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人造肉、人造钻石,你听说过人造汽油吗?成本才3块钱,性能不输92号,符合国六标准。2017年立项研究,2020年建成千吨级中试装置,2022年正式通过检验,确认为世界首创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那么问题来了,人造汽油成本既低,技术也成熟,现在加油这么贵,咱们为什么不大力推广人造汽油呢?是不想推广,还是不能推广?
是这样啊,人造汽油的制取过程,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化成汽油。早在2002年,日本就研究出了类似的技术,他们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得到了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类物质,差一点就是人造汽油了。
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欧拉,利用基于金属钌(liǎo)的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了甲醇,甲醇可以作燃料,也算是成功了。
当然了,真正成功实现人造汽油,并且走出实验室量产,还得看中国。中国利用新型催化剂,通过更简单、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出了符合国六标准的90号以上汽油。简单来说,就是灌进油箱就可以直接用了。
但是,这么好的技术,却没办法推广开来,因为有两个最大的难点。一是原料,二是成本。
人造汽油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咱们都不陌生,油车排出来的尾气,主要就是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里面,也有大量二氧化碳。这个不难获取,难得是氢气。氢气虽然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制取成本却非常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最常见的方法是电解水,但这不仅要用大量的电,还需要很多淡水,而淡水本来就很紧张。
有人说,可以用海水。确实,海水不愁没有,问题是,海水的成分很复杂,和用淡水制氢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至于发电,咱们国家目前,主要的发电方式,还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火力发电。要是为了制取人造汽油而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明显不划算。只能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但他们的能源转化率还是太低了。
再说到成本。开头提到的才3块钱,其实只单纯计算了目前的生产成本,要是加上人工、运输、税费等,和咱们现在用的汽油,其实价格也低不到哪里去。
有人问,既然这样,那这项技术不就没什么用了吗?
并不是。首先,人造汽油会消耗二氧化碳,咱们夏天越来越热,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多了,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人造汽油推广开来,以后,夏天可能就会慢慢回到以前的温度了。
其次,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超过70%的石油,现在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万一哪天被切断了运油通道,后果不堪设想。而推广人造汽油,对稳定咱们国家的能源战略,也有不少好处。
最后,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更迭,未来,人造汽油的成本也会降低,到时候,油价也就有望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