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报告上这些结果都是正常的,不要被吓到了

德济脑科 2024-10-17 16:52:03

胃镜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检查手段,能够直观地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对于诊断各种胃部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人们拿到胃镜报告时,常常会被一些医学术语所困扰,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本文将详细解读胃镜报告上的各种结果,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哪些结果是正常的,哪些结果需要高度重视。

一、基本正常的诊断

未见异常:这是最好的胃镜结果,意味着胃黏膜没有明显异常变化,无需特殊处理。

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指的是胃粘膜的浅层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充血、水肿,但并未出现腺体萎缩或肠上皮化生等更严重的病理改变。虽然名为“炎症”,但多数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基本等同于正常。

二、需要引起重视的诊断

如果胃镜报告中出现胆汁反流、糜烂、溃疡等诊断名词,应尽快就医,医生会评估具体情况,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需要警惕的诊断

有时候仅凭肉眼观察难以确定病变的具体性质,医生就需要做胃镜时取一块组织或切掉息肉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来源和良恶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当病理报告出现以下几种诊断或关键词需要高度警惕。

1、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的黏膜萎缩,胃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这种类型的胃炎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特别是当伴随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时。

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能表现为胃黏膜变薄、苍白,甚至可见血管。由于有癌变风险,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治疗,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或监测病变的进展。

2、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的腺体逐渐被类似于肠上皮的细胞所取代,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病理表现。这种改变通常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尤其是当出现广泛或严重的化生时。

在胃镜下,肠上皮化生可能没有明显的肉眼特征,但在活检后可通过病理分析确诊。肠上皮化生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并采取措施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如戒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3、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的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阶段。这些异常细胞尚未突破基底膜,属于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根据异型增生的程度,可以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高级别异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状态,需要密切监控甚至考虑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低级别异型增生则通常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

4、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胃镜下,腺瘤性息肉通常表现为突出的息肉样结构,可能为单发或多发。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与其大小、数量和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

对于发现的腺瘤性息肉,医生通常建议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其性质并评估是否存在恶变风险。如果病理报告显示有癌变迹象,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手术切除或其他干预措施。

5、癌

如果病理报告最终确诊为胃癌,报告中会明确写明癌症的类型,如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胃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

早期胃癌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胃癌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预后。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

由于胃镜报告上的医学术语很多,普通人往往难以直接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在拿到检查报告后,最明智的做法是及时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检查以及后续治疗。

参考文献:

[1] 夏军权.教你看懂胃镜报告[J].江苏卫生保健,2017,(03):27.

[2] 杨晓蕾.教你看懂胃镜病理报告[J].江苏卫生保健,2022,(09):28.

[3] 彭翔.胃镜、肠镜检查报告解读[J].家庭医学,2016,(03):28-29.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8 阅读: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