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原女排国家队队员陈招娣去世。陈招娣曾是八一女排队员,退役后拥有少将军衔,但在58岁却英年早逝。在陈招娣的骨灰里,她的家人发现了几枚钢钉,那是她在女排国家队时期留下的刻苦训练的印记,在陈招娣的葬礼现场,曾经的女排队友郎平泣不成声,前来为陈招娣送行的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那么,陈招娣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陈招娣1955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从小就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因为天生的体育天赋,1972年陈招娣就在杭州市业余体校接受排球专业训练。1974年,陈招娣被选入八一队,于是她拥有了双重身份,不仅是一位排球运动员,还成为一名军人。1976年,陈招娣被时任国家女排主教练袁伟民选入国家集训队,与周晓兰、张蓉芳、孙晋芳等中国体育迷都耳熟能详的排球健将一起训练。
1977年陈招娣开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当年与队友一起获得第二届女排世界杯第四名。1978年陈招娣帮助球队获得第8届女排世界锦标赛第六名,1979年随队获得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比赛,陈招娣与队友们迎来巅峰时刻。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赛,经过7轮比赛,女排姑娘英勇顽强,7战7胜,一路连克劲敌,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个冠军也是我国在三大球领域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消息传来一时轰动全国,各行业都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
198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进行了人员的新老交替,袁伟民果断启用年轻球员,部分主力退居二线,此时场上主力轮转,梁艳替换周晓兰,郑美珠替换陈招娣,虽然小组赛稍有波折,中国女排再次获得世界冠军荣誉。

1983年,身体多处受伤的陈招娣退役,此后在北京体育学院读书深造。陈招娣大学毕业后出任八一女排主教练, 1986年出任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在此期间培养出赖亚文、毛武杨、崔咏梅等优秀球员,并带队获得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世界青年锦标赛第三名。1989—1992年陈招娣辅佐胡进,担任国家女排领队。1993年陈招娣重回部队,到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后官至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7月,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2008年奥运会期间,陈招娣还与宋世雄一起解说了奥运会女排的比赛。
早在1978年,陈招娣在八一队比赛中,左臂枖骨曾经受伤,1979年6月,在与日本队比赛中,皮球击中了陈招娣受伤的左臂,导致左臂枖骨断裂。但顽强的陈招娣在之后的全运会比赛中,用绷带吊住左臂,右臂单臂出战,因此被众人称为“独臂将军”。

陈招娣在比赛场上是接应二传的角色,她技术全面,防守出色,关键时刻能经受住各种困难考验。1981年女排世界杯,在最后一场与日本队的比赛中,第三局陈招娣与孙晋芳不慎碰撞腰部受伤,但她没有下场,而是一次又一次救起了日本队的大力扣杀。后来陈招娣腰部越来越疼,袁伟民才把她替换下场,但是当时谁也没有察觉她的腰伤,在第三局中国队落后的时候,陈招娣仍然要求重新上场比赛,并咬牙坚持。当中国女排拿到冠军,大家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陈招娣已经腰疼的站不起来了,他是被队友搀扶着走上领奖台的。因此事后有人给她起了绰号“拼命三郎”。

陈招娣运动员时期先后经历过两次大手术,退役后曾一度摆脱病魔纠缠,又重回心爱的排球场。然而1998年病魔再次袭来,经医生诊断,陈招娣罹患直肠癌,虽然她一直在同病魔做斗争,但最后终于倒在了这个可恨的病魔面前。2013年陈招娣病情加重,开始住院治疗,那段时间,陈招娣被放化疗的疼痛折磨得几乎难以忍受,2013年4月1日因病情恶化,陈招娣不幸去世,终年58岁。临终前,陈招娣26岁的女儿郭晨一直守护在她身边,但就在女儿生日前两天,陈招娣就不幸离开人世。

陈招娣是是老一代女排队员的优秀代表,也是体育界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更是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精神的最好传承。许多媒体回忆球员时期的陈招娣,性格倔强,特别能吃苦,由于腰伤严重,每次训练后,陈招娣腰疼得都直不起身体。医生曾劝她早点退役,否则有全身瘫痪的危险,但是陈招娣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坚持排球训练,陈招娣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直在排球场挥洒汗水,并帮助球队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界锦标赛冠军。陈招娣去世后,《人民日报》曾整版发文悼念陈招娣,并给予她很高的评价:中国体育的楷模,中国军人的骄傲,身留刻苦训练的伤痕,从无怨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最担心因伤痛不能为国尽力。

陈招娣国家队曾经的队友郎平,在队内跟陈招娣是一个宿舍的舍友,因此她们之间更加姐妹情深。在郎平到医院探望生病的队友的时候,陈招娣与郎平谈论最多的还是排球。
2013年4月5日,恰逢清明节,在八宝山礼堂来了许多给陈招娣送行的人,这一天天空还落下了一阵小雨,似乎也在为陈招娣送别,现场笼罩着一片肃穆悲伤的气氛,中国女排的扛鼎人物陈招娣的葬礼在这一天举行。袁伟民和陈招娣的家人们都来了,新老女排的邓若增、张蓉芳、陈忠和、朱玲、周建安、赵蕊蕊等人也都来了,许多人闻讯后专门从外地赶来,就连礼堂外都挤满了前来吊唁的人群。此时此刻,人们都要再来看一眼这位曾经的女排功勋队员。陈招娣的离世,是中国排球事业的巨大损失,陈招娣的葬礼,也真正成了举国共哀的大事。

在陈招娣的遗体火化后,她的家人从骨灰中找到了几颗钢钉,这些钢钉陪伴陈招娣走完了余生,这些遗骸不仅是陈招娣身体受伤的历史见证,也是老一代女排挥洒汗水和奋力拼搏的最好见证,在陈招娣身上,女排精神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看到这些,大家更觉得悲痛难忍。

受陈招娣的影响,她的女儿长大后,也从事排球事业,起初做运动员,退役后做了一名排球裁判。女儿深深知道,在排球赛场,有母亲陈招娣曾经打造的传奇人生,在这里女儿还可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当年与陈招娣首夺世界冠军的十几个队友,因为深知排球训练的艰苦,只有她的孩子选择了排球。

陈招娣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在中国体育事业整体落后的年代,老一代女排姑娘用努力拼搏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赢得了冠军荣誉,也获得了世人的尊重。老一代女排的拼搏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国内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提起女排和女排精神,人们都不由自主翘起大拇指,对她们发出由衷的敬佩。(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郎平是猫哭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