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V8小尾巴装进发动机里——凯音RU6小尾巴林氏评测

耳机林sir 2021-11-29 16:10:58

二战后,废土概念大行其道,因为那会儿老百姓都担心美苏哪天忽然想不开互相往死里丢核弹,连我国都挖了不少人防工事。这种恐慌弥漫全球好几十年,相应的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终结者》系列大家肯定都看过,《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则更是典型代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人类逆向蜕化,无限接近曾经最初的模样,生与死都宛如史前般不当回事,开着魔改汽车装着V8发动机轰鸣而过说跟你同归于尽就跟你同归于尽——这种电影里你是看不到新能源的,汽油柴油固然是稀缺了些,但充电桩谁给你弄?电车统统玩儿蛋去,V8才是正义!

现如今,核战争这种事,看来是轻易不会被触发了,取而代之是另一种不见硝烟的常规战争,不变的则是对稀缺资源的争抢,其中被抢得很明显的一个物件,叫做芯片。

严格来说,不是所有东西都缺芯片,也不是所有芯片都缺,电脑手机品牌们虽然也抢得艰难,都还是大体够用的。无奈,音频行业是个小池塘,大事情波及得到你,讲斤头却轮不到你。所以这几年,HiFi器材厂往往不是愁产品做出来卖不动——而是更加彻底的愁做不出足够多的产品,因为拿不到足够多的芯片呀!很多东西做也只能做一批,毕竟芯片就这么多,咋办呢?

那咱也换个思路呗?芯片都打得快废土了,要不,咱也换回V8???

分立式R-2R梯形结构DAC电路,从很多意义上来看,这是个很老的原理,相对于成熟省事的delta-sigma架构而言是个“开倒车”的走位,它算法原始,对电阻的精准配对要求很高,指标上也不占优,而且这玩意儿比较容易DIY,很多人DIY之后水平稀碎,就很拖累大家对这玩意儿的整体印象。

但是,就像V8发动机也废油、不环保、扭矩转换要依赖变速箱一样,它不全是缺陷,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玩好玩精,关键看谁做的,怎么做的,用的电阻精度如何,架构是不是足够科学,屏蔽做得怎么样……这使得R-2R的上限也非常高,实际上市面上不少高价解码用得就是R-2R“复古”架构——都是V8,村头老王自己攒的活儿跟保时捷的发动机,那肯定不能比对吧?

当然了,采用R-2R还有个必然的好处就是能绕开市面上当红的DAC芯片的争抢,这点凯音和好基友海贝前面两年就在铺垫了,虽然他们都算这个行业里的大厂,然而搁在全球来说真的也就不算啥了,尽早考虑怎样不被掐脖子,的确是生存的必然之道。

而这不代表说RU6这款小尾巴是什么“无奈之作”,实际上了解凯音的人都知道,这公司出东西,很执拗。而从老梁在发布会上长达两小时絮絮叨叨里表现出的信息中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们这次就是想把V8装进小钢炮里,然后让你一脚油门就能把自己的背给推到碎!

先整点儿硬的(说完改说没那么硌牙的,你们也知道我也不爱讲这么硬的玩意儿,我对技术懂得不多,我更爱讲故事扯淡):单声道48颗(使用 23颗 R电阻与 25颗 2R电阻)、总计96颗超高精度低温漂薄膜型电阻,精度千分之一,这个精度规格不能说很高,受限于小尾巴毕竟不是大物件;然后基于R-2R的特性以及小尾巴的先天限制,凯音设计了一套高精度电阻阵列音量控制系统,实际使用时切换声音还是会有点不爽的感觉,不过他们真的是尽力了。单端和平衡输出功率达到138mW和213mW,具备OS超采样和NOS无超采样两种模式可调(前者噪声表现更好,后者更加原始风味,个人喜欢前者的音色,所以本文的声音描述都会基于前者),2块6层PCB尽可能的屏蔽干扰,以及支持PCM 384kHz和DSD 256解码。

凯音RU6的体积在小尾巴里,长不算很长,而宽度厚度都不算小,是小尾巴里无疑偏大的体积,体重28g也是偏重。加上做工讲究,拿在手上略微瓷实,正面有个OLED屏幕,可以显示采样率、音量、OS/NOS,它配备了3.5+4.4两个耳机接口,支持单端和4.4平衡口输出。

关于这个小尾巴,我的建议是,大家用的时候,尽量用海贝音乐APP,且打开USB独占——虽然任何小尾巴这么操作都会给音质加分,但是在RU6上这个加分加得有点过于明显,这么说吧:海贝音乐APP+USB独占+音源不错的情况下,我甚至会产生一种“这小尾巴的声音哪儿还像小尾巴啊,这比凯音自家的N3Pro也没差哪儿去啊”的感觉。当然有些朋友说了我就爱用Apple Music就爱用网易云,或者QQ音乐出来的声音再难听我也用惯了,那这种情况下你依然会觉得RU6很强,不过对比其余贵价小尾巴,就未必能拉出差距了,谁让海贝和凯音好基友呢,他家插在一起效果就是能这么颠鸾倒凤……

凯音RU6的声音,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拥有小尾巴不该有的扎实度和密度,乐器和人声的“实感”很惊艳,因为原理这个东西摆在那里,手机对供电是有自己限制的,所以我们听多一些之后会认为“真无线的声音该怎么样”、“小尾巴的声音又该怎么样”、对它有一个想象中的上限,可是凯音RU6用R-2R把这个上限突破了一层之后,就真的会有些错愕,尤其是底鼓、贝斯这些乐器上它能给出的击打力度、密实度,都很“出圈”,一上来就让我觉得这东西真的可以跟一些HiFi播放器掰掰腕子。

但,实事求是的,再沉下心来多听会儿,就会发现,依然会跟N3Pro这样的东西有差距,主要是后劲差点意思(推力肯定跟砖比还是会有限制),这就是真正的上限所在了。而同时这也意味着凯音RU6是一台明显偏暖偏温润向的东西,它的声音很“顺”很“模拟”,这也正是R-2R架构带来的最大的音色特性。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小尾巴里的胆机,它不会给你那种很干净的背景和很纤毫毕现的听感倾向,实际上它的素质当然不差,它的声场一如它的价格般很大,三频跨度一如价格版张得很开,而且工整程度让我觉得没啥可挑剔的,细节给得很足。控制力层次感都是高级小尾巴的典型水平;可它更倾向的肯定是饱满,是丰厚,是蘸满感情,是在中低频的频段里每个乐器都能给出不像小尾巴的质感。基音坚实如骨、泛音耐咀嚼如肉,它有骨有肉有丰满,不冷冰冰更不“素质流”,这是它。

那这就很凯音了啊,我刚刚干嘛拿N3Pro这台我近年来十分喜欢的播放器来举例,就是因为N3Rro很凯音,C9很凯音,凯音对音乐的演绎向来是骨头和肉我都要,韵味一定要有,做得很干很冷清那不是他们的理念,R-2R这种东西他们不做反而显得奇怪了——就好像一些人,他就是喜欢发动机咆哮的声音,他就想买个V8的车,你跟他说新能源,再好再妙人家不对胃口,这意思,买过凯音产品的应该都懂。

把V8塞进这尾巴这件事,按说是不科学的,是非主流的,然而老梁一贯就是这号人——你说我不行我还非告诉你那是你不行,我就行,我非要这么弄,弄完我拿给你显摆:怎么着,不是说不行么?服了没有?别跟我讲理,我和我手里的大乌苏就是道理!

啥?你说你看到现在觉得这玩意儿还是有点奇怪,不想买?

觉得奇怪就对了,我也一边听一边觉得奇怪,这个小尾巴它一定不是最便携最易用的那一挂,也一定不是最具“性价比”的那一挂,就像那些废土片里的V8车一样,它很不科学,它很不走寻常路,不过它开起来真的很过瘾,这个瘾,一定会有人想来过一把的啦~

0 阅读:27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