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与产品,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成为了整体商业的两大分部,且从商业本质来看,在没有产品的前提下,谈服务;在服务缺失前提下谈产品,已然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情况。
但从收益的结果来看,其实如此情况,也衍生出了一些天价事件,而从影响范围来看,现如今,通马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且已经有了骗局这样的描述。那么具体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01天价疏通马桶
根据相关的央视报道来看,12月初左右,上海的有关部门捣毁了一个以疏通管道为名,推销高价产品的团伙,这个团伙内一共37名人员,共计超过600万人民币的不良获益。
而从实际来看,这个团伙给到的商业价值,其实已经偏离了服务的意义,主要的逐利点在于产品。
也就是在准确的定义后,是由疏通马桶的服务行为上升到了销售天价产品。
有关部门的公示消息,这一团伙在收费方面,普遍为千元至万元之内,也就说明,推销产品并不是其后期的行为,而是从一开始,他们就打算利用天价产品来完成自身的获利。
但从成本角度来看,这些售出天价的马桶疏通产品,其实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产品,在市场中,消费者都可以找到,且根据业内人士表述,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实仅有4元左右。
而为什么收费却在千元到万元之间呢?其实也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更多的市场行为博弈。
02产品连接服务
从商业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竞争中,仅满足产品或是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并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产生。
而将服务连接产品,显然成为了企业方面最好的选择,例如阿里以及华为等知名企业,就是产品连接服务的代表。
而这个团伙,是怎么做到产品连接服务的呢?其实就是在于他们的服务起点,在于免费检测下水道的服务。
当业主下单之后,团伙成员便会立即上门对于其进行服务,但在所谓的服务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成员方面会利用各种借口支开业主。
与此同时,开始使用单瓶售价500元左右的下水道疏通液,而整体服务售价千元到万元,也是根据成员使用了多少的下水道疏通液。
一般正常情况下,成员会在业主不在旁边时,至少使用3~5瓶下水道疏通液。
根据上海方面公示的案件数量来看,在上海已经发生了300多起的相关事件,每个业主的平均损失,已经达到了20000元左右。
但是,这样的情况,仅是单一事件么?其实也并不是,或许上海方面的事件仅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而已。
这样的事件产生的原点在于的,是服务连接产品,但如果硬说是因为产品连接服务才导致事件产生,也有一定的不负责任。
或许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在商业的环境催化下,逐利者方面已经改变了逐利形式,偷换概念,也成为了他们的底层心理。
03偷换概念实为事件本质
此类事件的产生,其实主要是因为“检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般情况下,利用专业术语或是某些化学名称的描述,都会起到一定的专业化影响,当业主被描述中的专业化吸引之后,业主也陷入了团伙的偷换概念之中。
简单来说就是,制造出专业的假象,来吸引并不了解真相的消费者,利用人们对于专业的依赖心理,来进行市场的博弈。
此类博弈环境中,其实并没有过多的专业程度,与一般的疏通下水道并没有过多的差距,如果有差距,那么也仅是,普通的疏通下水道,往往仅是提供单一的疏通服务。
而这个团伙或是同类型事件的团体,往往在描述时,已经将自己变成了领域内的专家,甚至通过互联网等宣传手段,进行检测必要性的过度宣传,但无论形式怎么改变,其实都是偷换概念。
那么,为什么偷换概念可以奏效呢?其实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信息链条并不完善。
虽然同类型的检测机构,也有符合实际价值的专业机构,但由于信息链的不完整,也导致了人们只知道检测有必要性,但并不知道检测机构需要一定的资质证明。
而在当他们的专业性描述进一步的扩散之后,随着各类型微信群中的消息,互相传导后,也使得偷换概念的效果进一步扩大。
而如果人们想要避免,陷入这样的陷阱之中,或许在平时也应该主动的多去了解各类型的新闻,以保证自身不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