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边是万人敬仰的印度总理莫迪,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一边则是他的结发妻子贾苏达班,17岁嫁给他,却守了56年“活寡”,不仅要放牛,甚至还要给保镖做饭。
这巨大的反差,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信息来源:《莫迪明将宣誓就职印度总理曾独身46年避妻不见》,新京报,2014年5月25日。

1960年代,贾苏达本和其他农村女孩一样,她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有个自己的小家,过上安稳日子。
可12岁那年,家里人做主,把她许配给了隔壁村一个叫莫迪的男孩,男孩比她大一岁。这门亲事,就像老天爷安排好的一样,从此改变了贾苏达本的一生。

她哪里知道,这个和她定了亲的男孩,以后会当上印度总理。而她,却成了那个几乎没人提起的“总理夫人”。
五年后,17岁的贾苏达本高高兴兴地嫁了过去,心里盼着过上好日子。
谁知道,结婚那天晚上,莫迪却跟她说,自己这辈子要为国家出力,还参加了一个不能近女色的组织,所以给不了她正常的夫妻生活,更别提生儿育女了。

这话就像晴天霹雳,贾苏达本完全懵了。她想不通丈夫为啥要这么做,更接受不了这种有名无实的婚姻。
可是,她一个女人家,又有什么办法?那时候的印度女人,地位很低,嫁人这种大事都是父母说了算。贾苏达本再委屈,再难受,也只能憋在心里,默默忍受着这段空壳子婚姻。
这对一个原本盼着丈夫疼爱、想要个孩子的年轻姑娘来说,实在太残酷了。

婚后没多久,莫迪就劝贾苏达本回娘家念书去了。对底子薄的她来说,这书念得实在艰难,压得人喘不过气,加上心里七上八下,总担心以后,她几度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一想到莫迪,想到将来或许还有一丝盼头——兴许等自己学成了,莫迪就回来了呢?就靠着这点念想,她硬生生熬了下来。
默默地为莫迪祈祷,当选总统
1972年,贾苏达本总算拿到了毕业证和教书的资格证,欢天喜地赶回婆家,却扑了个空,莫迪早就没了影。
这下她彻底慌了神,感觉天都塌了,不知道莫迪去了哪,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后来,贾苏达本成了一名乡村教师,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把自己的知识和关爱都给了那些穷苦孩子。

晚上回家,还得忙里忙外,放牛、割草,靠自己一双手挣口饭吃。日子过得苦,心里也孤单,可她一直没死心,总觉得莫迪会回来,会实现他那个“印度梦”,到时候,自己也能跟着沾光,过上好日子。

可那头的莫迪,正一门心思搞政治,靠着本事和运气,在政坛混得风生水起,一步步往上爬。他从来没对外说过自己结过婚,贾苏达本就像一个见不得光的秘密。
他八成早忘了,在老家那个小村子里,还有一个女人,一直在默默等着他,盼着他好。

贾苏达本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她就那么安静地守着自己的日子,默默地为莫迪祈祷。她从电视里看他,看到他一点点实现自己的抱负,心里也跟着高兴。
她心里有个念头,只要莫迪一句话,她马上就回去。这份感情说不清是重还是轻,反正她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放在了莫迪身上,所有的指望,就看他怎么想了。

2014年,莫迪要竞选总理,贾苏达本高兴坏了,天天去庙里拜,为了让他能选上,硬是四个月没怎么吃东西。
她对莫迪的感情,早就超过了简单的喜欢,更像是一种念想,是她活下去的盼头。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俩是夫妻。这下子,贾苏达本原本安静的生活全乱了套,记者们都来找她。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打扰,她倒也平静,说自己理解莫迪,一点也不怪他。这份忍耐和大气,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也让人看到了印度女人骨子里的那股韧劲。
莫迪是承认了贾苏达本是他妻子,可也就仅此而已,两个人还是隔着远远的。后来,他们在庙里碰见过一次,互相看了看,也就几秒钟,就分开了。

这几十年不见,哪里是几秒钟就能说得清的?
值得一提的是,莫迪当上总理,他那位久未谋面的妻子贾苏达本,生活却起了波澜。政府派了12个保镖,全天候跟着她。这阵仗,对一个乡下退休老人来说,实在太过了。

贾苏达本退休金不多,租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保镖一来,她反倒成了“保姆”,得管这帮人的吃喝,本来就紧巴巴的日子,更捉襟见肘了。
再说,走到哪都跟着一群人,这哪是保护,简直是监视,原本平静的生活全乱了套。老太太实在受不了,好说歹说,才把这些“护卫”给请走了。
如今的贾苏达本,还是住在乡下,过着她自己的小日子。往事如烟,她早已放下。日子过得充实,心里也踏实。
笔者认为贾苏达本找到了自己的活法,简单,自在。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她找到了内心的安宁,活得有滋有味。没了那些纷纷扰扰,她反而过得更好了。
祝愿她以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