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3年暮春之初,会稽山阴的兰亭之畔,王羲之与四十余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之旁,将酒杯置于溪水之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前,谁便需饮酒赋诗。这场雅集本为消遣,却意外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全篇三百二十四字,不仅记录了那场文人雅集的欢乐时光,更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哲思。"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慨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深邃,使其超越了普通序文的范畴,成为中国文学与哲学的瑰宝。而其书法艺术更是登峰造极,笔势如龙蛇起舞,气韵流转自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自唐代以来,《兰亭集序》被无数文人摹写传颂。唐太宗李世民更是痴迷于此,倾全国之力搜求真迹,临终前还命人将其陪葬昭陵。即便真迹已佚,冯承素的神龙摹本依然保留着晋人风韵,让我们得以窥见大师风采。历代书法家无不以临写《兰亭》为必修功课,从中汲取灵感,形成中国书法史上蔚为壮观的"兰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