有存在。主要实行“一妻多夫制”的,是位于尼泊尔洪拉山区的尼泊尔宁巴人。这些人在迁徙到洪拉山谷后,沿袭并发展了祖先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

婚姻现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迁徙之前,作为游牧民族的宁巴人,有着基本的放牧和贸易技能,而迁徙之后,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宁巴人又新增了土地耕种这一技能。因此,以上的这些技能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宁巴人主要的生存方式。

在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甚至于就在自己生存的同一个国度内,就有着更多生存方式,可以用原始耕种换来的钱,换取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其它“商品”的时候,祖先留下来的,原本以女性为中心,由女性来做决断的社会制度,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改变。

曾经的母权文化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了另一种压迫女性的方式。在当地女性数量较少,而男性的生存能力,走入社会后的综合竞争力又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实行“一妻多夫制”,能够从实际上增强整个家庭的综合生存能力,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繁衍。

根据当地的“一妻多夫制”规定,和相同女性成婚的,必须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另外,在成婚之后,女性必须和每一个男性都要有后代。

因此,在这种婚姻制度之下,当地女性成婚,许多都是女性嫁到一个家族里去。当地有一桩婚姻,是一位12岁的新娘嫁到了一个有着5兄弟的大家庭。

对于女方来说,男方家境殷实,因此嫁过去之后可以不用担心女儿的基本生存,对于自己的家庭,也能有一定的助益。而对于男方来说,因为男方家里5兄弟年龄跨度较大,从5岁到26岁,所以12岁的年纪,正好“合适”。

当工作人员问起,如果过于偏向兄弟中的一个,其他男性会不会不高兴的时候,新娘表示,这个在生活中确实需要注意。

就像封建父权社会中,男性会被要求要“雨露均沾”一样,“一妻多夫制”内的女性也被要求要维系好和每个丈夫的关系,不能因为个人偏好而“厚此薄彼”。

但和封建父权社会不同的是,女性在这桩婚姻里,并不完全做主。事实上,“一妻多夫制”当中,男、女双方都不算是一家之主,家里的父辈才是真正能够做主的人。

当双方有一方出轨时,若是男方出轨,则男方需要给女方其他丈夫交罚金,而如果是女方出轨,则女方不仅要当众受刑,还要被逐出家门。

另一种圈禁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表面上看,“一妻多夫制”好像是母权社会,但实际上,随着社会变化,在那些落后贫困地区实施的“一妻多夫制”,其本质还是在通过婚姻捆绑并压迫女性,是在以母权社会的外壳,行封建父权社会之实。

因为生存能力弱,繁衍困难,所以在连一妻一夫制都无法确保家庭存活的情况下,人们便通过“一妻多夫”的方式,来在减少支出的同时,保障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可以繁衍的女性。

这些女性虽然拥有孩子的决定权,但该决定权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而是决定孩子归众多丈夫中的哪一个。事实上,在严格规定女性必须要和每一个丈夫都生一个孩子,并且丈夫又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的情况下,这一决定权的实际意义并没有那么地大。

对整体族群来说,维持这种婚姻制度,一来可以避免将来家中子孙长大为了分家而分散家族财产,从而削弱家族的综合生存能力,二来,也可以大大减轻维系家族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家里的男性们不用考虑成家立业的事情,每个人只要完成维系整个大家族基本稳定的,自己的那一小部分劳动就可以了。

然而,在男性生存压力大大减弱的同时,女性的生存压力却直线上升。在生育期间,女性的生存能力是会直线下降的,而一旦嫁入大家庭,这就意味着女性需要为了和每一个丈夫生一个孩子,而足足牺牲掉起码数年的时间。

事实上,在不盲目减体重、通过“束腰”、“缠足”而故意降低自己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如果去掉生育,女性的综合竞争力并不会弱于男性。这一点,从商朝时期有许多像妇好一样的优秀政治军事家就能看出。

根据记载,当时女性不仅有负责在外征战的,还有负责驻守在各个封地,管理封地大小事务的。从当时朝代的繁荣状况来看,这些女性将这些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但即使是优秀强大如妇好,最后也因为生育而不幸英年早逝,生育期间女性的综合生存能力下降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并不稳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实上,这一本意是为了维持种族稳定的婚姻制度,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化,已经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根据工作人员的调查采访可以得知,虽然对出轨有着严格处罚规定,但在男方出轨和女方出轨的处罚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出轨已经变成了一妻多夫几方心照不宣的事情。

婚姻中的女方表示,自己其实知道丈夫们在外并不干净,但为了维系这桩婚姻,自己什么也不能做,甚至连生气都不能。如果一旦表现出了不满,那女方就会被打。而如果几方之间关系不好,女方出轨被发现了,那不仅会被打,还会被男方家庭遗弃。

当然,对于出轨,除了沉默忍受之外,还有女性找到了另外的生存方式。在发现男方出轨之后,如果一旦感觉到男方开始有变化,开始试图找茬,那女方就会迅速在私下找一个适合结婚的情人。

这样一来,一旦男方真的因为种种莫名的原因要赶女方出门,将其他女方娶进来,原女方也好迅速和自己之前找的情人结婚。

除了上述这种因为出轨而造成的情况之外,当地还有个村子,普遍会出现女方嫁给比自己大很多的兄弟们的情况。

这样一来,等女方成长到三十多岁的时候,男方大多已经去世。按照当地风俗规定,这时候女方不得再嫁。因此,女方就只得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养育一整个家庭。

小结: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同的生存条件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尼泊尔宁巴人的“一妻多夫制”,和人类历史上的母系氏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享有整个族群的支配权,生的孩子一律跟女方姓,且完全归属于女方。但在尼泊尔宁巴人当中的“一妻多夫制”,则是另一种方式的压迫女性,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父权制,因此,婚姻双方都不完全是一家之主,家中父辈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0 阅读:1047
评论列表
  • 2022-09-14 23:11

    女的不愿意唉😔

  • 2022-09-14 23:11

    本质上还是女的不愿意,唉😔非得不愿意

  • 2022-09-15 09:11

    纪录片西藏一年中,就有这个现象。后来,最小的弟弟外出务工,在建青藏铁路工地上自由恋爱,自已组建了小家庭。里边的这个妻子看上去好老哦,很沧桑样子,老大也显得很老,老二是个法师,看上去很年轻,长得胖胖的,还送自己的小孩去上技校,为了让村上的人不嫉妒,就一大早送小孩去外边上学。我以前看过一个印度史诗类故事,里边的般若兄弟就娶了一个老婆黑郡主。黑郡主家里本来是不愿意的,以为是嫁给就是他们兄弟中的一个叫阿周那的,好像就是这个名字。由此可见就是黑郡主的部落,可能已经没有这种一个女人家一堆兄弟的现象了,但是就是说般若那个部落好像还有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就是这么讲的。西藏一年好像是BBC来拍的纪录片。我好象在CCTV看的,不过西藏这种现象到现在可能已经快没有了吧?毕竟他的小兄弟就不愿意过这种生活,自己在工地上认识了一个女子,然后就谈恋爱结婚了,而且他俩很自豪自己参加了青藏公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