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事件”:或将影响陕西未来格局!

财经西部 2023-03-24 17:44:03

撰 稿︱ 史香玲

编 辑︱ 唐执简

被视为科创界“点火器”的“三项改革”,正席卷三秦大地(截至2023年2月,陕西75所高校的3449项成果实施转化,232个项目成立公司),且正以燎原之势向全国蔓延。

当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单列出来,区别于原先“一刀切”的国资管理制度,打消顾虑的高校教师们,纷纷瞄准“卡脖子”技术,将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但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并非终点。于激活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而言,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近期,《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调研“三项改革”,并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李飞、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罗剑等深入交流。硬核科创者的价值观与创新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眼下,陕西官方推出“三项改革”2.0版,持续“摸着石头过河”。

在《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看来,随着这场源起陕西的科创旋风愈刮愈烈,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群起创业,全国多地高校、政府开始学习借鉴,或将深刻影响陕西乃至中国未来二十年科技产业发展格局。

01科技人才回流

“在国外基本上把小孩上学的钱都挣够了,现在希望实现一个小小初心。”游走于欧美16年的李飞,心里始终埋着一粒种子,等待时机成熟。

2018年,他意识到时机成熟了,离开供职的世界500强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从美国休斯敦跨越12000公里回到西安。

再次踏上这片曾经度过大学时光的故土,李飞以“陕西省青年百人”的身份,加入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坐落于雁塔区含光路的西安石油大学,校园东门两排高大参天的梧桐树,叶子黄了绿,绿了黄。

李飞在斑驳的实验楼里带领团队,攻坚国内能源行业“卡脖子技术”——智能定向钻井设备,用于非常规油气、地热和碳封存等能源开发。

以石油钻井为例,每10米需要接一根钻杆,由铁钻工将两根钻杆拧紧。以前大部分铁钻工的操作为手动控制,如果没拧紧,或者拧过头,后期都容易造成螺纹损坏,甚至发生井下事故,导致井毁人亡。

“超过1%的误差,都会造成荷载,但是手动拧铁钻工的时候,谁能知道拧到70%还是已经到了90%?”李飞解释。

从其介绍的数据来看,美国铁钻工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0%,中国的铁钻工普及率仅10%。未来五到十年,中国铁钻工将加速发展。这也意味着智能化定向钻井设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李飞称:“一台70米的石油钻机,比30层楼都高,我站在钻机底下,都看不到顶。如果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石油钻机,就可以自动上紧钻杆、自动矫正,并收集分析数据,提高钻机运行效率,减少井下事故。”

但是智能化定向钻井设备的开发难度堪比“地下导弹”,需要在高温、高压、震动等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运作。

技术开发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一步步实现。

目前李飞团队已经拿下诸多专利,但是纸上的技术,如何实现生产化,是悬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

02 打消创业担忧

陕西高校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焦虑来源于学校的态度。

“我从国外回来以后,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对流程不了解,又担心学校不认可。”李飞说道。

改革的春风,从2022年初开始吹起来了。

陕西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发布政策,在省属综合类、理工类高等院校中,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工作。

为此,西安石油大学成立专班,校领导亲自挂帅。学校支持的态度,一举打消了李飞的顾虑。

他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经过秦创原组织专家评审过后,得到春种基金100万元融资支持,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陕西智钻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钻工自动化扭矩测控及数据分析。

2022年9月,天气炎热,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组织的西安石油大学路演现场,李飞向台下的十余位投资机构负责人宣讲科研成果,一同参加路演的还有西安石油大学的5位老师。

“秦创原不断组织路演,就是希望民间资本也加入进来,共同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李飞向《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回忆说,那场路演结束后,清控科创、启迪之星等数家投资方,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投资方看中的正是技术的潜力。

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实验楼里,李飞快步穿过充满历史感的楼道,走进一间实验室,拿着3D打印出来的模型,满脸兴奋地介绍团队研发的新技术。他的目标很明确:“2023年要达到高新企业的标准。”

据悉,2022年2月至今,智能定向钻井设备已经在四川某油气井钻井平台上成功安装应用,截至目前成功记录数据30000条以上。目前李飞还在跟宝石机械、北京石油等潜在客户对接。

谈及企业的未来,李飞诚恳说道:“希望以后可以走向上市,当然上市并不是去圈钱,而是拿到更大资源去做我愿意做的事。”

一颗小小的科技种子,正在春天破土而出,孕育出希望。

李飞的初心亦是如此,“我参加过我女儿筹划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给秦岭脚下的一些留守儿童送科学实验的盒子。我们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希望能够带领更多的年轻人进行科技创新。”

03 走向国产化之路

当李飞穿梭于实验室研究定向钻井技术时,罗剑在西咸新区沣东创智谷的无尘车间里,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对手掌般大小的温度传感器芯进行高精度分级。

寒意尚未褪去的2月清晨,走进4层、6层厂房密集排列的沣东创智云谷,除了偶尔传出的机器加工声音之外,这里略显安静空荡。

向园区最里边走去,近期被媒体、官方、企业频繁探访的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身穿白色条纹防尘服、戴着眼镜的罗剑,从展陈柜中拿出一款民用薄膜铂电阻传感器,他开始信心满满地讲到,“这款产品卡住中国‘脖子’30多年,主要是国外的一家公司把成本压下来了。现在国际市场上大概7到8块钱一支,像国内有些研究所,他们的产品大概200块钱一支。”

而罗剑科研团队研制的薄膜铂电阻,比国际同类产品价格低30%-50%左右。

据悉,薄膜铂电阻是一个标准化器件,覆盖-200℃~+1000℃测温范围,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用电器、暖通空调、生物医疗、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广泛的应用领域,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量。罗剑估算,市场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大概在3亿支/年。

除了薄膜铂电阻的国产化替代,罗剑科研团队的国产化道路走得相当彻底,就连生产设备都是国产,“这台激光调阻机就是我们跟别的公司一块研发的。因为在国外这一台设备要卖200多万元,我们的大概是50多万元,整套设备价格降下来是500多万元。”

04 看中长期主义

罗剑的规划很清晰,前期投入还在回本,而且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长期投入,短期内收益微弱。

“其实学校和其他股东都不看重挣多钱,他们觉得五年之内肯定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大家想做这个事情,更看重长期效应。”

虽然公司才刚刚起步,技术打磨、产品生产、管理运行等流程还在理顺当中,但是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罗剑坦言,政策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三项改革”政策中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相当于让成果管理、成果转化“风险免责”,“这一条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消除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让我们有底气来做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成立之初,罗剑在寻找场地上犯了难,因为生产线对场地的面积、承重层高、排放管理均有要求。

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

专门与其对接的秦创原科技经纪人,为此四处奔走,找到了现在这块1260平方米的场地,并且三年免租。要知道,同样面积的场地,市场租金每年都在五六十万元,三年免租将近省下150多万元。

这对初创企业而言,无异于解决了燃眉之急。

“三项改革”政策掀起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浪潮,在陕西高校迅速蔓延。据悉,仅在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新增20家成果转化企业,实现了翻倍。

罗剑分外感慨:“西安有这么多高校,科研成果也很多,此前部分成果被束之高阁,现在政策打通之后,科技成果产业化就是水到渠成,这对西安的产业升级也很关键。”

走出沣东创智云谷的时候,阴霾散去,太阳明晃晃地照亮脚下的路,或许终有一日,等待技术聚沙成塔,这里将成为上市企业的“摇篮”。

05 最终决定留下来

从沣东创智谷向西5公里到达秦创原金湾科创区,在一处近5000平方米、14米层高的加工厂房,水处理设备加工与制造生产线快速运转,墙上的蓝色标语分外醒目——“检测实验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这里是西安唯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廷林依托团队研究成果转化而成。

跟水打交道是他们的日常,如何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繁殖、削减内源污染等,让水库变得更干净、水质更安全,保障城市健康饮水,这既是国内外面临的共性难题,也是一直令黄廷林倍感焦虑的问题。

经过20年持续攻关,单就扬水曝气水质原位改善技术而言,其科研团队就研制了1-4代技术装备80套,应用于西安、深圳、北海等7个城市9座水源水库的水污染应急控制与改善工程。

扬水曝气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水源水库中藻类、嗅味、pH、铁、锰、氨、硫化物的超标污染问题,效果显著,保障了超200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节省制水成本90%以上,且大幅降低了饮用水DBPs(消毒副产物)等健康风险。

“最早的成果转化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设备主要靠委托代加工,但生产的设备质量难以控制,这一家不行了换下一家,老换也不是个事儿。”黄廷林说道。

随着研发成果日益丰富,成立企业的事情越来越紧迫。

到了2021年,黄廷林在江苏盐城考察时,被当地的企业落地优惠政策吸引,“当时已经联系得差不多了,准备谈正式条款时,碰上疫情,就先暂缓了。”

期间,秦创原科技经纪人主动上门联系,宣传“三项改革”政策。但黄廷林还是有些犹豫,他们急需加工厂房,并且对场地的面积、层高、水源的要求很高,这么多年一直没找到满足要求且租金合适的地方。

最终秦创原科技经纪人协助解决了厂房问题,并且三年免租,每年能省下120万元左右的租金。

黄廷林长舒一口气:“肯定还是想在陕西,团队都在这儿,工作比较方便。而且‘三项改革’政策理顺了原来模糊不清的机制,现在有这个条件,大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

06 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2021年11月,西安唯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目前,该公司共投资500多万建设两条生产线,一条是水处理设备加工与制造生产线,另外一条是催化氧化活性滤料试验与制备生产线。2021-2022年,公司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员工管理人员和设备加工人员共20余人。

在黄廷林眼里,企业经济效益并非眼下的首要目标,解决水库水质污染问题排在更前面。“全国尚未解决的水库水质污染问题,如果我解决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个自然也会产生经济效益。”

甚至了解到某革命老区水源水质改善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足后,为满足技术要求,黄廷林直接捐赠了一台几十万的设备。

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黄廷林还有很多的设想,或许可以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尝试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为其投资、建设水污染原位控制或水处理系统,后期逐年收取水费,覆盖成本。

但是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令脑海中的想法难以落实,黄廷林坦言:“我了解的就是一些大的模式,你叫我去把这种模式实现,我确实也没这方面的经验,也没这方面的能力。”

类似困扰并不鲜见,陕西高校教师成果转化,部分企业都会招募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或者由合伙人进行管理,高校教师则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更新,但若是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则是必不可少的。

等到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黄廷林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自己投钱、承建研发基地,打造水与环境技术研发中心。

“能够看到‘三项改革’的政策在不断完善、升级,如果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服务不同类型的企业,比如为需要小型办公场所的企业匹配产业园,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可以自建工厂,选择余地就更大了。”

07 改革步子再大些

当然,无论场地购置、厂房建设、成果转化还是企业管理,都属于末端转化。

在黄廷林看来,打通成果转化的瓶颈固然重要,但若是要形成长期的良性发展机制,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应用基础创新、技术持续研发改进、技术装备研制才是核心。

创新的可持续性,需要制度激励和保障。

目前,“三项改革”政策中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譬如,陕西高校部分教师已经凭借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晋升为科技成果转化系列副研究员。

黄廷林则提出了另一个解决策略,“高校教师在教学任务、职称评定之余,真正能有时间专心攻克技术难题的人并不多。若是可以在高校增设科研编制,增列相应的研究员职称系列,或许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释放创新活力。”

此外,突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等问题,亦是保护创新的必要路径。实际上,《财经》丝路经济研究与一些律师事务所交流时,对方也普遍反映,初创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政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目前,“三项改革”政策2.0版本已经出台。

仅从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2月,陕西75家试点高校院所中,38383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其中232个项目已经成立公司、开张运营;184名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1795万元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形成了“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

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等到科技成果转化从“春天”走向“盛夏”,或将搅活陕西产业经济转型的源头活水。

注释:

[1]三项改革:2022年3月,为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力加速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涉及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

20 阅读:17306
评论列表
  • 2023-03-25 08:41

    你家30层楼70米高?你是小矮人吗?

    葫芦头泡馍 回复:
    他应该想说的是石油70钻机,可以往下钻7000米。
  • 2023-03-25 10:11

    一切宣传都是问号

  • 2023-03-25 09:20

    石油大学李飞这个项目不错,[点赞][点赞]

  • 2023-03-25 16:52

    大锅饭行不通的枷锁🔒太多论文转化太少太慢。就看西湖大学了。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