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我军指挥员丢了两颗门牙,毛主席说:这两颗牙立了大功

睿智历史言 2023-04-14 15:22:36

1936年6月的一天早晨,美国记者斯诺穿越千山万水来到陕北苏区,彭司令引他进司令部,请吃西瓜。

斯诺吃着西瓜,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一个指挥员——他年纪很轻,精神饱满,但咧嘴一笑门牙就露出个大窟窿。

彭司令见他注意到了,乐呵呵道:“你看到啦,那就是我们队的徐海东,‘徐老虎’,当时老毛(毛泽东)还说他损失不小,但这两颗门牙立大功了!

“斯诺记者,这两颗门牙背后还有个故事,你想听吗?”

斯诺坐下来,愿听其详,彭司令见状也跟着坐下,开口讲起来那个故事。

两颗门牙

1936年2月,中央军委安排彭德怀、毛泽东带领红军突破黄河天堑。

红军渡河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挺进山西,要“吓吓”阎锡山,威胁他晋军老窝太原,而这个任务就是交给徐海东和程子华两人去做的。

当时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等十分有信心,还打趣道:“看来这次我们是放‘虎’归山了。可怜那阎老西,猛虎下山,这下有他好果子吃了。”

徐海东不负他“徐老虎”的称呼,命令一下,他就带着将士们连踩了5天的地形。

2月20日晚10时,红15团一鼓作气直冲河对岸,第二天拂晓,全队安全渡过黄河。

而阎锡山这边被吓得不轻,红军一夜之间出现在黄河东岸,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这位晋军头领,一边调兵一边还下悬赏,说谁能击毙徐海东,赏洋大洋5万。

这事传到徐海东耳朵里,他笑道:“这个阎老西太小气,人老蒋可大方多了,当时谁要能拿到我项上人头,就给10万大洋呢!”

行军路上引得将士们哄堂大笑,没多久大家便行至汾阳,徐海东下令北进直指太原。

阎锡山心想这一撮红军不足为惧,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他没想到的是徐海东跟他玩了几招。

那时,晋军见红军在外线行军,他直接调了主力部队去外线应战,北进太原一策就是为了吓唬阎锡山,逼迫他把队伍往回调。

一开始阎锡山还沉得住气,后来等到徐海东故意走到距离太原只有10多公里的晋祠上时,他才终于急了,立马调了5个师回来。

殊不知这正中徐海东下怀,红军中、右路得信后立即突进,直到红军已到晋南、晋西南的时候,阎锡山才恍然大悟:自己上了徐海东的当!

4月初的时候,徐海东又带着军队戏耍“阎老西”,歼灭了他一个团。

阎锡山深感不妙,急忙妥协向蒋介石要10万重兵。

这下局势发生了转变,红军很快得到了消息。中央军委考虑到一路上打了不少胜仗,将士们士气高涨,并且还在沿路百姓那里筹集到了丰富的物资。

这对于红军来讲,是个好兆头,一路走,沿路上许多青年也加入进来,队伍逐渐壮大。

到了1936年4月,组织安排红军再渡黄河,打西边回陕北休整,然而这趟打道回府的路并不好走。

有了更多的兵力,阎锡山追得更紧了。恰逢5月,大雨倾盆,黄河暴涨,这给红军返陕增添了不少阻力。

但好在红军大部分主力都已到达黄河西岸,只剩下红15军团与晋军苦战,1936年5月5日,徐海东带着军团最后一批队伍来到黄河渡口。

因为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河水较之前湍急了不少,为了避免被河水冲走,整支队伍都十分小心,走得异常缓慢。

可晋军就在身后,根本慢不得,徐海东心急如焚,时刻担心着将士们的安危。

不出他所料,在队伍之中,突然有一名战士脱离了队伍,与此同时,一匹战马也跟着飞奔而出。

徐海东一看,不好,马儿要踩到战士身上了,他不躲闪,一把拉住缰绳,死死拽住。

马儿停在原地嘶鸣着,但徐海东却因为惯性直接摔下了马背,一头栽到了石头上,他的嘴巴也磕在上面,两颗门牙直接跌断了。

战士们见状立马用担架把他抬起来,雨水如注下,部队安全渡过了黄河,没有发生踩踏事故。

这次重伤后,徐海东昏睡了三天三夜。

后来,毛泽东在延川开会,肯定了此次出师大家出色的表现。

讲到最后,他望向坐在一旁面容憔悴的徐海东,关切又有些幽默道:“只有我们海东同志损失不小,两颗门牙立了大功,但都拿不回来咯!”

这一番话把徐海东笑得身上伤口疼,周围的将士们也跟着大笑起来。

毛泽东能这么开玩笑,也是他与徐的关系颇好,而两人的友谊起源于长征结束初期那段艰难岁月。

海东同志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历尽艰辛,和四方面军汇合,准备北上打开一条抗日战线。

同年9月9日,国内局势进步一紧张,红军三军团提前紧急北上,队伍里有不少四方面军的跟着一起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四方面军的指挥员李特赶到现场,他说了一句话,那些新四军战士便回去了。

一个人都没有留下,全部走了,后来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回忆到这段日子,他称这是中央红军“最黑暗的时刻”。

8万多将士跟着指挥员追随张国焘本人,也不愿意听党中央的指挥,再加上之前暗流涌动的“草地分兵”,这一系列的内斗,令毛感到非常心寒。

没有办法,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带着中央红军继续前进,“一瘸一拐”地终于来到了陕北。

抵达陕北时,中央红军仅剩下3千多人,物资耗尽,马上就要冬天了,将士们衣不蔽体,士气低落,毛泽东内心很是熬煎和焦虑。

彼时,徐海东带着红25军从鄂豫皖苏区突围,花了10个月的时间,疾行9千里路到达了陕北。

在其他红军人数骤减的情况下,徐海东带着3000人队伍甩掉了蒋介石50万大军,一路上人数不减反增至了7000人。

徐海东这一行在红军历史上也被称为“小长征”,是一个奇迹。

在陕北根据地休整一段时间后,红25军与26、27军合编组成了红15军,徐海东任军团长。

在根据地休整2个月,军队补给正常甚至还有余裕,徐海东的队伍日子是过得比较舒坦的。

而再看毛泽东这边,时间已经到了11月份,将士们还穿着破烂的薄衣,毛泽东等人身上也仅勉强披了件破棉衣。

问起缘由,负责采购的杨至诚没法采购完所有需要的物资,红1军东拼西凑只得了1000大洋,要想采购完成,至少还差两三千。

听说红25军合编成了15军,毛泽东想起来这支队伍是所有红军中唯一没有被削弱的队伍。

于是他想写个借条,找徐海东他们借点钱应急。

思忖片刻,毛泽东提笔在纸上写下:

海东同志,你好!临近冬季,红一方面军吃穿过冬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二千五百大洋。

落款处有日期和借款人“毛泽东”三字。

杨至诚拿到借条临行前,毛泽东还专门嘱咐:“千万不要让海东同志为难!能借则借,不能就莫要强求。”

萧瑟的寒风在杨至诚脸上乱刮,骑马飞奔,从早上赶路,一直到中午才到徐海东所在的司令部。

徐海东看着借条陷入了沉思,他还记得在抵达陕北以前,他和战士们一直以为“朱毛”是一个人。

在根据地指挥作战时,听闻红1军抵达陕北吴起镇,毛主席要来司令部,他立马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回司令部。

先前展开战斗的地方是张村驿,回到司令部要翻过两个山头,但自己归心似箭,仅用了3个小时就回去了。

刚下马就去洗了把脸,正巧毛主席来了,那时自己还把彭司令错认成了主席,闹了个大乌龙。

那个时候自己明明看到他们衣衫单薄,就只送了棉衣过去,实在是没有想到应该送点钱给他们。

杨至诚看徐海东半天没有反应,以为借条上所说的还是太勉强,于是开口道:“你们也打了一年的仗了,也比较困难……这样,我回去给毛主席报告。”

徐海东一把拉住杨至诚说:“我们再困难也不会太难,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放心,红15团一定会帮助你们!”

送走杨至诚后,徐海东就跑去问“当家的”队里还有多少家底,一问还有7000大洋,他高兴得拍了经理部长好几下,连说几遍“太好了”。

不料,经理部长却说:“老军长,哪里好了。马上就要过冬了,算了算去,我们还差三千块没着落呢!”

深夜,徐海东带着政委、副团长,还有经理部长,坐在炕上一起商讨送钱以及之后的过冬问题。

早前经理部长虽然叫苦,但听到红1军的情况十分糟糕后,也同意了徐海东送钱的想法。

在做好送钱后,重新筹款的计划后,第二天大清早,徐海东就派人送了5000大洋到中央后勤。

杨至诚赶忙出来接下,不住感谢着,这件事毛泽东一直放在心底记着。

实际上,徐海东那个时候还是张国焘下属的军团,也就会师那次见过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徐还如此主动帮助自己,毛泽东心中是十分感激的。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作战中,徐海东也作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虎将,立下诸多汗血功劳。

麾下虎将

一提到徐海东,大家都知道,那是毛泽东手底下的一只老虎,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军阀,都十分忌惮他。

毕竟,毛泽东也曾调侃过徐海东,说:“打仗可以治病,这是你‘徐老虎’的发明。”

徐海东之所以被称为“徐老虎”,是因为他打起仗来不要命,又极擅战术策略,常常将敌人耍得团团转,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他从未上过一天军校,前身是大别山里的第七代窑工,其战术却诡谲灵巧远超军校出身的将领。

不过徐海东好打仗,再加上拼命的个性,他在战场上受的伤不计其数,光严重负伤就有9次。

1934年时,组织实际上已经放弃了鄂豫皖根据地,希望红25军能够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掩护红军主力长征。

徐海东和他的战士们确实做到了,不然也不会有前文的“小长征”一说。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徐多次策应中央红军,拖延了敌方,为友军减轻了作战压力。

有一段时间,他整整23天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战斗告一段落后,他倒头睡了三天三夜,醒来后吐了一盆血。

战士们都很担心老军长撑不住了,但没想到只是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工作了。

负伤当中,最严重的当属1935年突围与敌军激战那一次。

组织希望红25军能够到陕北会师,继续发展根据地,在突围的过程中,徐海东灭了敌方2个团、5个营。

蒋介石称他为“天下一大害”,并派重兵进行围剿。

在激战过程中,徐海东率部队近距离往返冲杀,打乱敌人节奏。不想,一不留神,他被一颗子弹打中,子弹进入眼下,从耳朵后背钻出。

他当即昏迷倒在士兵遗体堆内,是军里随行护士周少兰(后来的夫人周东屏)找到他,将倒灌至喉咙里的血脓吸出来,这才有了呼吸。

不仅如此,在没用药的情况下,他坚持随军急行一夜到达驻地后才开始治疗。

就在大家以为老军长生命垂危时,他竟奇迹般地痊愈了,还指挥了直罗镇战役,打下漂亮的一仗。

可惜的是,1940年后,这位虎将由于伤痛缠身,无奈离开了军团,毛泽东当时给他写了八个字“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后来,他一直担任闲职,跟着红军走,一路上也没少受苦,但他始终心系战场,惦记着解放事业。

解放战争胜利后,1955年,中央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他认为自己受不起,周总理劝慰他:“海东同志,你当然受得起,而且十分恰当!”

就算是造反派猖獗的那一时期,中共九大召开前,毛泽东见座位安排上没有徐的位置,颇为不悦,直接下达命令要安排他出席。

第二天下午大会召开时,徐海东带着氧气瓶,坐轮椅来到了现场,毛泽东特别向他致意。

在徐海东身后,毛泽东也曾评价说他是对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

徐海东送钱一事,毛泽东记了很久,不是多少钱,而是徐对于纪律的认识,比当时的张国焘还有一些指挥员深刻得多。

他一生也立下无数功劳,就连后来的敌人日军将他与项英合称为无产阶级领袖中的“双壁”。

其勇猛的个性和灵巧的战术,还有那钢铁般的意志,至今还为人赞叹和敬佩。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