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掀起了“诗词热”,
这或许要归功于前几年的《中国诗词大会》。

在栏目中,出现了很多的人才,
其中武亦姝让人记忆深刻,她展示的才华,
到如今还让人津津乐道。
但是自从凭才华出圈后,她就“消失”了,后考入清华,
那么毕业后她又怎样了呢?

2022年的秋天,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枫叶刚开始染红。
一张学生卡被遗落在自助注册机上,
捡到卡的同学随手拍了张照片,
发到朋友 circle。卡上的名字清清楚楚:武亦姝。


消息仿若一阵风迅速传开,评论区仿若过节般热闹非凡。
有人惊呼“这是那个诗词冠军吧”。
那张小小的卡,仿佛掀起了一场回忆的波澜,
把人们拉回了五年前,那个16岁女孩惊艳全国的夏天。

五年前,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
灯光亮得刺眼。武亦姝站在台上,
穿着简单,长发披肩,脸上挂着浅浅的笑。
主持人抛出一个题目:说出含有“月”字的诗句。

她不急不慢,声音清亮,接连报出好几句诗,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诗经》的“七月在野”。
现场观众个个屏息凝神,就连评委董卿亦不禁侧耳细听。
比赛进入白热化,她不小心答错一句,气氛瞬间紧张。

可她只是轻轻一笑,补上一句更冷门的诗,掌声顿时炸开。
那一刻,舞台属于她,整个国家的目光也属于她。
就连主持人董卿也为她的才华所折服,网友直呼:厉害了,我的姝。
比赛结束后,武亦姝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电视屏幕之上,她被尊称为“国民才女”,
网友们则将她唤作“现代李清照”。
学校里,老师开始鼓励学生背诗;
书店里,古诗词的书被摆上显眼位置;
家长们拿着她的视频,激励自家孩子“看看人家”。

她不仅赢了冠军,还掀起了一股诗词热。
舞台上的她,像是从古书里走出来的,
带着一股让人移不开眼的书卷气。

可没人想到,这么耀眼的女孩,童年时却是个小调皮。
武亦姝生于上海,其父为律师,
其母乃教师,家中书架满盈着书籍。
小时候,她可并非这般“才女”模样。

幼儿园里,别的孩子规规矩矩听课,
她却坐不住,东张西望,满脑子想着玩。
放学回家,她直奔电视机,动画片比课本有趣多了。

父母看她这样,急得不行,
报了好几个辅导班,想让她爱上学习。
可辅导班的课本在她眼里像催眠曲,
作业能拖就拖,偶尔还偷偷跑去院子里捉蚂蚁。
父母试过硬逼着她学,可效果适得其反。

武亦姝越学越烦,成绩也没见起色。
后来,父母决意另觅他法。
他们开始观察她喜欢什么,带她去学画画、弹钢琴,
还买来一堆故事书。
很快,他们发现,她对书本有种特别的亲近感。

每次翻开故事书,她的眼睛就亮了,
缠着爸妈讲一个又一个。
父母抓住了这个苗头,决定从书开始入手。
他们每天晚上放下手机,
关掉电视,坐在客厅里捧着书读。

武亦姝好奇地凑过来,学着爸妈的样子翻书。
家里渐渐有了个习惯:吃完饭,就是全家阅读时间。
书打开了武亦姝的世界。
父母不光陪她读,还想办法让书变得更好玩。

她咯咯笑着,慢慢发现诗词里藏着好多故事。
她开始缠着爸妈讲李白的豪情、苏轼的豁达,
诗词在她心里成了活生生的画面。
父母还买来《唐诗三百首》,客厅的墙上挂起了书法纸。

爸爸写“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她站在旁边看,
觉得字里藏着瀑布的奔腾。
慢慢地,她开始自己背诗,试着写几句。
父母从不催她,只是笑着说她是“小诗人”。

这种陪伴像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她。
武亦姝开始主动翻阅书籍,
于她而言,诗词宛如挚友。
上学后,她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
作文常常被老师表扬。

她还参与过上海市的作文竞赛,在数万名学生中得到第一。
诗词在她心里扎了根,也让她在学业上越走越稳。
到了高中,她已经是班里的尖子生,化学成绩也名列前茅。
谁能想到,这个文理兼修的女孩,
16岁时会站上全国的舞台,惊艳所有人。

诗词大会折桂,武亦姝成焦点人物。
比赛刚结束,各种邀约像雪片一样飞来。
综艺节目想请她当常驻嘉宾,
网红公司想签她做博主,甚至有影视剧找她试镜。
她站在人生的路口,面前是两条路:一条通向名利,
另一条通向她心里的诗和远方。

那些邀约听起来诱人,
镜头、掌声、鲜花,哪样不让人心动?
可她心中明了,诗词于她而言是挚爱,绝非换取流量的工具。
她婉拒了所有邀约,决然返回学校,成为普通的高中生。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放弃了北大的保送名额。
她期望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2019年,高考成绩揭晓,她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消息一经传开,网络之上又沸腾了起来。
有人说她“太硬核”,有人感叹她“真会选”。
进入清华后,她像是隐身了一样,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校园之中,她身着简约的T恤与牛仔裤,
背着帆布包,漫步于林荫道上,看起来与其他学生并无二致。

偶尔有同学认出她,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心想:这就是那个诗词冠军?
清华的日子平静而充实。
新雅书院的课程文理兼修,
她既研习文学、历史等文科知识,
又涉足编程领域略作探索。

课余之时,她积极投身于文化活动,
助力诗词与书法的推广。
有一次,她在学校组织了个诗词分享会,
站在讲台上分享她喜欢的苏轼,
台下坐满了学生,大家听得入神。
后来她的军训随笔,也传开了。

寥寥几句,写出了她对新生活的感受,
网友看了直呼“才女就是不一样”。
武亦姝的低调,总在不经意间被打破。
2022年的那张学生卡,让她的名字又一次刷屏。

朋友圈里,同学们七嘴八舌,有人说她“仙气飘飘”,
有人开玩笑说“跟学霸的差距就是一张卡”。
还有一次,她被拍到在北京的一家话剧场看演出。
看到照片的网友感叹,
她还是那个从诗里走出来的女孩,安静却吸引目光。

除了学业和文化活动,
武亦姝心里还有个更大的梦想:儿童文学。
她说,儿童文学能把诗意的美带给孩子,
也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她开始往这个方向努力,选修相关课程,参加文学讲座。
她还在一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说想写出既有中国味又能打动孩子心的故事。
听她讲这些,台下的人都觉得,这女孩的未来肯定不简单。

本科毕业后,武亦姝没有停下脚步。
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
且把儿童文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她的生活还是那样低调,她的选择从来不随波逐流,
总是跟着自己的心走。

诗词大会的光环早已淡去,但她的光芒却在另一种方式里延续。
她的故事像一本书,翻到哪一页都有诗意。
人们常说要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
然而在现在手机不离手的年代,又有几人能做到?

恐怕大部分人都是拿起手机,
再来个“葛优躺”,把孩子给忽略了。
但是在这样的年代里,还是有那么重视家庭教育的人而出圈的。
武亦姝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信息来源:
1、女高中生惊艳中国诗词大会 诗心今犹在润物细无声:北京日报
2、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资料家庭背景揭秘 其诗词实力超强:秀目网
3、16岁一夜爆红成为“国民才女”,击败百人选手夺冠,之后却拒绝保送北大,选择自己高考: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