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晚清汉族重臣,没他们大清也许早就亡了

历史AB面 2018-12-20 21:00:35

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虽然在建国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汉人的帮助,但是在清朝前期乃至中期的官僚体系中“重满轻汉”的倾向却一直存在,比如在六部之中清朝会设立双尚书、双侍郎,满族和汉族各有一位,但是权力的分布却极不平衡,全部以满族为主。不过随着满清政权的日益稳固,许多的满族子弟变得骄奢起来,再加上满清统治者为了笼络汉人以加强统治,在朝堂之上汉人所占的分量也逐渐变重,这种情况在清朝后期变得日益明显,甚至成为了满清王朝能延续统治的顶梁柱,下面咱们就来看一下晚晴朝堂上的那些汉族重臣。

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地主家庭,是儒学大师曾子的第七十世孙,自幼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在十年内连升七次,道光二十八年时已成为二品高官,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本的八旗军、绿林军早已腐朽不堪,无法抵挡太平军如潮的攻势,曾国藩趁机在家乡组建了湘军,并最终攻灭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也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除了武功之外,曾国藩还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他的倡导下中国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并派遣了一批赴美留学生,堪称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在文学方面,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推进了儒学的发展,并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治十一年,曾国藩病逝,朝廷为此辍朝三日,并追赠其为太傅,谥曰文正。

李鸿章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1844年考中举人后曾于曾国藩宅邸接受教习,并拜在曾国藩门下,在湘军组建之后李鸿章又入曾国藩幕府担任幕僚,负责起草文书,后因与曾国藩产生分歧,李鸿章回到老家组建了淮军,并在军制上效仿国外,大大提升了战斗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天京后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戴双眼花翎。同自己的老师一样,李鸿章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两江总督人上就建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制造局,在中国近代早起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同治十一年又督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另外他所创办的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最终覆灭于甲午海战之时。1901年在签订《辛丑条约》之后不久,李鸿章病逝于北京,死后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号文忠,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李鸿章可以说的声誉甚隆,慈禧太后称他为再造玄黄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

左宗棠

左宗棠,湘军著名将领,咸丰九年加入湘军幕僚,并从此声名鹊起,引起朝野关注,当时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次年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了五千人组建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4年左宗棠率兵攻克杭州,并控制浙江全境,因功封二等恪靖伯、太子少保,并赐黄马褂,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左宗棠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太平天国被镇压当年,陕甘发生回变,并波及新疆,沙俄趁机侵占伊犁,经过多年的筹备,1876年左宗棠正式出兵,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左宗棠也因功被加封为二等恪靖侯,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在左宗棠的建议下,1884年清廷正式建立新疆省。1885年左宗棠病逝于福州,追赠太傅,谥文襄。

张之洞

张之洞,号香涛,时人称之为张香帅,十六岁时中解元,二十七岁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工业上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其中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同时也是亚洲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在教育方面,张之洞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创办了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等,对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1909年张之洞病逝,谥曰文襄,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刘坤一

刘坤一,湘军名将,二十五岁时加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因功升任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后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被任命为钦差,节制关内外各军对日作战,1901年与张之洞联名上《江楚三折》,主张育才兴学、整顿朝政,开启了晚清改革的先声,但不久之后去世,赐谥忠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