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泌】随访与治疗齐头并进,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依从性,助力患者优质长生存

脉通泌尿说 2024-04-29 20:21:07

//

【编者按】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报告》显示,自2000-2018年间,中国前列腺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在2022年前列腺癌粗发病率是18.61/10万,死亡率是6.59/10万[1],其五年生存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2],因此规范化的前列腺癌诊疗和随访路径亟需建立,提升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

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前列腺癌的基石治疗方案[3],经ADT的患者因雄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潮热、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升高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4]。因此,经ADT的患者应在疾病重要阶段(疾病起始阶段和病情变化阶段)密切监测睾酮等指标,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期【说文解泌】邀请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何朝宏教授和马彦教授,为大家带来一例经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诊疗和定期随访经验,以飨读者。

【病例回顾】

专家简介

马彦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理事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泌尿外科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河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度“十佳菁英医师”

病例回顾

病史信息(2023年6月)

男性,74岁,因外院查血PSA>100ng/ml于我院就诊。

辅助检查(2023年9月)

实验室检查示PSA 189ng/ml;

外院盆腔MRI示前列腺多发占位,考虑恶性可能,与直肠间隙欠清,盆腔多发淋巴结肿大;

行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骨转移,胸部CT未见转移;

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5=9分。

疾病诊断(2023年9月)

前列腺肿瘤(T3NxM0)。

治疗经过(2023年9月至今)

戈舍瑞林微球(Q4W,肌肉注射)联合比卡鲁胺内分泌治疗3个月,每月随访;

3月后复查MRI示:前列腺体积较前缩小,外周带信号不均,左侧精囊信号减低,双侧髂血管走行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较前相仿;较前直肠与前列腺界限不清,本次示界限尚可(图一);

图一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月后的MRI

启动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睾酮水平分别为4.96ng/ml和0.11ng/ml,PSA水平分别为189ng/ml和PSA0.77ng/ml,维持在可控水平;

2024年1月17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图二):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无精囊浸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左盆腔淋巴结0/2,右盆腔淋巴结1/3;

图二 患者行前列腺根治术后的病理诊断报告单

继续戈舍瑞林微球Q4W联合比卡鲁胺内分泌治疗至今,每月用药和随访,监测睾酮、PSA等相关指标,控制良好;患者未见局部注射不良反应。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病例解析】

专家简介

何朝宏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副主委

河南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河南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河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临床肿瘤学杂志(JCO中文版)编委

病例解析

该病例是一个初诊PSA>100ng/ml,Gleason 4+5的具有高生化复发风险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且直肠间隙欠清的同时伴有盆腔多发淋巴结的肿大。为帮助该患者实现更好的肿瘤清除,以期达到更好的生存预后,在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后,对其进行戈舍瑞林微球Q4W联合比卡鲁胺的内分泌治疗,持续三个周期。治疗期间,患者因需每四周肌肉注射戈舍瑞林微球,坚持每月定时用药随访,期间PSA和睾酮水平控制良好,且未出现红肿、瘙痒等局部不良反应。得益于内分泌治疗期间的定期随访和积极监测各项指标,于2024年1月在我院如期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因术后病理显示伴随多个高生化复发的因素,给予ADT行辅助内分泌治疗[3],至今患者仍维持每月的频率到医院随访。

为给《“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提升癌症5年生存率15%的目标贡献力量,更好地实现前列腺癌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2024年4月18日在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发布的《中国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中首次提出“治疗关键期”的概念,包括含新辅助治疗阶段、高危前列腺癌起始辅助治疗6 个月内等五个阶段[5]。《共识》指出“治疗关键期”的患者需要更为密切的随访频率,原因有三:一是规范随访不仅有利于直观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肿瘤出现进展的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密切随访有助于医生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健康,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三是患者及家属对PCa的认识可从和医生的密切、定期交流中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其治疗信心及对疾病自我管理意识。

然而在临床实践诊疗中,患者经常因为主观或客观因素无法满足每月一次的定期随访频率,这不仅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实时影响,更可能延误医生对病情进展的判断。基于此项考虑,为本例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之初,为引起其对于疾病的足够重视,推荐其使用戈舍瑞林微球的1个月剂型和比卡鲁胺的联合用药方案,希望在保证患者完成基本病情监测的同时,完成同步用药,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是一个为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初步尝试,就目前患者的病情而言,已为其实现肿瘤控制和更好的就诊体验和关怀,期望未来我们可以不断地得到更多的好消息。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4.01.006. Available online 2 February 2024.

2.CA Cancer J Clin. 2024 Apr 4.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2023[M][J].

4.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3, 21(10): 1067-1096.

5.中华肿瘤杂志,2024,46(4):33-43.

审校:Faline

排版:KIKI

执行:Gardeni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