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公安”两个字,人们不自觉想起警察,可已经有了“警察”,为何还要用“公安”来指代?
有的警车上印着“公安”,也有的警车上印着“警察”,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追根溯源,我国的警察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区分与辨别“公安”一词是舶来品,它被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人,通过对commonweal、welfare等词汇的翻译创造出来的。
“公”是指公正、公平,“安”是指安全、安定,连在一起就是社会的整体安定。
如今,我国的公安是统称,更是一个部门,包括公安部、公安厅、公安局、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
警察就是像老师、医生、律师、服务员等的职业名称,一般是指使用暴力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的公务员。
可以理解为公安是一个大家庭,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警察,有直接领导的刑事警察、户籍警察、交通警察、治安警察以及网监警察,也有与其他部门双重领导的海关缉私警察、铁路警察、国安警察、狱警等等。
大体上,我国的人民警察可分为六大类。
现在警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提起来也都说“警察”一词,但官方及海外却很少用“警察”和“民警”的说法,一般用公安或大陆公安的称呼。
从前,“警察”的称呼不被重用,就连警服臂章上也不会出现警察的字样,上面写着的是中文的“公安”和英文的police。
而在我国的警务改革之后,警察的使用频率大幅提高,作用也更加突出,现行的警服臂章,大写的警察字样尤为显眼。
不止如此,警务用车上也印上了警察的字样,但细心的人们发现,有的警务用车印的是公安的字样。
我国之所以这样做,大有深意。
根据有关规定,只要是我国警察使用的警车,引擎盖上都要喷涂统一制式的警察二字,这是在告诉其他人车辆是警务用车,附近可能有警察执行公务。
由公安部门直接领导的车辆,统一使用的是“警察”“公安”四个字,特殊的警察单位车辆,如铁路警察、海关缉私警察也参考这一标准。
而在车身两侧喷涂统一制式的“法院”“检察”“国安”字样标志,是为了区分人民警察的类型,即公安和政府部门双重领导下警察单位的警车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喷涂“司法”字样的不是法院和检察院等司法体系里的警车,反而是跟它表面没有太多关系的监狱部门的车辆。
弄明白了公安和警察的区别,我国警察人民公仆的形象也鲜活了起来,但在公安一词刚传入中国,警察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恐怕是负面的。
新中国为警察正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了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从物质层面转向了制度的层面,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创设的警察制度也被借鉴了过来。
清末的最后十年,虽然是我国警政制度的开端,但此时的警察难以实现保护民众的重担,反而在某些时候扮演着为虎作伥的角色。
比如袁世凯把持国家的阶段,他对全国警政进行整顿,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把警察变成了维护自己权势的工具。
正是有了更多像袁世凯一样的人,警察被泼了污水,染上了污名。
之后,我国的一系列做法,才为警察挽回了名声。
我国公安体制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7年被称为中央特科时期,采取封闭式的“垂直管理”方法。
1931-1939年的第二阶段,被称为国家政治保卫局时期,延续了之前的管理方法。
白色恐怖的爆发,大量共产党人被捕,我国意识到保密工作对地下党员的重要性,而在之后的抗日战争阶段,一批批爱国志士潜伏起来,为拿到有利情报赌上性命,垂直管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地下工作者的安全。
等到了1939年-1949年的社会部时期,我国公安体制才进行改革,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完善。
无数公安干警用牺牲和鲜血以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在人民群众心中竖起了高大的形象,真正为警察证明。
提起美国警察,就连美国人都嗤之以鼻,也还有中国警察做到了给人民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