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销20亿的王守义十三香,发家38年成为行业翘楚,如今现状凄

代容看娱乐新闻 2024-10-31 02:34:52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文|条条大路都致富

编辑|条条大路都致富

百年老字号,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它孕育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让我们无不向往。然而,在浮云遮望的时光长廊中,当代的老字号真的还保有当年的风采吗?今天我们就从一家看似默默无闻、实则饱经沧桑的老字号说起。

调味品界的"王老吉"

提起"王守义十三香",可能很多人会问:这是啥?我告诉你,虽然现在它的知名度没有红罐王老吉那么响亮,但它同样是中国老字号的传奇。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调味料,从你出生那天就已经伴随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你的孩子出生后,它依旧活跃在市场上,那该是多么不可思议。这就是"十三香"品牌带给我们的震撼。

一百多年前,王守义祖籍河南,家中世代经营药材生意,尤其对中药的制作配方了如指掌。当时,他们家的药膳一直是供应皇家的御膳用料,可以说是御用配方。

就是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家庭,后来却经历了穷困潦倒的曲折际遇。直到1959年,一个叫王守义的小伙子披着草鞋,手拉着两个小篮子踌躇满志地来到驻马店,开始了自己创业的伟大远征。

1959年,中国正经历三年大饥荒。但就在这个饥荒年代,小伙王守义却依靠一个祖传的配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逆袭"之路。他家祖传的药膳配方,其实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十三香"调料,这些香料可以很好地去腥除味,提香增鲜。

穷小子王守义只靠八分钱一包的"十三香",就将驻马店的大街小巷走了个遍。一步一步,凭着自己的双脚,他将"十三香"最北卖到了石家庄,最南卖到了驻马店。

就这样,通过王守义的孜孜不倦,一个家族企业悄然孕育而生。起初,王守义只是靠一头驴皮驮篼,沿街叫卖"十三香"。大约十几年后,他终于在驻马店攒下了一些本钱,开了一家小作坊。

到了1984年,全家出资100元,共同运作这家小作坊。虽然最初的生产规模很小,但王守义可从来没想过要走捷径。他始终坚持要使用优质的原料,不吝赚少点钱。凭借这一股"死要钱"的劲儿,王家的小作坊竟然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火爆。

如日中天

直到1987年,王守义终于给这款香料申请了注册商标:"兴隆堂十三香"。从此,王家小作坊正式更名为"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

十年之后的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已是遍布全国的大品牌了。当年,王家注册公司资金高达8000万元,全国年销售额更是高达4个亿元。从一个穷小子开始,到最终成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可以说是创业励志的典范。然而,就在取得巨大成功之时,命运却又为这个曾经的穷小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这个玩笑,就是大量的仿制品开始横行无忌。还记得刚才我提到王守义创业初期时常常强调"宁可少赚点,也要保证质量"吗?这就是他最宝贵的经营理念。可是一旦成了风云人物,便免不了有人打着其品质的旗号,肆意仿制成劣质货品。

监管部门虽然大力打击,但大大小小的小作坊却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冒出,销售假冒"十三香"的现象屡禁不止。据估算,全国仿冒的"十三香"制假产值每年都在几个亿之多。

面对如此猖獗的山寨横行,王家人心如明镜,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想到,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居然沦为了一个稀缺资源,反而被他人趁虚而入滥索居多。

小作坊的时代,王守义还能亲自掌控产品质量把关。可当集团公司初具规模,他的亲儿子和孙子们都无法如他那般将经营理念牢牢守护。乘虚而入,成了不少商场败类"恶意投机"的捷径。

继承路崎岖

2003年,王守义逝世,留下一份遗嘱。他明确要求后人,不得将公司上市;不得玩弄投资;不得进军房地产领域。可惜,王守义英年早逝,没能亲眼见证公司在第三代手中的转型。

只是,他的儿子王银良还一度想效仿父亲创业那般,谨守本分地扛起王家产业的大旗。因为他深知,仿制品只有一己之力是打击不了的,父亲留下的品牌才是根本。所以每年,王银良都要忍痛拿出上千万元维权费用,和假冒伪劣的商贩斗智斗勇。

维权的同时,王银良也希望能通过实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避免仿制品的侵扰。可是当他想拓宽业务版图的时候,始终找不到适合"十三香"的新领域。

比如他尝试餐饮业,曾投资开设过"豆捞"牌火锅连锁店,但由于经营策略的失当,连开7家门店都没能撑过2年就关门了。另外还有一些房地产入股、投资的倒闭遗案,更是令家族蒙羞。

就在王银良左支右顾、束手无策之时,王家第三代"王太白"已经初露锋芒,萌生了"大干一场"的决心。

在王太白年轻气盛时,他就曾无比向往那些资本腾飞的朋友。多少个通宵达旦的夜晚,他都在痴痴地幻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地皮服装"大佬。

终于,在2008年的一次机会中,王太白豁出家族集团全部的积蓄,决心一搏,梦想靠资本运作一夜暴富。那一晚注定成为轰轰烈烈的一夜。

王太白用集团9600万的现金投入伦敦地区的商业地产,奢望几年就能回本,短期内还能获得超过1个亿的利润。可谁曾想,马上就爆发了金融海啸,导致他毫无防备,英国投资惨遭重创,几乎亏损了所有本金。

这无疑是王家上上下下都无法释怀的一个遗憾。从此,王太白再也不敢趁火打劫,只好暂时把家里的事务捡了起来。

谋求破局

面对家族企业的危机,王银良和王太白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出路。从父子之争的后续走向来看,"十三香"终于有了一些新的突破。2016年,王家在驻马店建起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大楼,并采用德国顶尖生产设备,试图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同时,王家人也没有放松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据说,从2003年到现在,他们已经斥资超过2000万元,用于维权打假。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后来王太白也有次分晋,他尝试培育出全新的"十三香"产品系列。比如小火锅底料、麻辣烫材料、小龙虾酱料等,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王守义十三香"之外的这些新品种,营收实在没什么佳绩可言。调味品依旧是王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除了线下渠道之外,王家人也在线上线下并重寻求突破。他们开设了线上旗舰店,陆续拓展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但就目前的销售数据来看,"十三香"的电商化仍有一段距离。

"十三香"这个百年品牌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如何在固守祖训的同时,彻底做出创新和变革,于是我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新一代负责人。

时至今日,"十三香"虽然已步入低谷,王家上上下下却没有放弃对品牌的固步自封。这不禁让人对这家百年老字号的未来生机,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符。

王家上下的分歧是否能够化解?优秀品牌如何在新老交替中"突围"重生?这场正在酝酿的家族之争,究竟将朝着怎样的方向演绎?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我们也许能从这个曾经的草根神话中获得一些启示:在家族企业的传承中,百年基业的正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孰轻孰重,实在是一个需要长期权衡的命题。如何在守成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正是当下很多老字号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0 阅读:0

代容看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