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城市地铁突然被叫停,传递了什么信号?

超感梦 2024-11-07 13:23:18

国家出手,深圳、成都多城市地铁突然被叫停,传递了什么信号?成都、深圳、重庆、武汉、厦门、西安、杭州等八个一二线城市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叫停了正在进行的地铁规划。这些城市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就是省会城市,都是全国瞩目的经济强市。在这些城市中修建地铁几乎是标配一般的存在。

但是如今经济强市纷纷叫停地铁建设,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便是地铁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极高的运营成本。从各省市已经开通的地铁运行情况分析,大多数城市地铁早晚高峰都相当拥挤。理论上说地铁的运行应该能够产生很高的利润,事实却正好相反。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地铁几乎都是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地铁的票价远远低于白菜价,少则两三块,多则十几块,就能在整座城市绕一个来回,微薄的收入遇到高昂的运营成本。我国目前已经开通地铁的四十多个城市,在地铁运营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城市处于明显亏损状态,剩余的城市也仅仅是勉强处于收支平衡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国家在电力、人员方面给予补贴。

地铁的成本之所以高昂,主要包括修建成本和运营成本两大块,其中每公里的修建成本超过10亿人民币,甚至是高铁的五倍。此外就是运营成本,根据国内的运营标准,每公里地铁线路平均配备六十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加上电力损耗、维修保养,地铁支出堪称天价。

原本被视为城市发展加速器的地铁如何沦为城市经济拦路虎?地铁之所以在今天落到各大城市纷纷叫停的地步,原因十分简单。地铁高昂的运营成本导致很多城市因为发展地铁都出现了巨额的亏损,其中被视为非常繁忙的北京地铁每年的亏损达到76亿以上,郑州地铁营业额不过三十亿,各项支出却超过了八十亿,是亏损比例最高的城市。

除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亏损之外,很多城市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本质原因就是盲目追求地铁的修建。因此地方财政背负了巨大的压力,通常都会采用背债贷款的方式修建地铁,建成之后在运营过程中还要继续亏损。

至此在这些城市中地铁成为了面子工程,非但没有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反而是因债务负担拖累了地方经济。

为了及时遏制这种趋势,发改委以发文的形式正式抬高了修建地铁的门槛,必须要有三百亿以上的公共预算,还要求三千亿以上的GDP,常驻人口三百万,外加运营强度每公里超过七千人。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允许申报。

至此火遍全国的地铁热开始迅速降温。与此同时很多所在城市没有地铁的网友纷纷感叹,未来还能否看到地铁运行的一刻?目前还未建设地铁的城市是否将与地铁彻底无缘?在可预见的未来,地铁热的浪潮已经暂时沉寂,全国各省市都将会把主要的精力与资源调配至更需要的领域。

就算是在交通基建方面,既然是资金紧张就要更加合理规划交通网络的构建。地铁这种功能相对单一且造价动辄上千亿的高价值基建项目自然就要被放置在次要位置。

当然站在长远角度考虑,一座城市拥有地铁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发展的上限。例如西安等城市通过将地铁与本地文旅设施串联,将其打造成为一张城市的名片,有效提升了地铁的附加值。

而且深圳市作为全国所有开通地铁城市中少数能够盈利的城市,开始转型对外股权投资。此前深圳地铁投资万科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之后,年收益从过去的1.45亿提升到了116亿。通过在地铁周围建设物业、停车场等盈利性设施,最后又在地面修建写字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对外出租之后盈利所得已经足以支撑地铁的运营成本。

因此一个城市达到相应的发展阶段,修建地铁就成为水到渠成,甚至是助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不顾现实情况盲目上马地铁项目就会走向反面,因此就更需要各省市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地铁建设方面做出客观而正确的选择,为城市的长久发展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0 阅读:0

超感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