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名德国人目睹南京大屠杀后向希特勒求救,结局如何?

寻史微鉴 2022-09-05 10:58:11

1946,正代表中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宋美龄突然向一名德国人发出邀请,希望他能以证人的身份为日本人在南京所犯下的大屠杀暴行作证。

宋美龄在国外

这名德国人名叫约翰·拉贝,南京大屠杀时,拉贝正在南京,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犯下的罪行,由于不忍看到中国人遭此横祸,拉贝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拯救了25万南京难民。

然而,收到邀请后,拉贝却直接拒绝了宋美龄的请求,并表示不会出庭做任何形式的证词,这让人不禁有些疑惑,拉贝为何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其拒绝出庭的背后又有哪些隐秘呢?

约翰·拉贝

早在1908年拉贝就已经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当时拉贝的身份是西门子公司驻中国雇员,在此期间他去过沈阳,到过北京,还在天津和上海等地逗留过一段时间,由于长时间跟中国人打交道,拉贝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名“中国通”了。

拉贝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在中国待了几年后,他便将这里当成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结婚生子,并让儿孙们也在这里定居,让他们也亲身感受中华大地的诱人之处。

拉贝及其家人

1931年,拉贝因为工作关系在南京定居了下来,西门子公司委托他在南京经销各种科技产品,同时兼任商人协会会长一职,而除此之外,拉贝还是德军驻南京分部的副部长,是一位有“编制”的德军军官。

拉贝在南京定居后,曾经买了一幢带独立庭院的小楼,既可以当住宅,也可以当成日常的办公场地,该小楼共有十三间房屋,即使拉贝的孩子们全部挤过来也还有空余的地方。

本来拉贝还觉得这座小楼偏大了点,但六年后他却后悔没有买一所更大的宅院。

南京小桃园10号(如今的小粉桥1号)是拉贝的故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开始加紧对中国侵略的步伐,到八月中旬时,侵华日军已开始向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发起进攻,而上海一旦失守,与上海距离仅300千米的南京也免不了要遭受日军的践踏,听闻此消息后,当时正在北戴河度假的拉贝忧心忡忡。

日军攻入上海

实际上,日本人在进入上海前就已经通知了当地的外国侨民尽快离开,因为上海久攻不下,日军准备对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轰炸,拉贝身为德军副部长自然也收到了通知,但他还是在9月中旬返回了南京。

1937年11月8日,蒋介石突然下令全线撤退,失去防卫后,上海在四天之内迅速失守,蒋介石这一退,也宣告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京。

1937年11月8日,蒋介石率部全线撤退,南京失守

上海失守后,南京陷入混乱,国民政府在第一时间撤出了南京,有钱的富豪们也都拖家带口准备逃离南京这块“是非之地”,当时整个南京到处都是逃跑的人,街道拥堵不堪,人人都想尽快出城,前往汉口一带较为安全的地带躲避战火。

然而,南京城内是逃出了不少政府官员和富豪们,但更多的平民百姓还是被困在了城中,他们没有钱,也无处可去,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日本人所到之处烧杀抢夺

拉贝看到了这种现状心中十分不忍,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无处可去的人们做些什么,后来拉贝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一天的心情,他说:“至少,救救一些人吧,假如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呢?”

《拉贝日记》,记录了拉贝在南京所见所闻

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风暴前尽可能救下更多的无辜者,拉贝将自己的小楼改造成了一个难民收容所,同时联系了二十多位和他一样对中国有感情的外国侨民,劝说他们一起组成“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设法让美国和法国政府的人出面呼吁日本承认该安全区的合法性,这样日军就不会随意出入。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后,拉贝被推举为委员会主席,因为相比于其他人,拉贝的身份更加特殊,他不仅是外国侨民,还是一位有“编制”的德国人,如果日本不想与德国闹僵,就不会轻易招惹拉贝。

成立“安全区”的部分成员

经过拉贝等人的努力,南京安全区内成功设立了25个收容所,拉贝的那栋小楼也在其中,一开始收容所中只有拉贝的邻居躲在里面。

后来很多人发现拉贝家比外面安全得多,而且日本经过拉贝的小楼时都会绕道而行,因此越来越多的难民开始向拉贝的住所聚集,短短十几天内,拉贝的小楼就聚集了600多名南京难民。

拉贝在庭院中开辟出来的一个防空洞,用以躲避日军的炮火

收容难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安全问题就很难解决,安全区并不代表不会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因此拉贝在安全区撑起一面巨大的“卍”字旗,提醒日军飞机绕道而行。

虽然这面旗帜拉贝并不喜欢,但他却非常清楚,这种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比它更让日本人忌惮的东西了。

另外,拉贝还紧急开辟出了防空洞,让妇孺等弱势群体优先躲在安全的防空洞中,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要遵守这条规则。

防空洞上覆盖的旗帜,使得大多数日军不敢妄动

解决了安全问题后,拉贝又开始着手准备难民所需的食物,为了找到尽可能多的食物,拉贝四处求援,带头捐款从军队高价收购军粮,不过即使他做到如此地步,食物仍十分紧缺,当时收容所的难民每个人每天只有一小杯米,连萝卜根和蚕豆都是奢侈。

“我知道很少,但我已经尽力了”,拉贝每次将食物分发给众人的时候总会这样说,似乎是在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道歉。

拉贝打电话求援

1937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最耻辱也是最悲愤的一天来临,这一天日军破开南京的城门,大批日本人涌入城中,并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对南京的百姓实施了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兽行,上至军官,下到士兵,每一位日本兵都在用冲破人类想象力和耻辱度的方式,蹂躏着手无寸铁的南京百姓。

南京城破,日军冲入城中

正在南京的拉贝亲眼目睹了日军的兽行,于是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了日记本上,在日记本上拉贝写道:

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轧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

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机枪声响个不停。

一个池塘里就有 30 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从12月13日之后,拉贝的日记中就大量充斥着这样的字眼,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罪行,即便是他这个外人也不忍直视,而随着南京的沦陷,日军也开始慢慢向安全区靠拢。

被奴役的南京市民

拉贝的日记中记录了某天晚上拉贝正好有事外出,但就在那天晚上,三个日本兵翻墙进入了拉贝家的小楼,并从小楼中拉出一名女孩,然后用刺刀顶着这名女孩,准备将她带走行不轨之事,好在拉贝及时赶回来,阻止了这三名日本士兵。

“好事”被破坏,这三名日本兵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当时就用刺刀对准了拉贝,口中念念有词,明显是在辱骂拉贝。

不过当看到拉贝手臂上那个刺眼的红袖章时,三名日本兵顿时慌了神,没等拉贝出手,三人就自觉地退出了安全区。

电影《拉贝日记》剧照,拉贝正与日本人对峙

从那天以后,拉贝就日夜守在安全区门口,防止日军趁虚而入,而这也给拉贝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他开始渐渐体力不支,但即便虚弱至此,他仍没有离开安全区,一直陪安全区内的南京百姓走到真正安全的那一天。

就这样,拉贝凭借自身的毅力和其他国际友人的帮助,成功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离开安全区的那一天,25万南京百姓高举“活菩萨”的绸布向拉贝三鞠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电影《拉贝日记》剧照,拉贝一直守着南京直到最后

然而,拉贝的举止在赢得中国人民的尊敬之时,不可避免地引来了日本人的不满,日本政府向德国提出诉讼,要求强制解散拉贝的安全区,收到消息后,德国政府随即将拉贝召回柏林质询。

拉贝对于自己在南京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在柏林接受审讯时,拉贝做过五次演讲,内容都是揭露日本人在南京的兽行,为此他公开了那本日记和抓拍的各种照片,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让日本结束这种不人道的行为。

拉贝夫妇与南京市民合影

另外,他还将演讲报告和各种照片打包寄给了希特勒,并在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标注了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拉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希特勒能出面阻止日本人,因为这个时候能让日本人乖乖听话的就只有希特勒了。

只不过身为日本的盟友,希特勒并不会因为拉贝的一面之词就与日本闹僵,很快“盖世太保”就赶到拉贝在德国的家中,以“破坏盟友形象罪”将拉贝收监入狱,连同他那些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也一起被没收,直到拉贝向现实低头,并亲口保证不会再对南京的事情多说一句以后,他才得以被释放。

1945年,苏联红军打入柏林,整个柏林都遭到了苏军的轰炸,拉贝的住宅也不例外,轰炸结束后,当苏军开始清理现场时,侥幸活下来的拉贝被苏军发现,随即被当成是邪恶轴心国成员关押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一年的时间。

不过拉贝也是幸运的,当我国得知救命恩人被关押以后,随即向苏联方面做出解释,并提供了大量信件和当时拉贝在南京所作所为的真实纪录,以证明拉贝是无辜的,最终经过我国的不懈努力,1946年6月,拉贝被苏联无罪释放。

拉贝夫妇

恢复自由的拉贝在随后的日子里过得并不舒心,他在柏林的家被破坏,也没有生活来源,而且他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为了活下去,拉贝甚至要靠野菜勉强充饥,即使这样,他仍不能保证三餐都能吃饱。

好在我国及时注意到了拉贝的困境,为了让恩人能安度晚年,南京政府自发组织了救援会,动员南京市民为拉贝捐款、捐物。

很快一亿法币的捐款和各种奶粉、香肠和牛肉等食物就被专人送到了拉贝的手中,此后每个月南京都会按时向拉贝邮寄食物包裹,以帮助拉贝度过生活的困境。

晚年的拉贝

1946年宋美龄向拉贝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出庭作证,指认日本在南京所犯的罪行,但拉贝考虑再三后,还是拒绝了。

拉贝拒绝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也许人性怯懦的一面让他不愿再面对这种事情,也许是他想“护短”,不想自己的国家被指责,虽然这个国家曾挑起全世界的战火,当然,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威胁,毕竟能从“盖世太保”手里被释放,拉贝很有可能签下了某种保密协议。

1950年1月,拉贝因突然中风不幸逝世,一位曾拯救25万中国人的国际友人就这样静静地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不过拉贝虽走,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世人。

在2009年票选的“十大国际友人”中,拉贝成为仅次于白求恩的第二位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外国人,借用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汤道銮对拉贝的评价:“他是个好人,他知道人的尊严”。

0 阅读:82

寻史微鉴

简介:以独到的眼光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