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娱乐阅读之用。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事件、地点及情节均为作者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扯淡。
茶馆里人声嘈杂,混合着廉价茶叶和油炸点心的味道。林卫国局促地坐在油腻腻的木凳上,面前那杯浮着几根茶叶梗的绿茶几乎没动过。他今年七十三了,相亲这种事,对他来说,比年轻时第一次上台发言还紧张。对面坐着的女人,叫赵秀兰,六十七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半新的紫色外套,看着比实际年龄要精神些,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愁苦和审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退休生活,气氛始终不咸不淡,像温吞水。林卫国心里有点打鼓,媒人李婶说这赵秀兰人不错,就是命苦了点,具体怎么苦,李婶也没细说。他寻思着,搭伙过日子嘛,人好就行,相互能说个话,做个伴儿。
就在林卫国琢磨着怎么把话题往深里聊聊的时候,赵秀兰突然放下了茶杯,杯底在桌面上磕出“嗒”的一声轻响,也像是在林卫国心里敲了一下。她抬起眼皮,目光直直地看向林卫国,那眼神锐利得像把小刀子。
“林大哥,”赵秀兰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干脆,“咱俩都是实在人,绕弯子没意思。你要是真心想跟我过,条件很简单。”
林卫国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不太好。
赵秀兰伸出三根手指,在林卫国眼前晃了晃,语气平静却异常坚定:“每个月,给我三千块钱生活费。这钱,不包括家里的买菜钱、水电煤气,就是给我个人的。你能给,咱就往下谈;给不了,现在就拉倒,省得浪费大家时间。”
林卫国彻底懵了,脑子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三千?就给她个人零花?他一个月的退休金也就四千出头,给了她三千,自己喝西北风去?他看着赵秀兰那张写满“理所当然”的脸,一股又气又觉得荒谬的感觉冲了上来。他张了张嘴,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愠怒:
“三千?赵妹子,你……你没开玩笑吧?”他努力想维持点体面,但声音还是有点发颤,“我一个月才多少钱?我拿什么给你三千?这……这给不了!”
【01】
林卫国的老伴走了五年了。孩子们都在外地,有自己的小家要顾,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回来看看。他一个人守着这套老旧的两居室,白天还好,去公园溜达溜达,跟老棋友杀两盘,日子还能打发。可一到晚上,屋里冷冷清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滋味,真叫一个难熬。
他退休前是国营厂的老技术员,退休金不高不低,四千刚出头。老伴在世时,两人省吃俭用,也攒了点钱,但那是准备养老看病的,轻易不能动。孩子们偶尔会寄点钱回来,但他都攒着,想着将来别给孩子添麻烦。
这几年,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上次感冒发烧,一个人躺在床上,头昏脑胀,连口热水都没人倒,那一刻,他是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孤独和无助。也是从那时候起,他才动了找个老伴儿的心思。
他对老伴的要求不高:身体健康,性格随和,能一起过日子,相互有个照应就行。至于钱,他没想过要占对方便宜,当然,也不希望对方把他当冤大头。他琢磨着,要是两人真能走到一起,他的退休金拿出大部分家用,对方的退休金可以自己存着,或者两人商量着来,总归是相互扶持,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这次李婶介绍赵秀兰,把他夸得挺好:“老林啊,这赵秀兰,人干净利索,就是早年吃了些苦,现在一个人带着个……嗯,有点负担,但人是真不错,就想找个靠得住的安安稳稳过日子。”林卫国当时没多想,觉得谁家没点难处呢?只要人品没问题就行。谁承想,这“安稳日子”的门票,竟然是每个月三千块钱。
【02】
赵秀兰看着林卫国那副又惊又气的样子,心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麻木。她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个要求有点吓人,但她有她的苦衷,有她必须守住的底线。
她也是苦命人。年轻时嫁的男人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沾,还家暴。好不容易熬到离婚,一个人拉扯着一儿一女长大。女儿嫁得远,日子也紧巴,指望不上。儿子倒是留在身边,可从小身体就不好,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后,开销更大了。儿媳妇嫌家里负担重,三天两头吵架,对她这个婆婆也没什么好脸色。
赵秀兰自己的退休金,一个月不到三千块。这点钱,自己省吃俭用刚够,可儿子的药费、孙子的奶粉钱、家里时不时冒出来的各种开销,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她身上。她不指望儿子儿媳能给她养老,只求他们的小家能安稳点,别再出什么幺蛾子。她手里攥着手机,时不时看一眼,像是在等什么重要的消息,指尖因为用力都有些发白。
她也想找个老伴安度晚年,可经历过前夫的失败婚姻,又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她对“感情”这东西,早就没什么期待了。她要得很实际:一个能给她提供稳定经济支持,让她能稍微喘口气,能偶尔帮衬一下儿子小家的男人。
那三千块钱,在她看来,不是什么零花钱,是“保障金”,是她后半生能稍微挺直腰杆、应付生活里那些层出不穷的“窟窿”的底气。她知道这要求很直白,甚至有点伤人,但她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玩那些虚情假意的感情游戏了。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她耗不起。她见过太多搭伙过日子最后闹得一地鸡毛、甚至对簿公堂的老年人,多半都是因为钱。她宁可一开始就把最难听的话说到前头,把钱算清楚,也比将来扯皮强。
【03】
“赵妹子,你听我说,”林卫国缓了缓神,试图讲道理,“搭伙过日子,是相互扶持,不是单方面……你这要求,我确实承担不起。我的退休金也就那么点,给了你三千,我自己吃啥喝啥?以后万一生病住院,怎么办?”
赵秀兰嘴角扯出一抹冷淡的笑:“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把我的条件摆出来了,你接受不了,说明咱俩不合适。就这么简单。”她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像是根本没把林卫国的窘迫放在眼里。
林卫国看着她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心里最后一点期望也破灭了。他感觉自己像个傻子,兴冲冲地跑来,结果被人当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还是个出不起价的次品。一股无名火夹杂着屈辱感涌了上来。
“行,我知道了。”林卫国站起身,因为起得有点猛,凳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既然这样,那确实没什么好谈的了。茶钱我付了,你慢用。”
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零钱拍在桌子上,看也没再看赵秀兰一眼,转身就走。走出茶馆,外面的阳光有点刺眼,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心里五味杂陈。有愤怒,有失望,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哀。这世道,连老来找个伴儿,都变得这么现实,这么难了吗?
他没注意到,在他转身离开后,赵秀兰那一直紧绷的脸上,飞快地闪过一丝黯然,她放在桌下的手,紧紧地攥住了衣角。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一条催缴住院费的短信通知。
【04】
林卫国憋着一肚子气回了家,越想越窝火。他忍不住给女儿打了个电话,把相亲的事儿原原本本地说了。女儿在电话那头安慰他:“爸,您别生气,这什么人啊!不成就拉倒,咱不稀罕!您要是觉得闷,我过段时间接您来我这儿住一阵子。”
挂了电话,林卫国心里稍微舒坦了点,但那股子憋屈劲儿还没完全消散。他寻思着,以后这相亲的事儿,还是算了吧,太糟心。
过了两天,媒人李婶找上门来了,脸上带着点尴尬的笑容。“老林啊,那天的事儿,我听说了……你别往心里去,秀兰她……她也是有苦衷的。”
林卫国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什么苦衷?苦衷就能狮子大开口,把我当冤大头?”
李婶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她那个小儿子……唉,身体一直不好,常年住院吃药,花销特别大。 她那点退休金,自己省着都不够,还得填儿子的窟窿。她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想着……”
听到这话,林卫国愣了一下。原来是这样。他想起赵秀兰眉宇间那化不开的愁苦,心里那股火气莫名地消散了一些,但随即又觉得不对劲。儿子生病是可怜,但这也不是她能理直气壮跟相亲对象要钱的理由啊!她自己的难处,凭什么要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头子来承担?
“李婶,”林卫国摇摇头,语气缓和了些,但态度依旧坚决,“她有难处,我理解。但理解归理解,她那个要求,我还是给不了,也不可能给。这不是三块五块,是三千块钱一个月,我没那个能力,也不想当这个冤大头。这事儿,以后别提了。”
李婶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林卫国以为这事儿就算翻篇了。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他去家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刚在一个摊位前挑好西红柿,准备付钱,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在旁边响起:
“哟,这不是林大爷吗?买菜呢?挺有闲钱嘛!”
林卫国一扭头,看到赵秀兰拎着个瘪瘪的布袋子站在旁边,脸上带着讥讽的笑意。她上下打量着林卫国,提高了声音,故意让周围的人都听见:
“怎么着?有钱买菜,就没钱给生活费了?一个月三千块钱,你就想找个免费保姆伺候你吃喝拉撒,还得给你暖被窝?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儿!想得美! 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条件!”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赵秀兰这几嗓子,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周围买菜的、卖菜的都看了过来,对着他们指指点点。林卫国一张老脸瞬间涨得通红,拿着西红柿的手都开始发抖。他怎么也没想到,赵秀兰竟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羞辱他!
【05】
“你……你胡说八道什么!”林卫国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赵秀兰,嘴唇哆嗦着说不出完整的话。他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脸面,被一个相亲没成的女人在菜市场当众这么挤兑、污蔑,简直比打他两巴掌还难受。
赵秀兰却像是豁出去了,双手往腰上一叉,摆出一副吵架的架势:“我胡说?我说错了吗?你自己心里清楚!嫌我条件高?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没钱就别出来相亲,耽误别人时间!还装什么正人君子!”
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啊?”“好像是相亲没谈拢,因为钱的事儿。”“这老太太说话也太冲了点吧?”“那老头看着挺老实的……”
林卫国气得眼前发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嘴笨,吵架根本不是赵秀兰的对手。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插了进来。
“秀兰!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是媒人李婶,她估计是买菜路过,看到这边围了一堆人,挤进来一看,脸都白了。
李婶赶紧上前去拉赵秀兰的胳膊:“你快别说了!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像什么样子!”她一边拉,一边压低声音,但急切之下声音没控制住,周围的人,包括林卫国,都听得清清楚楚:“秀兰,你别这样闹!老林他也是普通退休工人,一个月就那么点钱,你那三千块钱,他确实负担不起!我知道你着急给你小儿子交住院费,可这事儿也不能全指望别人啊!你这不是为难人嘛!”
李婶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吵闹的火苗上。赵秀兰挣扎的动作停顿了一下,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和难堪。周围的人们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看向赵秀兰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同情,但也夹杂着不赞同。
原来是为了儿子看病……但这方法也太……
【06】
林卫国听到李婶的话,心里最后那点怒火也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他看着赵秀兰那张瞬间失去血色、强撑着不肯示弱却难掩窘迫的脸,心里忽然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可怜是可怜,但做法确实不对。他林卫国不是圣人,他自己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凭什么要为一个几乎不认识的女人的儿子去承担那么重的负担?这不公平,也不现实。就算他有那个钱,他也不会这么给。这不是帮扶,这是填无底洞,而且是用一种近乎勒索的方式。
赵秀兰被李婶半拖半拽地拉走了,临走前,她狠狠地瞪了林卫国一眼,那眼神里有怨恨,有不甘,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绝望。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只留下林卫国一个人站在原地,手里还攥着那几个被捏得有点变形的西红柿。
菜摊老板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大爷,这西红柿……还要吗?”
林卫国回过神来,叹了口气,把钱递过去:“要,怎么不要。”
提着菜回家,林卫国心里沉甸甸的。他不再生气了,只是觉得有些疲惫和无奈。他想起了自己那个同样不太省心的儿子,虽然没到赵秀兰儿子那么严重的地步,但也时常让他操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都不容易。
但他很清楚,同情归同情,原则不能变。他找老伴是为了相互慰藉,安度晚年,不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和还不清的人情债。赵秀兰的路,他走不了,也不想走。
他给李婶打了个电话,语气平静地告诉她:“李婶,今天的事儿就算了,我不跟她计较。但是,我跟她确实不合适,以后就别再提了。也谢谢你,我知道你是好意。”
【07】
从那以后,林卫国就彻底断了再找老伴的念头。菜市场的风波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也让他彻底看清了一些现实。晚年的陪伴固然重要,但如果代价是失去自己的安宁和底线,那还不如一个人清净。
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公园下棋,周末去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练练书法,偶尔还跟着一群老伙计去郊区钓钓鱼。日子虽然简单,但也充实自在。
他偶尔还是会在小区或者菜市场碰到赵秀兰。她似乎更憔悴了些,眉宇间的愁苦也更深了。两人碰见了,都默契地避开对方的目光,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林卫国听说,她儿子的情况还是老样子,她依旧一个人咬牙撑着,日子过得很艰难,也没再听说她去相亲。
林卫国心里会闪过一丝转瞬即逝的怜悯,但很快就被自己平静的生活带来的满足感所取代。他知道,当初自己的“给不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无能为力,更是对一种他不认同、也无法承担的生活方式的拒绝。他庆幸自己的清醒和坚持。
【08】
秋天的午后,阳光暖洋洋的。林卫国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面前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跟老对手杀得正酣。旁边围着几个观战的老伙计,不时有人支招,气氛热烈而融洽。
一步险棋走过,对手捻着胡须长考,林卫国端起自带的保温杯,喝了一口热茶,目光扫过公园里那些或结伴散步、或独自静坐的老人,心里一片平和。
不远处,他似乎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赵秀兰,一个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慢慢走过,背影显得有些佝偻和孤单。林卫国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重新专注于眼前的棋局。
“将军!”他轻轻移动棋子,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生活嘛,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过法。他守着自己的这点退休金,过着自己这份清净日子,挺好。至少,不用为了那承担不起的三千块钱,而搅乱自己后半生的安宁。
【结语】
棋盘上,红黑子仍在厮杀,公园里,人来人往,各有悲欢。林卫国落下最后一子,赢了棋,心情不错地收拾起棋盘。至于那个曾经想从他这里每月拿走三千块的赵秀兰,早已成了他生活里一个模糊的过客,偶尔想起,也只剩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这世上的事,强求不来,尤其是掺杂了太多金钱算计的晚年情缘。守好自己的本分,过好自己的日子,或许才是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