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拒绝逮捕普京?蒙古国回复美国媒体的12个字,背后尽显无奈

文史达观 2024-09-06 15:33:00

9月3日深夜,在结束为期一天的访问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蒙古前往西伯利亚开会。

普京刚一离开,荷兰开放大学国际法专家谢尔盖·瓦西里耶夫公开发文指责道:

蒙古国不愿听从泽连斯基的呼吁和要求,拒绝“逮捕”普京,是国际法的重大挫折。

在瓦西里耶夫看来,俄罗斯虽然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但蒙古国却是,他有义务履行责任,逮捕普京。

其中,瓦西里耶夫所提到的“国际法”,实际上指的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这一规约,是于1998年7月17日在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部,由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通过的一项旨在保护国际人权、打击国际犯罪的刑事法律。

该规约于2002年7月1日正式生效,是国际刑事法院运作的基本法律框架。

这一规约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因为自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起局部战争和冲突。

导致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也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义愤。

为了有效惩治国际上最严重的犯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经过多年谈判,最终决定设立国际刑事法院。

规约自2002年7月1日生效以来,国际刑事法院已经对多起国际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和起诉。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批准加入规约,法院的管辖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蒙古国就是其中之一的会员国。

据报道,ICC于2023年3月对普京发出了逮捕令。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被ICC发出逮捕令的人一旦踏上ICC成员国领土,该国就应执行逮捕令。

然而,蒙古国并没有,甚至还是与普京谈笑风生地完成了最终会晤。

对于蒙古国的这一做法,西方诸国表示极度不满,很多专家发文批评:

蒙古国没有履行《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规定的义务,这令人担忧和非常失望。

这不仅是蒙古国自身的问题,还表明了国际法的懦弱,是国际刑事法院在近期遇到的重大挫折。

但是如果站在蒙古国的角度上来说,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事。

正如蒙古国高层后来在面对美国媒体Politico时,说出的那12个字,背后充满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抱歉,各位,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抱歉,各位,我们对此无能为力。”这简短的12个字,背后承载的是蒙古国作为小国的无奈与挣扎。

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蒙古国如同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努力保持平衡,既要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尊严,又要确保民众的生计与安全。

据蒙古发言人表示,该国95%的能源产品、20%以上电力都是从邻国进口的,甚至100%的对外贸易都依赖邻国,这让他们怎么决策?

一边是维护国家法的权威,一边是获得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两害相权取其轻”,最后蒙古国只能屈服于大俄,可以说只能屈服于大俄。

所谓的西方政客们,只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未经他人之艰难,莫劝他人善。

不过,蒙古正式的对外宣布,之所以拒绝执行逮捕令的原因,是因为蒙古明确表示在外交关系当中坚持中立原则。

从蒙方实际行动来看,蒙古国也确实是践行了这一原则。

实际上别说蒙古,任何一个国家之所以表示“中立”,其实都是特殊的地缘位置所决定的。

比如瑞士作为内陆国,就因为严重依赖外部进口渠道,主动宣称中立国,也成为全世界上唯一一个“中立国”。

瑞士都可以,蒙古为何不可以?

还有一点,2023年9月,蒙古国高层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堂而皇之地出访了美国。

就在其出访期间,俄罗斯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制裁,以俄乌冲突限制燃料和汽油出口为由,提升了能源关税、限制了能源出口。

当时一时间,就让蒙古国内风声鹤唳。

要知道,大俄一旦中断对蒙古国的能源供应。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冬中,没有石油供暖,没有电力照明,蒙古国的民众根本无法生存。

再说了,即便抛开蒙古没有逮捕普京一事,蒙古国面对中俄两大国的裹挟,也不会有太多的想象力。

中俄两国一直都是蒙古国的邻居,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对蒙古国的经济、贸易和民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如果蒙古国无视两大邻国的利益,单方面倒向西方国家阵营,那蒙古国将成为全世界最不安全的国家,可以说时刻都会受到威胁。

那时的话,中俄将不再是对蒙古国的保护,而变成了“约束力、限制力”。

近年来,蒙古国一直在推行“第三领国”战略。

尽管与美国,欧洲各国都有合作,但这只是蒙古国的权宜之计,为了很好的发展蒙古国的经济。这些并不能说明,蒙古国就可以放弃自身的核心利益。

无论怎么说,中俄依然,也一直都是蒙古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优先选项。

读者们,关于“蒙古国不能逮捕普京的深层思考”,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245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