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行书《七律四首诗卷》

书法观复 2021-10-19 19:11:42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诗册》。

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桃花庵,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进一步看透世事,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此卷行书自书七律四首:《闻太原阁老疏疾还山喜而成咏辄用寄上》、《寄王马监》、《咏身》、《除夕》。前两首为投赠之作,正德九年(1509)王鏊退隐吴中,第一首即盛赞其勋位与清廉;后两首乃唐寅自况之作,可以考见其晚年生活之寥落心态。据第一首可知,唐寅此卷书写时间应在四十岁以后。结字多欹侧取势,跌宕生姿,笔画遒劲圆润,骨力内含,乃其行书风格典型面貌。拖尾有吴湖帆题跋两则。鉴藏印:“吴湖帆珍藏印”朱文印、“梅景书屋”朱文印、“郭仲易珍藏印”朱文印等。

释文:

《闻太原阁老疏疾还山喜而成咏辄用寄上》

元宰陈疴乞北山,君王赐告许南还。始终勋业三朝眷,前后承疑四相班。聊落宦囊馀玉带,沧茫烟水迥柴关。若非特拜云天宠,药饵扶衰未许闲。

《寄王马监》

辛勤帷幄侍三朝,刻苦篇章药一瓢。 身作星辰华盖近,心归调御业缘消。 秋衣裁叶酧(酬)佳贶,夜玉镌花作系腰。 忘却尊崇能下士,滥竽从此及刍荛。

《咏身》

轻如飞叶拙如蚕,一褐能(馀)温一肉甘。酒病仰眠看闘八,计偕曾是给行三。瘦来小妇能缝带,老去贤僧许借龛。随伴赏花偷洒泪,树犹如此我何堪。

《除夕》

紫烟塞屋罐鸣汤,两岁平分此夜长。鬓影鬅鬙灯在壁,壮图牢落酒浇肠。命临磨蝎穷难送,饭有溪鱼老不妨。扫地明朝拜新岁,吴趋且逐绮罗行。

寅稿上。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