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开通“先用后付”,“国补”被商家“薅羊毛”?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有话要说

荔枝新闻 2024-11-23 19:11:04

莫名开通“先用后付”,消费者误购风险增加,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国补被商家“薅羊毛”……昨天(11月22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了《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除规则复杂、直播间套路等老问题外,预售价反而贵、国补被商家“薅羊毛”“先用后付”消费陷阱等新问题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从10月14日—11月12日,今年的“双11”被称为“史上最长双11”。今年的“双11”优惠活动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为消费再添一把“火”。在真金白银的政策拉动下,长三角地区市民消费热情被进一步点燃,尤其是家电家居销售呈现火热景象。舆论普遍表示,今年的国补“真香”“不用拼命抢,不需费神算,轻松就能便宜买”。然而,《报告》指出,有部分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国补被商家“薅羊毛”。

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徐悦告诉记者:“在‘换新’消费中,也有一些新问题露头,部分商家‘乱操作’影响了补贴落地后的实际体验。有消费者称,补贴政策出台后,此前关注的商品突然涨价,补贴后的价格与补贴前差别不大,有的甚至更贵,部分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借机‘薅羊毛’,有消费者质疑‘国补到底进了谁的口袋’。此外,还有少部分消费者反映存在获取补贴不顺畅、流程复杂等问题。”

有安徽网友反映,去某平台看了下,产品都是先涨价再扣除国补,消费者享受国补后的购买价跟国补政策落地前的价格一样,说白了国补都进了商家的口袋,消费者没得到真正的优惠。

对于这位网友的吐槽,江苏网友赵先生也有这种感觉,他告诉记者:“我是真的不知道国补是给我们发的还是给商家发的。平时双11也有打八折的,这下国补一发,商家不给发券了,反而我们买个东西,要各种填信息,各种跳转,各种下银行的app,也没有便宜多少。”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024年“双11”期间(2024年10月14日—11月12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数据显示,2024年“双11”期间(10月14日—11月12日),系统共收集长三角消费领域舆情信息共计4165761条。其中消费维权类舆情信息197498条,占舆情总量的4.74%,相关信息呈曲线波峰走势,11月11日当天信息量达17596条,出现高峰。

《报告》还指出,“双11”期间,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有网友发文称,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求助网友是否可以退,引发舆论热议。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指出,“先用后付”、“0元下单”、“免密支付”等等此类看似“零痛感”的下单模式,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免费”的错觉,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加剧消费者误购风险。

“先是莫名其妙被开通‘先用后付’,想要关闭也很难,常常找不到关闭入口,操作复杂。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莫名开通先用后付之后影响使用‘双11’凑单、满减、付尾款等功能。”徐悦说。

“双11”期间,各大平台“先用后付”的现象十分普遍。中招的人也不少。有上海网友表示,突然发现,自己用了“先用后付”的商品,最后实付款都不包含定金,而付尾款凑单的时候,定金也不在凑单金额里,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开通的,以为没啥,现在才发现这个商家有点骗人。江苏网友魏小姐也告诉记者:“我本身比较排斥这些,所以不主动申请,但在支付时莫名其妙地默认选中了‘先用后付’。还曾遇到过如果不选‘先用后付’就没办法支付的情况,我只能把订单关掉。”

消保委指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资质、补贴发放、商家经营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政策红利切实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呼吁消费者不断加强健康消费理念建设,以更智慧、更从容、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行为拥抱消费升级。在购物前要仔细研究以旧换新活动规则、留意价保期限、阅读红包的使用范围和期限等,合理安排购物计划,优先选择信誉和口碑好的大型商家或知名电商平台参与活动。

江苏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居上说:“我们建议,消费者如遇到商品与宣传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向商家反馈,并将往来邮件、平台聊天记录等证据进行保存,以便维权使用。此外,对于用户协议、交易规则等文件应仔细阅读,对涉及个人信息的事项也要谨慎操作。”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汪泽)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