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做客女婿家,提起埋在家乡一烈士名字,女婿吃惊:那是我爷爷

星揽史说 2025-01-10 14:43:59

1994年,一老人来到自己的河南女婿家做客。

酒过三巡,众人在聊天时,偶然聊到了湖北红安县的英雄人物。

就在这时,岳父突然对女婿说,那些烈士中还有你们河南人呢,好像......也姓高!

令人没想到的是,女婿听到这个消息无比激动,大喊:“那是我爷爷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烈士为何埋葬他乡呢?

意外线索启寻亲

1994年的一个冬日,高定新的岳父程如松,千里迢迢从湖北红安赶来探亲。

程如松是个热情健谈的人,一提起家乡红安的革命往事,便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仿佛那些英雄的故事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程如松笑着解释,红安虽是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走出了不少军中栋梁。

单是1995年的授衔仪式上,就有两百多位将军出自红安,着实令人惊叹。

谈兴正浓时,程如松忽然提到家乡附近有个红军烈士墓地,里面安葬着许多为革命牺牲的英雄。

其中有一位叫高德福的烈士,据说是河南人。

这个名字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击中了高定新。

听到这番话,一旁的高厚学也坐不住了。他们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向程如松讲述起家族的往事。

原来,高德福是高定新爷爷的亲弟弟。

1929年,年仅20岁的高德福怀着满腔热血参加了红军。此后,家里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消息。

有传言说高德福在红安县附近的战斗中受了重伤,但具体情况无人知晓。

高德福的哥哥高德焱,曾多次前往红安寻找弟弟的下落,可惜每次都是空手而归。

临终前,高德焱将寻找弟弟的心愿,托付给了儿子高厚学。

多年来,高厚学一直牵挂着这件事,但始终未能如愿。

没想到今天,竟从岳父口中听到了他的消息。

这个意外发现让全家人都激动不已。高定新90岁的奶奶伍汉清听闻此事,老泪纵横。

她回忆起当年送别小叔子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高定新和父亲商量着要尽快前往红安,一探究竟。他们期待着能够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圆了几代人的心愿。

程如松见状,主动提出带他们去红安寻访。

虽然还不能确定那位烈士就是高德福,但这已经是多年来最接近真相的一次。

千里寻亲终圆梦

没过多久,高厚学和高定新父子俩踏上了寻亲之路。

他们跟随程如松来到湖北红安县,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路途虽然遥远,但寻找亲人的决心让他们无视了旅途的劳顿。

到达红安县后,程如松带着他们直奔熊家咀村。村子不大,但处处透着历史的沧桑。

当地人告诉他们,这里曾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据点,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牺牲。

在村民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了红军烈士墓地。墓地坐落在一片宁静的山坡上,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高家父子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他们意识到,这里可能就是他们寻找多年的亲人长眠之地。

他们小心翼翼地查看每一块墓碑,希望能找到高德福的名字。

父子俩站在墓前,一时间百感交集。高厚学轻抚墓碑,仿佛在抚摸失散多年的叔叔的面庞。

高定新则默默地跪了下来,为这位素未谋面的长辈上了三炷香。

正当他们沉浸在悲伤与思念中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过来。

他自我介绍说是姜能山,是这片烈士陵园的守墓人。姜老伯看到有人来祭拜,便主动上前询问。

高厚学向姜能山讲述了他们寻找亲人的经过。姜老伯听后,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他告诉高家父子,自己守护这片墓地已有数十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等到烈士们的亲人来看望他们。

姜能山带着他们参观了整个陵园,详细讲述了高德福和其他烈士们的事迹。

他说,这些年来,他不仅守护着墓地,还尽力收集每一位烈士的信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烈士找到家人。

听完姜老伯的讲述,高家父子深受感动。他们原本打算将高德福的遗骨迁回河南老家,但此刻却改变了主意。

高厚学对儿子说:

高定新点头赞同,他觉得父亲的决定很明智。

这里不仅有姜老伯悉心照料,更有高德福生前战友们相伴。

让他安息在为之奋斗的土地上,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临走前,高家父子再次向姜能山表示感谢。

回程的路上,高厚学和高定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他们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虽然无法与之团聚,但至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同时,他们也被姜能山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烈士的精神深深打动。

回到家后,高厚学将寻亲的经过告诉了母亲。

90岁的老人听闻弟弟的下落,既悲伤又欣慰。

守墓人的无声奉献

而那个守护着烈士的姜能山,其实也有自己的故事。

他的父亲姜德善,曾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当时,姜能山还未出生,成了一个遗腹子。

虽然未曾谋面,但父亲的英雄事迹在姜能山心中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1958年,20岁的姜能山开始了他的守墓生涯。

那时的烈士墓地还很简陋,杂草丛生,墓碑歪斜。

年轻的姜能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开始清理。

他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点山泉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姜能山将这片墓地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不仅清理杂草,修整墓碑,还在每个烈士的墓前种下了松柏,希望能为英灵们遮风挡雨。

1970年代,村里闹饥荒,有人提议开垦墓地种茶叶。姜能山得知后,立即跑到村委会极力反对。

1976年,又有人打起了墓地的主意。姜能山二话不说,搬了张小板凳,日夜守在墓地门口。

村民们被他的执着打动,纷纷放弃了开发墓地的想法。

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开始重视这片烈士陵园。

1980年代,墓园进行了首次修缮,姜能山主动请缨,继续义务管理陵园。

他每天早出晚归,打扫、除草、修整,将陵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1年,政府再次投入资金,对陵园进行了全面翻修。

崭新的墓碑、宽阔的道路、庄严的纪念碑,让这片陵园焕然一新。

但姜能山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他反而更加勤勉,每天擦拭墓碑,为来访者讲解烈士事迹。

多年来,姜能山不仅用心守护着这片陵园,还努力保存了包括高德福在内的,烈士名字和相关信息。

回到家乡后,高厚学和高定新,常常向亲朋好友讲述姜能山的故事。

他们说,正是有了姜能山这样默默付出的人,烈士们的英灵才能得到安息,他们的事迹才能被后人铭记。

高家人也经常组织家族成员前往红安,既是祭奠高德福,也是向姜能山表示感谢。

每次相见,姜能山都会热情地带他们参观陵园,讲述新发现的烈士故事。

就这样,一个普通守墓人的坚守,不仅保护了烈士的安息之地。

也连接起了一个家族与革命先烈的情感纽带,让革命精神得以传承。

结语

高家几代人的寻亲之路,在偶然的情况下解决了,这与他们多年来一直默默坚持寻找有关。同时,姜能山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烈士墓地的事迹更是令人敬佩。他不顾个人得失,始终坚持守护和维护这片英烈长眠之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坚守。他们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并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新京报:《寻访“中国第一将军县”一位83岁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60年》-2021-6-27

2.新华社:《秀我中国|走进两百多位将军的故乡——湖北红安》-2024-12-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