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还吃?收你们来了!”徐福记被称为“糖果糕点大王”,很多消费者都把徐福记的糖果作为年货“标配”,它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然而,今年3月份,瑞士食品巨头雀巢收购了徐福记40%的股权,要知道,雀巢早在十四年前就已经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权,如今实现了对徐福记的100%控股。
那么雀巢为什么会时隔十四年重启对徐福记的收购呢?徐福记又为何会成为跨国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跨国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不再是“投机倒把”,而是一种正经的营生,一线城市的新增公司开始爆发式增长,1992年的北京,新增公司以每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
出生在中国台湾的徐氏兄弟没有选择去北京,而是去了广东东莞这个沿海城市,他们认为这里一定能有更大的发展,而且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刚开始,他们在街头售卖一些糖果和蜜饯来试水,因为价格便宜,所以生意很好,徐氏兄弟上门送货的时候,主动帮商店的老板擦柜台、整理货架,得到了当地老板的一致好评。
十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徐记食品被业内誉为“金字招牌”,徐氏兄弟觉得这个生意大有搞头,于是在当地租了一块地方,搭建起了徐记工厂,专做贴牌代工生意。
1995年,徐氏兄弟将徐记食品改名为徐福记,开始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从改名之初,他们就已经想好了要从新年和喜糖下手,主打的就是喜庆福气。
推出礼盒装的喜糖和新年糖之后,徐福记正式走上了中国“糖果大王”的道路,96年前后,工薪阶层的薪资普遍才五六百,徐福记一盒糖20元左右,送人倍有面子。
凭借着礼盒装的喜糖新年糖,徐福记一炮而红,逐渐成为“年味”的代名词,此后,徐福记首先推出了软糖、冰糖、什锦糖等40多种糖果,比全国糖果商一年推出的新产品还要多。
没想到,徐福记很快就陷入了“品牌战”,市场上出现大量仿冒徐福记的糖果,徐氏四兄弟也是很有生意头脑,用“品牌专柜”的方式赢下了这场品牌战,还让徐福记品牌深入人心。
徐福记逐渐成为一种高端的糖果品牌,1997年,徐福记在国内的销售额突破了1亿元,耀眼的成绩激发了徐氏四兄弟的野心,他们把眼光看向了海外市场。
同年,徐氏兄弟接受了外资新加坡汇亚集团的投资,在新加坡成立了BVI徐福记控股有限公司,有了外资的加入,徐氏兄弟开始重新思考徐福记的品牌定位。
徐福记彻底被创始人“卖”掉
2000年,徐福记不再依托代理商,开始直接与大型卖场建立供销关系,掌控消费终端市场,恰好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连锁超市入驻中国市场。
徐氏兄弟在这些超市里面开了很多专柜,打开了财路,2006年,徐福记成功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度高达26亿美元。
可徐福记在海外市场并不太受欢迎,销量也不太乐观,这让徐氏兄弟犯了愁,好在徐福记在中国的销量可观。
台湾首富郭台铭大婚的时候,点名要徐福记,豪掷千金买下了66万包徐福记的糖果,07年,徐福记在中国拥有88家销售分公司,终端零售点也高达1.35万个。
2010年,徐福记的营收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分别是43.1亿元和6.022亿元,这也成为了被瑞士食品巨头看上的原因。
次年,雀巢提出要收购徐福记的股权,帮助其开拓海外市场,与徐氏四兄弟达成协议后,雀巢以1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权,徐福记退市成为雀巢在华的子公司。
这也算是一场“双向奔赴”了,毕竟,徐氏兄弟一直都想“走出去”,据徐福记国际集团总裁刘兴罡透露,雀巢接手后,徐福记连续四年实现高位增长,整体营收规模超过7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徐福记的散装糖果、散装巧克力、散装糕点三大品类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散装果冻的市场占有率更是排在了第二位。
目前,徐福记在全国范围内拥有8大分部、58个大区,超过3500家经销商,终端门店超过200万家,覆盖全国,甚至远销海外,实现了徐氏兄弟开拓海外市场的野心。
然而,2025年3月3日,雀巢宣布已经和徐氏家族达成了协议,将会收购其手中仅剩的40%股权,实现了对徐福记的全资控股,徐氏家族也淡出了徐福记。
尽管官方媒体中没有披露收购价格,但是按照徐福记这几年的营收和上一次的收购价格来推算,这次的收购价格应该不会低于17亿,或许百亿不止。
徐福记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的“糖果糕点大王”,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可现在却落入了外资手中,真是令人唏嘘。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5年03月03日关于“收购40%剩余股份,雀巢拟全资控股徐福记:利用分销网络发展国内业务”的报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03月04日关于“再收购剩余40%股份,雀巢全资控股“糖果大王”徐福记”的报道
鲁中晨报2025年03月03日关于“大动作!雀巢全资收购徐福记”的报道
金融界2025年03月04日关于“糖果大王徐福记被全资收购,创始人家族淡出”的报道
中新经纬2025年03月03日关于“雀巢收购徐福记剩余40%股份,未披露交易价格”的报道
财联社2025年03月03日关于“时隔14年二次股权收购,雀巢为何完全控股徐福记?”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