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把木吉他——飞朵GEM4林氏评测

耳机林sir 2021-08-03 20:22:19

做耳机这种事,属于典型的“易学者难工”,你去找个代工厂,让人给你个方案给你找个现成模具,选对单元再选条线,把单元塞进去壳子焊上,这耳机能响就行,那真不费什么劲,简单到就像给你把吉他让你拨拉出声音一样,小孩子都做得到。

但是吉他虽不难学,普通人三五天下来磕磕巴巴弹唱个《白桦林》大多没啥问题,想弹得很好却不容易,要很刻苦很有韧性也很善于学习;若想弹到登峰造极,那需要的甚至不只是不眠不休的努力,还有天赋还有悟性还有际遇。耳机也类似道理——你要是不满足于出声而已,你要想把耳机这东西做好做绝做出风骚劲儿,那么三件事缺一不可:机遇、努力、天赋。

为啥机遇排在头里?因为做耳塞这件事,尤其是由自己主导,来好好做耳塞这种,这不是个谁都能碰得上的工作。你在家弄个工作台那你只能挑市面上现有的玩意儿自己鼓捣,像样的仪器你摸不到,像样的元件也很难搞的定,所以纵然有心玩这个,你也得是耳机品牌里说话算数的人才能有这机会。最好这品牌还自己有个工厂,品牌和工厂还得乐意给新品足够的空间来投入资源。从这点来说,全世界能玩这游戏的人也不算多,对吧?

努力是必须的,这努力包含“你想做出个什么东西”并为之付出能做到的一切,这个游戏它不是说几种单元几种线材放在眼前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选择,远没有这么简单:从规划到开模打样到中期调试再到后期调整,这里包含巨量的试错和修正,且许多试错牵涉的东西不止是声音,还包括成本包括外观包括了品牌和产品的定位,它需要很多经验支撑,包括做耳机的经验和听音经验,亦包括对市场的和渠道的阅历积累。

最后是天赋——做耳机当然需要天赋,你先是得有天赋知道什么是好的声音,然后还得有天赋去做出好的声音,很多工厂里干了十几年活儿的人连前者都不具备(可能自己也确实不听歌,这就只是个工作而已),而两者都具备,又有这个机遇去实现自己价值,还愿意为止脚踏实地努力的人,其实不多。

所幸,飞朵的龙哥,一直是这其中的一员,他有做自己心目中好耳机的机遇,有任谁都能感受到的认真和韧劲,作为发烧友出身的他又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做耳机的经验。而飞朵GEM 4,也的确属于那种,一耳朵就听得出是花了心血打磨出来的好耳机。

正式开吹之前,我先说点悲观的话:我觉得飞朵GEM 4属于那种注定不会火到冒烟的型号,毕竟一来这是个四单元动铁对吧?然后它的定价是2999元,这属实不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定价。虽然国产耳机品牌如今各有各的走位,有些五单元卖四千多也有不错的销量,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人们还是很在意你的动铁数量和价格比的,这方面GEM 4并不占优。而且飞朵这牌子历来不大会做营销,时下流行的二次元搞法之类的他们更是玩不转,所以这塞子,就只能是,放实体和展会上你听,听完你觉得好就买,买完你朋友要觉得好也大可以安利——总之应该还会是飞朵那种小范围口碑流传的老套路,没法成为圈内聚光灯下抢风头的大主角。

包装——嗯,这次终于更新了包装的设计语言,也该更新了,好看多了不是么?显得更现代更与时俱进,收纳盒则还是用得是那个老的这点不大好,虽然这个收纳包非常足工足料,但是跟GEM 4这个耳机搭在一起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来着,语言就不大统一了。

耳机本体是医用级UV树脂的3D打印配合OS高精度光学扫描技术做的一个腔体,做工精细度很赞,表面很有梵高调调的图案我也很喜欢,不过佩戴感这块儿我无法打高分,一方面的原因是它导管比较长,戴在我耳朵上贴合度不算多好,另外线材部分没有为绕耳式做针对性的套管或内置金属丝的固结,这使得它的佩戴牢固度也会普遍比别的类定制产品要差点意思。

本体内部是四颗动铁单元,一高一中两低音的组合,四颗单元拥有各自独立的声学腔体,配合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和I.A.G.独立空气导流模块——这其实也是它会比有些国产三四单元动铁耳塞卖得更贵的原因,稍微懂行点的人都知道,同样是四单元,你简单塞进去是一个成本,里面做这么多学问就又是另一码事了。

线材是四芯镀银单晶铜,手感细软富有弹性,外观看上去也很显档次,3.5标准插头,线长比一般耳机稍稍长点,1.3米。

飞朵GEM 4的第一耳朵是很吸引人的,它不是TF10那种很犀利很强调分离度的搞法(实际上TF10这种老货放在它面前哪一样都不够打,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鬼使神差会想起来拿它举例子),也不是威士顿家那种中频听感为先,解析什么的比较佛系的流派。它走的是一条三频均衡之余,声音极具透明度和活力的路线,它仿佛舞台上一位极具活力的女团领舞,以活泼灵动的表情在光芒四射的唱跳,舞步和动作则又密集又不出一丝错漏。

就搞得我很挠头——我跟飞朵的龙哥年龄差半岁,大家都是活到只剩半条命、小腹便便的人了,这种满是少女心的声儿他是怎么鼓捣出来的?是不是因为家里生了俩丫头片子的缘故?可是当爹的人不应该比我更心力交瘁才对么?

飞朵GEM 4的低频不凶不冲,适度量感且速度感不缓不急的前提下,细节的忠实度和泛音的松软度双双高分,你听底鼓会觉得结象和残响都很舒服,不是那种疲塌塌的拖沓软法,更不是硬了吧唧的敲铁皮般的表达,正好让你听出个又扎实又有韵味,乐器之间分离和呼应都很好。

中频也是又有骨又有肉,不臃肿,张弛有度,且乐器的音色给得很正,正就算了吧,偏又泛音好听又带点光泽感,这种很自然很不着痕迹的声底,再加这么点讨巧的泛音处理,听起来十分的鲜活舒适。这个中频听男女声都毫无阻滞,舒舒服服,人声位置处理得前后适中口型大小也不乱来,韵律流畅配器漂亮。听木吉他则是一绝,尤其是听Depapepe这种,简直是音色又美、精彩度又绝伦,两把吉他及其余配器都被展示得活灵活现,又各自呼应默契,听到人欲罢不能。

高频是那种“大草原上数星星”式的听感,不是说暗无天日啊,是说它没有选择直白乃至锋芒毕露,而是以很高的透明度和合宜的亮度+柔和顺滑的音阶过度来表达,且包裹着清晰而分明的细节,这个高频的延伸是高杆的,通透程度是高级的,细节的呈现方式是又精细又有光泽度的,且很活泛,不呆不硬不楞。

声场比较大,属于那种边际渐渐弥散的外扩式声场,在自然程度上值得称道,场内层次感和乐器定位亦是优良(不算定位十足精准的类型,毕竟它的泛音是倾向松软的那类,就会显得定得没那么死,这也是鲜活氛围会带来的一点割舍)。主要得夸的就是这个大氛围给的透明度真的很牛,通透而干净,还带着些灵动劲儿,所有的元素都表达得很有弹性,却守着该有的严肃内里而不致轻佻。拿这个塞子听歌你不会觉得情绪被积淤、不会觉得气氛会凝重,但是音色和乐器排布这些它又绝对堪称有板有眼经得起推敲,这真是个很漂亮的调音,兼具了极高的完成度和极佳的好听指数。

拿这条塞子听爵士、听听小编制乃至凑合大编制,观感都是很好的,摇滚也能吃得下大部分,ACG、流行、舞曲和轻音乐这些都不在话下……我还真没觉得它挑前端或者挑啥曲风了,拿声底偏素净的前端倒是会让它的特征发挥得更明显,推也好推,差不多的小尾巴就行。可能也就是挑人而已,必然会有些人不喜欢这种偏欢脱且不够紧实严肃的听感,毕竟一样米百样人嘛;但我相信大部分消费者听完都会喜欢,又抓耳好听,又实在具备较佳耐听度的好声音,素质也比许多四单元要明显强出一截,这种玩意儿,又有多少人会抵触抗拒呢?

所以飞朵GEM 4就真是个机遇+天赋+努力才出得来的产品,作为产品它并不算完美,定价、佩戴以及那个美观度来说不大频道统一的收纳盒,都算是它的小缺陷,然而在其余可见的地方,尤其是声音方面,我相信它已经做到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到达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而我个人,极度喜爱拿它来听Depapepe这样的多吉他合奏,这样的听感,是美妙至极的,是欲罢不能的——这几把木吉他所奏出的又透明Q弹又轻松活泼的美丽旋律,此刻,属于我,而我因此而感到深深的愉悦和幸福,这已足够~

0 阅读:239

耳机林sir

简介: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