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内森·黑尔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遗憾的是,我只能为我的祖国奉献一次生命。
这句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中央航校学员合影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所学校十分出名,就是中央航空学校。
这所学校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学校的师资,也不是因为学校软硬件条件,而是因为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也就是飞行员,从毕业到牺牲基本上只需6个月。
能进入航空学校的基本上是非富即贵,而且都是有文化的大学生,例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就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他本来准备走实业救国这条路,但是抗战全面爆发后,林恒决定投笔从戎,报考了航空学校,成为了中国空军航空学校的第十期学员。
所以有人称,航空学校的学生是一群立志报国的富二代,此言非虚。
航空学校的校门口就写着一句话:贪生怕死莫进来。
当时中国空军的家底非常薄弱,战斗飞机、教练机都严重不足,学员们训练飞行的时长远远无法与日本飞行员比,当战争来临时,可以说损失一架就少一架,无法弥补。
在与日本飞机进行空战时,可以说起飞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鬼门关,但即使这样,英勇的战士们也毫无畏惧,甚至取得了重大战果。
刘粹刚
刘粹刚,航校二期毕业生,1913年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名东北人,在面临国破家亡之际,他依然投笔从戎,立下壮志“失土不可不复,国仇不可不报”。1934年,刘粹刚从航校毕业,抗日战争期间,刘粹刚驾驶战机多次与日本战机展开恶战,以寡敌众,从8月16日首开纪录到10月中旬,共击落敌机11架。
1937年10月,在支援忻口战役的途中,在迫降时飞机不慎撞上了高平县城东南城垣上20多米高的魁星楼,不幸牺牲,时年24岁。
刘粹刚曾说: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投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高志航
高志航,1907年出生于辽宁通化,1920年他投笔从戎。1937年8月14日,日军空袭杭州笕桥机场,企图摧毁中国空军力量和机场设备。高志航率领第四空军大队上空迎击,缔造6比0的战果,首开对日抗战空战全胜纪录,被誉为“空军战神”。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一四”空战,此次空战告捷,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部队遭遇敌机空袭。高志航不幸牺牲,殉国时,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时年30岁。
牺牲前,高志航曾留下这样一句话:
身为中国空军,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
乐以琴
乐以琴,1914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芦山县,淞沪会战期间,乐以琴与日军18架飞机展开空战,击落敌机4架。南京保卫战期间,又先后击落日机8架。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打到12月3日的时候,空军仅剩乐以琴、董明德二人升空作战,而他们要迎战的则是数十架性能优越的日本战机,两架对几十架,何其悲壮。
12月3日,乐以琴、董明德二人驾机升空,他们深知,这次升空他们将再也无法回来。在迎战数十架日机的战斗中。乐以琴的战机中弹,跳伞时头部受重伤不幸去世,年仅23岁。
下面是乐以琴的语录:
为了争取民族生存,宁可让我的身和心永远战斗、战斗,直到最后一息!我爱我的父母,但我更爱我的国家,更热爱我全民族。——乐以琴入伍自传
我决以鲜血洒出一道长城,放在祖国江南的天野!
中央航空学校的铭石
在当年的中央航校里,曾有一块被称为“精神堡垒”的铭石,上面刻着学校的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豪言壮语,视死如归。他们做到了。
当年的中央航空学校,从战争开始到结束,这所学校毕业了16期优秀飞行军官,共有1700多名学生,驾驶战机冲上天空,与日寇拼死厮杀,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了国家。
在今天的南京紫金山北麓,有一座航空烈士公墓,其中安葬着870名中国空军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而且大部分都是衣冠冢……
刘翠刚、高志航、乐以琴,正值青春年华,用血染红了长空,他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鲜血为祖国铸造了一道空中长城。
谨以此文向当年的空战英雄致敬,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英烈们致敬!今天,再也没有敌机敢来入侵了,这盛世如你所愿。
因为篇幅有限,空中英雄们的事迹不能尽表,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