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数据,揭示了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前九个月的工作成果与成效。
数据表明,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斗争中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维护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尊严。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今年1月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270.3万件次,这一数字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的关注与参与。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达到75.6万件次,占比相当高,这既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一种信任,也是对反腐工作的一种期待。
在处置这些信访举报的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58.4万件,立案64.2万件。这些立案案件中,不仅涉及基层党员干部,更有省部级干部58人、厅局级干部3263人、县处级干部2.6万人以及乡科级干部8.9万人。
这些数据无一不显示出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工作中的决心与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58.9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6.1万人、政务处分17万人。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特别是省部级干部,前九个月共有53人被处分,这充分表明无论职务高低,只要触犯纪律和法律,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处分的对象中,不仅有党员干部,还有大量的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共计40.7万人。
这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工作中不仅关注党员干部,还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确保全面性和深入性。
除了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外,纪检监察机关还积极运用“四种形态”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1至9月运用“四种形态”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的数据通报,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期间惩治违法乱纪行为的丰硕成果与深刻内涵。
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这一时间段内,共计批评教育和处理了147.9万人次,这一数字彰显了打击违法违纪的力度。
其中,第一种形态—即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的运用尤为突出,共计处理了88.2万人次,占总人次的59.6%。
这一数据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中更加注重于预防与提醒,通过及时的批评教育和约谈函询,让干部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坚固防线,有效避免了小错酿成大祸的情况发生。
第二种形态,即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9.2万人次在这一形态下得到了处理,占总人数的33.3%。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通过适度的纪律处分和组织调整,促使违纪干部深刻反省、积极改正,重新回归正确的轨道。同时,这也为其他党员干部树立了鲜明的警示,告诫他们必须时刻警醒,切勿触碰红线。
相较于前两种形态,第三种形态—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和第四种形态—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虽然处理人数相对较少,但它们在创建更好的社会形态中的分量却不容小觑。5.1万人次和5.4万人次分别在这两种形态下得到了处理,占总人次的3.4%和3.7%。
这些数字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坚决打击,是对违法乱纪分子绝不姑息迁就的坚决态度。
在反腐斗争中,纪检监察机关还始终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原则,对行贿行为同样保持高压态势。据统计,1至9月期间,全国共立案行贿人员1.9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972人。
这一举措不仅有力震慑了潜在的行贿者,也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