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又到了要出差去参加各种展会的日子了。以往每次出差,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外加各种快充和线,最关键的还是2、3个移动电源,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之所以要带那么多,根本原因当然是因为老板抠,每次都是让我们坐卧铺动车去,而且一路上工作还不能停。从广州到上海,动车差不多12个小时,移动电源带少了,手机和电脑的电量就要告急了。
而闪极的X1i 140W银翼Pro移动电源,一个就能满足我出差路上的所有充电需求。
跟一般的大功率、大容量移动电源不同,闪极X1i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砖头”,扁长的造型,厚度只有30.5mm,重量更是控制在了470g,就算是日常通勤放包里也是能接受的范围。
而且外观方面更是亮眼,工字型的中框结构将其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外面还套了一层透明的亚克力,精致之余,还充满了现代科技感,完全打破了常规移动电源的那种刻板印象。
其中上半部分是完全透明外露的PCB主板,可以看到闪极X1i的用料扎实,而且排布规整合理。不过最关键的还是配备了一块彩色LCD显示屏,比起一般移动电源光靠几个LED灯来显示状态,闪极这个确实会更有面子。
显示屏目测尺寸约为1.15英寸,已经不算小了,而且有着足够的显示亮度,因此即便是在户外,也能一览无遗。屏幕分成3个区域,其中左边会显示工作时长以及当前剩余电量,同时当内部温度出现异常时,还会在下方给出警示图标。而右侧上下两半分别用于显示输出和输入功率,方便实时掌握当前的充电情况。
X1i的供电策略相当有心思,最大140W总功率被独立分配给到2个接口,其中Type-C USB口独享100W的功率,余下40W则留给Type-A USB使用。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在于增加或减少充电设备时,X1i并不需要暂停充电来重新分配功率,而是能始终稳定供电。
100W的单口最大输出功率,虽说跟当前PD3.1的140W还是有点差距,但要知道这是在移动电源上实现20V/5A哦,已经是相当厉害了。毕竟要实现140W输出,要么需要增加更多电芯并联来提升初始电压,要么就要用更复杂的升压线路,同时损耗也会一起增加,所以现阶段来说暂时没必要强求。
X1i本身已经提供很完备的快充协议支持,包括了PD3.0、QC3+,还有FCP、SCP、AFC基本都齐全了。
其中PD3.0除了提供5V、9V、12V、15V、20V这5个固定电压档位外,也支持PPS 3.3~11V/5A和3.3~21V/5A的自适应电压模式。
实测X1i完全可以拉满100W功率输出,甚至还有点小裕度。不过X1i自身的功率计算会略低于我用电表测到的功率,猜测应该是计算方式上的差异,但基本不影响日常使用。在100W满负载输出时,X1i的电压保持依旧很稳定,而且发热量也远低于预期。原本我以为最少也应该到有点烫手的程度吧,毕竟菠萝我之前横评过的几款140W快充,连续跑30分钟也都去到外壳温度50°C以上了……结果X1i仅仅也就充当“暖手宝”的程度,甚至连温控保护标志都没亮起,简直就是神了。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X1i采用4颗三星车规级别的21700动力电芯,每颗容量为5000mAh,总计20000mAh。而且还配置了多重高效散热矩阵,可以快速传导并散失电芯以及升压线路的热量,同时搭载的智能温控系统4.0还会实时动态监测电芯温度,提供过压、过流、过载保护。
而且20000mAh除了能满足手机2~3次完全充电,或是给笔记本电脑额外提供4~5小时的满负载续航时长的同时,还完全符合民航局和铁路局对于旅客随身携带移动电源不得超过100Wh的要求,可以无需报备,直接上车。
值得一说的是,X1i可以全程始终稳定按照100W满功率输出,一直到电芯电量耗尽为止。虽说这是测试环境下的极端情况,但也足以说明了,我可以彻底榨干X1i的最后一丝能量,而不用担心充着充着,输出功率就掉下来了。毕竟你也不想连着电脑满功率负载在渲染视频时,突然功率掉档而惹出什么麻烦来吧?而X1i可以让你完全放心地把供电的事情交给它,把精力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即可。
除了能快充输出外,X1i本身也能通过快充来快速给自己充电。它最高可支持PD3.0的20V/3.25A共65W的快充输入,实测从10%充至100%满电耗时约80分钟,可以说是飞快了。
此外对于一些充电输入功率不大的产品,例如蓝牙耳机、智能手表之类,X1i可以通过双击开关启动低功率小电流输出模式,既不伤机,又能满足充电需求,一举两得。而且断开连接后,X1i还会在2小时后自动关闭小电流输出模式,体贴又省心。
所以下次出差,我已经决定了,直接带着闪极X1i 140W银翼Pro移动电源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同时带着好几个移动电源出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