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科技圈传来一个大新闻。
天津诺思微系统公司和美国安华高科技公司握手言和了。
这场持续九年的跨国纠纷,终于落下了帷幕。
而这场纠纷的唯一受害人就是张浩。
当时事业正处于巅峰的他,怀着激动的心踏上了去美国的学术交流之路。
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冰冷的手铐!
经济间谍、窃取机密......等一个个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了他的头上。
这一关就是九年,这九年时间他一直被困在美国,直到今年七月份,他终于自由了!
那么,美国当时为什么要将他关起来?
张浩
从“学术交流”到“间谍指控”时间拨回到1979年,张浩出生在中国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他就对电子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各种电子元件的运作原理充满了探究的热情,这让他一直保持着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再后来又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最终拿下了电气工程的博士学位。
年轻时的张浩
在求学期间,张浩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还在芯片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9年,博士毕业的张浩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
是留在美国享受好待遇和舒适生活,还是回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出一份力?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他放弃了在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到天津大学当老师,还和同样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庞慰一起创办了诺思微系统公司。
他们将目光聚焦在当时的前沿科技领域——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致力于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
在张浩和庞慰的带领下,诺思微系统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研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获得了数百项专利,将中国FBAR滤波器芯片研制带到了行业的前端。
他们不仅给中国芯片行业带来了新动力,还吸引了国际同行的目光,就连美国的芯片大公司安华高也注意到了。
从窃取技术到“钓鱼执法”安华高科技作为射频和混合信号半导体领域的领头羊,对新兴的诺思微系统公司感到有些担忧。
他们意识到,这家中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将对他们在FBAR领域的垄断地位构成威胁。
于是,他们开始采取行动。
张浩
2012年,安华高科技公司的人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去参观了诺思微系统公司的实验室。
这次访问表面上是友好的交流,但实际上是为了偷取诺思微系统的关键技术。
他们搜集了很多资料,带回美国,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
在窃取技术失败后,美国方面开始酝酿一个更加阴险的计划——“钓鱼执法”。
张浩
他们利用学术会议这个机会,向张浩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参加2015年5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行的国际微博会议。
张浩欣然接受了邀请,他将这次会议视为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却未曾料到,这竟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2015年5月16日,张浩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
就在他准备入境时,FBI探员突然出现,将他逮捕,罪名是“窃取商业机密”。
一份32页的起诉书让张浩陷入了一场长时间的国际纠纷。
张浩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学术界、科技界和外交界都很关注这件事。
FBI探员
很多人都觉得美国这么做是在故意针对中国科技人才,不太公平。
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回应,对美方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要求美方保障张浩的合法权益。
天津大学也积极行动,组织师生为张浩筹集保释金。
五十万美元的保释金,对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笔巨款很快就被筹集到了。
尽管保释金已经交了,美国还是不肯放了张浩,而且还以“间谍活动”为由起诉了他和其他四名中国人,包括庞慰。
这无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张浩的遭遇,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反映了中美科技竞争的残酷现实。
九年的煎熬,从被捕到和解洛杉矶的阳光依旧明媚,但对于张浩来说,却是无尽的黑暗。
从踏入美国的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自由,从受人尊敬的学者变成了阶下囚。
32页的起诉书,密密麻麻的指控,像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经济间谍、窃取商业机密…这些罪名,他从未想过会与自己有任何关联,张浩在国外感到压力山大。
他感到很迷茫和无助,因为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再加上法律程序又很复杂。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是无辜的,他一遍遍地向律师陈述自己的经历,一遍遍地翻阅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希望能找到为自己辩护的证据。
在国内,他的亲人和朋友也一直在努力,帮他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天津大学的师生们自发组织了捐款活动,帮助筹集五十万美元的保释金。
那时候,这笔钱相当于三百多万人民币,对于普通科研工作者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太高了。
但大家都没有放弃,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张浩的支持和信任。
虽然保释金已经交了,但美国方面还是不肯放人,他们继续以“间谍活动”等莫须有的罪名对张浩进行指控,试图将他长期羁押。
这漫长的审判过程,不仅是对张浩身心的折磨,也是对他家庭的巨大考验。
他的父亲突发脑梗,母亲也身患重病,作为独子的他却远在异国他乡,无法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
这种痛苦和煎熬,难以用言语表达。
九年后,2024年7月,张浩与美国安华高科技公司达成和解。
张浩
这不仅意味着他将重获自由,也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他的指控存在重大疑点。
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并未公开,但美国政府承认对张浩的指控存在疑点,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这场长达九年的法律纠纷,最终以和解告终,但这背后隐藏的真相,却令人深思。
美国的“钓鱼执法”和对中国科技人才的打压,暴露了其在科技竞争中的不择手段。
然而,张浩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人才在海外遭到不公正对待,这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焦虑和打压。
张浩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关键的技术是不能靠买或者求得来的。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必须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还要加强自身的科技实力,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
写在最后九年时间,足以让人发生很多变化,对张浩来说,这九年充满了磨难和挑战。
他从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学者,变成了一个身陷囹圄的囚犯,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
即使遇到困难,他也没放弃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2024年7月,张浩和安华高科技公司终于达成了和解,这场持续了九年的纠纷终于告一段落。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经过去。
张浩的遭遇,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在通往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只要国家继续支持,科技人员努力奋斗,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光明!
文/编辑:惠惠爱八卦
参考资料:新华网:2015-10-15《天大教授在美被控间谍遭诱捕 学者:美滥用法律》
环球时报:2015-6-10《被美扣押中国教授急寻律师团队 美欲强加“经济间谍罪”》
环球网:2015-10-30《被美扣押天津大学教授张浩被允许扩大活动范围》
新浪财经:2024-7-3《科技产业界重大突发!天津诺思与安华高科9年恩怨今朝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