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要挣脱枷锁,迈向战略自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欧洲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国际关系的关键舞台。回溯历史,冷战时期,欧洲被撕裂为东西两大阵营,北约与华约剑拔弩张,对峙不休。随着冷战的落幕,美国一跃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北约等机制,在欧洲牢牢扎根,施加着强大的军事与政治影响力,让欧洲在一定程度上被笼罩于美国的战略阴影之下。

长期以来,欧洲部分国家对美国亦步亦趋,这一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从殖民时代起,到一系列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中,部分欧洲国家紧跟美国的步伐,参与侵略扩张,在瓜分世界利益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下的世界已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呈爆发式增长,网络技术让全球紧密相连,信息瞬间可达。曾经依靠武力侵略、野蛮扩张的陈旧思维,早已被时代淘汰,成为历史的尘埃。
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发言在欧洲政坛激起千层浪。他对欧洲展开多番指责,让本就微妙的美欧关系愈发紧张。万斯对欧洲的民主原则横加干涉,公然宣称欧洲“正在背离与美国所共享的一些最基本的价值”。他将欧洲禁止仇恨言论、打击性别歧视、限制虚假新闻传播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良好秩序的举措,统统污蔑为对自由的侵犯。甚至言辞激烈地抨击欧洲领导人,称“你们的选举是垃圾”,全然无视欧洲各国在民主建设上长期的努力与卓越成果。
在移民政策方面,万斯同样表达了强烈不满。他片面地认为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政策严重威胁自身安全与社会稳定,指责欧洲“向数百万未经审查的移民敞开大门”。却对欧洲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接纳难民的初衷,以及在安置移民过程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和面临的复杂现实视而不见。

万斯还粗暴干涉欧洲政党政治,主张将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纳入政治体系,批评欧洲主流政治人物漠视民意,未能阻止大规模移民,声称拒绝遏制移民给民主带来的威胁,要远远大于俄罗斯干预选举所产生的威胁。这无疑是对欧洲政治生态的粗暴践踏,完全不顾及欧洲各国基于自身国情发展出的政治体系和价值判断。
此外,万斯对美欧安全契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质问欧洲领导人美欧共同捍卫的“愿景”是什么,呼吁欧洲强化自身防御,以便美国将精力集中在应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威胁上。这一言论暗示美国在安全问题上对欧洲的支持可能减少,凸显了美欧在安全战略上的巨大分歧。
万斯此番对欧洲的指责,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一方面,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促使当前政府外交政策倾向改变,试图通过对欧洲施压来重新调整美欧关系,以满足美国自身利益诉求;另一方面,美国或许想借此削弱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让欧洲在各方面更加依赖美国。但这些指责不仅未得到欧洲认同,反而引发欧洲各国政要的强烈不满与愤怒,众多评论认为这是美国试图与欧洲在政策立场和价值观念方面“开战”,让美欧关系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
在俄乌冲突中,欧洲沦为了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遭受了多方面的重创。美国出于自身地缘政治利益考量,不断在俄乌之间拱火浇油,而欧洲却被无情拖入冲突的漩涡,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结果深受其害。能源供应上,俄罗斯作为欧洲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国,冲突致使能源价格飙升,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在战争爆发后的六个月内上涨了120%-130%,工业企业为购买美国高价的液化天然气,多支付了4000亿欧元。冲突扰乱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制裁和出口限制阻碍了商品流通,物流成本上升、交货延迟,欧盟企业亏损比例从8%上升至15%,运输、化工、制药、食品和农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动整体物价攀升,民众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社会矛盾也因此加剧,一些国家爆发抗议活动,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影响。在军事上,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进一步加深,战略自主性被严重削弱,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降低,比如在俄乌问题谈判中,欧洲甚至连参与谈判的资格都没有。这一系列惨痛的教训,充分暴露了欧洲在战略上缺乏自主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沦为美国地缘政治棋局中的棋子,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法真正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美国一些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经济政策,如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对欧洲企业的制裁等,严重损害了欧洲企业的利益,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美国对欧盟的钢铁、铝制品加征关税,引发了美欧之间激烈的贸易摩擦,这让欧洲人深刻意识到,过度追随美国政策可能会严重损害自身利益。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刻的地缘政治诉求,是欧洲自我身份认同的回归。欧洲人迫切需要实现战略自主,尽管这一过程充满艰难险阻,但却势在必行。战略自主意味着欧洲要从自身的利益、价值观和长远发展出发,制定独立的外交、军事和经济政策,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长久以来,部分欧洲国家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如同没有主见的孩子,时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无论是贸易政策的制定,还是军事行动的参与,常常以美国的态度为导向,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决策的勇气。
欧洲若想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变革。政治上,欧洲各国应加强内部团结与协作,通过共同的政治协商机制,凝聚起欧洲整体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独立的主张;经济上,减少对美国市场和美元体系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内部经济循环,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提升自身经济的韧性和独立性;军事上,增强欧洲自身的军事建设和防御能力,摆脱对北约框架下美国军事主导的过度依赖,建立起真正属于欧洲人的军事战略体系。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欧洲若想实现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路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欧洲打开了一扇充满机遇的大门。“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与资金融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欧洲能与沿线众多国家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合作,拓展市场空间,为自身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文化交流方面,“一带一路”也将为欧洲与亚洲、非洲等地区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交融,丰富欧洲文化的多元性,激发创新活力。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到绿色能源领域的携手探索,欧洲有着广阔的参与空间,有望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升级。

只有实现战略自主,欧洲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独立而强大的力量,而不是永远依附于美国,丧失自身的主权意志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