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创界的一位“牛”人

财经西部 2023-12-01 12:28:27

多年以后,呼卫军回想起那趟广东之行,依旧感慨万千。

火车厢席地而坐的几个小时,挫败、迷茫与无助涌动心头,令年轻的西工大教授彻底“破防”。“我就看着火车头方向的车厢,想着我这么累,老天应该能看到,不至于给我不好的回报吧?”

那时候,秦创原、“三项改革”尚未诞生,科创环境不及当下之便利。

如今已成为国内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赛道No.1、陕西无人机链主企业,业务布局全国多地的因诺科技,早前也走过很多弯路。“有几年过得很煎熬,感觉看不到希望。”

在位于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因诺科技办公区,镐科技(ID:Hao-keji)见到了“准80后”呼卫军。卷发、眼镜、双肩包、运动装,典型的技术流形象,却又随性、爱说笑,容易让人联想到360的周鸿祎。

故事是这样的,一头黄毛、经常逃课的叛逆少年,轻松“趟平”西工大本硕博并留校任教后,阴差阳错开启创业之路。“我一心想着要做飞控,商业价值何在?我不知道,就觉得这东西做出来一定很牛。”

没有什么成功学密码,也没有霸道总裁式的剧情,无论屡屡陷入绝境,还是如今公司估值15亿、准备冲刺IPO,每一次站在命运十字路口,有的只是持之以恒的折腾,以及科研人员向创业者的心态转变。

“被迫”从兼职到创业

儿时梦想,大多渐行渐远,但也有人将其进一步化作理想。

1997年,延长县“学霸”呼卫军高考结束,除清华、北大外,其它任选。结果毫无悬念,在“导弹梦”的驱使下,其本能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学院——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总师“摇篮”,该学院享誉盛名,且学生多少有点“牛气”。

比如,呼卫军的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总设计师杨伟,在央视节目中讲,“也没什么准备,北大、清华一填……再后来成绩下来了,还挺好,离北大清华和科大少年班的录取线也就差个一两分。”

呼卫军也不是循规蹈矩之辈,大学不喜欢上课却成绩稳居前列,染着一头黄发“晃荡”到大三。

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实习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再度转动。

“光是去山里面的一个工厂,就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十多个小时的大巴,有些年龄断层的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攻坚。”这让呼卫军苦不堪言,加之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方式,“这太痛苦了!中国航空航天不该只是这样,我就想着,算了,读个研究生吧,也许能做更多。然后就考了硕博连读。”

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想法一样,读研,是基于现状的最优解。

时间转眼来到2007年,28岁的呼卫军博士毕业,选择也多了起来,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向其抛出“橄榄枝”。但考虑到西工大有熟悉的环境,且可以继续专注自己热爱的航天领域,他选择了留校任教。

后来走上“教授+创业”这条路,原因也很简单,钱不够花。

那时候,呼卫军薪资两千块,交完房租就剩下一千。无奈之下,他去了一家计算机仿真公司兼职做技术顾问,每个月赚着5000多元的外快。“日子过得潇洒快乐。”

但时隔不久,公司两位创始人出现分歧,其中一位另立门户,与呼卫军搭伙创业。有时候,转折就是这样偶然——呼卫军从员工“晋级”技术合伙人,却也过上了白天上课、凌晨两三点下班的“苦日子”。

科研也不敢落下,期间,呼卫军带领学生研究飞行机器人,这便是后来因诺科技的产品雏形。不过,天天两头跑,精力扛不住,最终被迫从公司撤股。

技术流创业走弯路

陕西科技创业江湖,历来不乏西工大军团身影。

如铂力特的折生阳,蓝晓科技的高月静等,均属技术流派。呼卫军的故事,则进一步提供了生动版本。

搭“顺风车”创业失败,让他下定决心——“这事儿,我得自己干!”

2014年,呼卫军拿出辛苦攒下的积蓄,在西工大西门对面的剑桥公寓,租下一间130平的三室一厅,至今他仍清楚记得房号是1610。“拉来两个技术型同学,陆续还有几个学生加入,最初的创始团队基本成型,那会儿白天大家在学校上课,下课后来这儿搞研究,整整一年,天天干到12点才回家。”

团队起初选择进入成本低、需求多的算法领域。即,为消费级厂家授权,提供无人机飞控算法。慢慢地,也有零星业务找上门来。

考虑到签合同需要公司主体,2015年草长莺飞的季节,西安翔舟航空技术公司成立。“感觉过程还挺随意的,就没想那么多。”包括后来改名因诺科技,原因也很简单。呼卫军笑声充斥在狭小的办公室,“‘翔’字,懂得都懂,听久了有点怪……”

因诺科技成立初期

公司前三年,被呼卫军形容为“前途未卜”。

虽然略有订单,但这个全然技术思维的教授,与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样,最初并没有进行相对系统的商业布局。“我对商业模式这几个字的内涵都没有具体概念,我一心想着要做飞控,商业价值何在?我不知道,就觉得这东西做出来一定很牛。”

2016年左右,无人机行业群雄并起,甚至吸引小米、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入局,多家媒体报道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或将迎来“血拼”阶段。受合作厂商出货量不稳定的影响,呼卫军意识到,单纯做算法恐怕行不通。

于是,公司被迫转型——团队大换水,减员40%,切入“软件+硬件”深度融合的“无人机+油气管道巡检”赛道。

彼时,该细分赛道尚无市场竞争,处于拓荒阶段。

全球无人机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显示:

2015年,国内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4万公里左右。如果以无人机替代人力巡检,按照电力巡检的计算方法,15万公里的油气管道潜在无人机需求量约为1170架,市场规模5.8亿元左右。

市场锤炼商业心态

因诺科技管道巡检业务“首单”,以失败告终。

这也是呼卫军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如今回忆起来,风轻云淡,甚至神色略嗨。但那件事当时对其心态的打击,可谓颠覆,以至于在火车上怀疑起了人生。“自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教授,干活也不累,我到底图啥呢?”

呼卫军回忆,2016年初,带着几个学生满怀激情地奔赴广东江门市,给当地一家天然气管网公司做项目巡检。测试场地在一座农村小水库的坡坝上。受场地限制,当时无人机频繁掉落水库,团队忙于打捞的时候,又把相机掉了进去……

待试飞成功,客户即将前来验收,更糟心的事发生了。

“好不容易飞起来,等着降落,结果半小时没动静,我就知道完蛋了,无人机卡在山顶的高压线上,几个小孩(学生)都望着我问咋办。我就跑到水坝的坡底下,蹲在路边,我也不知道咋办……”

不同环境的试飞条件、难以预测的突发状况、不够成熟的处理流程……多重因素下,类似这样“一腔热血遇寒流”的故事,一段时间以来反复上演。

无人机试飞失败之后,呼卫军又赶火车去深圳谈业务。

“因为临时买票没座位,我找了个过道,把双肩包随手一扔,一屁股坐地上,我就看着火车头方向的车厢,想着我这么累,老天应该能看到,不至于给我不好的回报吧。”

当年的叛逆“学霸”,如今的西工大教授,人生36年来,第一次不知路在何方。

聊及此处,呼卫军的语气也变得沉重,“当时处于一个很迷茫的状态,我只能告诉自己,要抓住一切机会,不敢丧失一点儿!”

2016年7月,因诺科技终于拿到油气管道巡检订单。

安徽某地洪灾之后,需要对油气管道进行巡检,传统技术手段难以适用,因诺科技也因此迎来机会——对公司而言,这自然是个好消息。但坏消息是,这也是公司当年在该领域拿到的唯一订单(合同额16万元)。

订单匮乏,继续煎熬着呼卫军。

在其看来,被客户数落,半夜被吆喝去现场,都是创业者可以适应的。“只要事情有序推进,苦点累点都没什么,最可怕的是我努力过后,发现很多事情是令人绝望的。”

骄傲的人又倔强,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儿,不断锤炼着呼卫军的心态,推动其从技术思维到商业思维、从科研人员到创业者进行转变。就此而言,呼卫军又是幸运的。因为很多技术人员创业,往往倒在了这个阶段。

基于“无人机+”的超级工程

2017年的春天,呼卫军切身体会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

或是得益于安徽项目的示范效应,开始陆续有订单需求找上门来,呼卫军也彻底打消了换赛道的想法,深耕无人机巡检的信念逐渐坚定。

此后,尽管各种初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常常会令呼卫军措手不及,但所幸,公司慢慢走上正轨,订单不断、人员扩充、基地建立、业务越发丰富起来。

呼卫军表示,在最早瞄准的油气巡检领域,因诺科技已做到行业第一,份额独占全国1/3。众多同行聚集的光伏领域,因诺科技也寻得一席之地——公司业务在陕西、甘肃、新建、河北、福建等地快速推进,且能实现最小单位的巡检识别。

2021年底,因诺科技正式进军泛智慧城市赛道,并快速收获一批客户,业绩上亦能和公司长期耕耘的防务部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部门并驾齐驱——说不定,在曲江绕城高速上,仰看天空,就能迎来和因诺科技巡检无人机的“深情”对视。

无人机库——无人机的“房子”

如今,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在四百多人的团队中,总部研发人员占比超60%;200+项核心专利、60+项核心发明专利;连续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超5000万元;在陕西西安、山东滨州、四川资阳等地拥有超1万平的生产基地,今年在新疆、甘肃亦有布局。

随着中科创星、协同创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蓝焱资本、架桥资本、陕西基金、曲江金控、山东魏桥集团等投资机构纷纷加码,因诺科技8年完成9轮融资,估值约15亿元。公司如今的目标,则是冲刺IPO。

“以前是从0到1,我现在要做的是从1到100。”呼卫军说道,“无人机巡检只是一个开始,因诺科技还在不断创新产品,我们率先提出概念并正在做的,是给无人机'盖房子'”。

譬如,风电场一般地处偏远,人工巡检需跋山涉水,传统无人机巡检耗时费力,且需操作人员将无人机带至现场。而无人值守机库相当于给无人机“盖房子”,远程操控的同时,可以自动起降、更换电池——该技术突破,能够极大提高巡视效率,也将助力因诺科技分走无人机巡检领域更多“蛋糕”。

呼卫军畅想,未来的社会空间,会充斥各种飞行机器人,替代当下大量多元的人工作业,数智化的空中解决方案服务方方面面……话题及此,其突然从椅子里坐直,眼睛放光,伴随着手臂舞动——乍一看,“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图片来源:因诺科技)

0 阅读:2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