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很快结束了,不知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们似乎习惯于这般感慨,一个人从迈进学堂的那天起,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这一天的金榜题名。
我们同样习惯于把高考比作挤独木桥,注定有些人会掉下去,无法到达彼岸。
只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次通过对知识内容结构与深度的掌握进行简单分拣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拿到一张号码牌,对应前方的一扇门,从而获得一个标签。它会成为身份的一部分,并以此开始行走江湖。
我们当然很看重所获得的标签与身份的重要性,因为它代表着某种能力,是你付出与努力的表征与体现,还包含一种态度,当然还关涉到智商等等。
所以说,即便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与判断一个人,但是很显然,它背后所能代表的东西极为重要。
以笔者而言,如果说人生走过了这么久,真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当年错失了高考,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说错失也许不够准确,想来是我主动放弃的。
倒不是因为决定顶替父亲工作轻易跳出农门这条路丧失了参加高考的机会,而是在此之前,中考之时我就没有打算读高中,而是选择复读,目标是当时极难考的中专。
我怕是过早地被考大学的艰难震慑住了,从而心生畏怯。
进了工厂,才明白自己当时的想法太过幼稚。有心后悔,却木已成舟。后来选择参加全国高教自考,仍难弥补心中的缺憾。况且社会现实分得很清,自考文凭与全日制大学完全不能等同视之。
很显然,有时候标签本身都很重要。在旁人没有可能对你做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只能是它。
2018年是00后开始步入高考的年代,朋友的孩子不少,外甥女也是。还没考试,听妹说,她已经放弃了。我很诧异,细问,原来她有意下年复读,目标非是一本院校。
这样一说,倒是很为她能有这份勇气与信心而欣慰。她在一所普通高中就读,应该是整体实力不济,她在重点班,一次模拟的最好成绩年级第八,如若发挥不错,二本院校不定能进。况且作为女孩子,很多人担心复读压力大,即便父母要求,选择复读的人也不多,外甥女能主动有此魄力实在不易。
按她自己的说法,即便将来复读的效果不好,起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过,也没有遗憾。很显然,这是她一种态度,应该是经历过高三洗礼之后成长的体悟。
高考结束,儿子就会搬离高二的课堂,成为新一届的毕业学子。他说的,进入高三,不再玩游戏。我听了应该说吃惊不小。他真的能做到吗?我有些怀疑。但即便他到时候很难兑现,心里现在能这样设想,有这样的打算,都是值得欣慰与鼓励的。
明确说,我对他的期望不小。当然,任何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谁不希望他们能从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那里脱颖而出,而不是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我给儿子订立的目标是,211院校。当然以他现在的成绩,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不要紧,只要他能再加把劲,完全有可能实现。
他原本考取的是普通高中,我狠狠心,还是花钱给他在这所重点高中办了借读。因为我始终坚信,他一直以来成绩的不理想,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努力不够,对学习缺少认真追求的态度。
读了高中,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高一年级最好的成绩是班级第七,年级一百多名,并且破天荒地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这可是他读书以来的第一次。
进入高二,显然多了骄傲心理,名次有了退步,但总体上还是想学好,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现时他每周有一次游戏时间,他虽然打算以后不玩了,可我的想法是,如若他能进入年级前五十名班级前五,还可以两周奖励一次游戏时间。
娱乐是人的天性,不可能完全禁绝,适当的放松与休息是很有必要的,我当然也不希望他变成书呆子。
明年,儿子和外甥女将同时征战考场,一年的学习过程,也许能彼此激励与促进,而外甥女参加过高考的经验不定对儿子会有所帮助。
可以说,高考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最初的目标与方向。它是我们仅仅依靠个体的努力就可能实现的未来,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用仰人鼻息,委曲求全。人生再以此为基石,实现可能的创造与跨越,价值与担当。
唯希望每个年轻的生命都不负自己的青春与热情!
20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