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称,特朗普的特使威特科夫,带着之前透露过部分信息的切割分管方案,前往圣彼得堡和普京谈了四个多小时。后者虽然额外提出了几点要求,但基本赞同这份方案,唯一的问题在于,乌克兰恐怕不太赞同。
威特科夫的切割分管方案,实际上将乌克兰分为三块:其中第聂伯河以西的广阔土地,由英法组成联军控制;第聂伯河以东且仍然在乌克兰手中的区域,继续由乌克兰军队驻扎;第聂伯河以东由俄罗斯控制的地区,仍然由俄罗斯接手,核心就四个字“就地停火”。《泰晤士报》之前在文章里,神神秘秘地提到“效仿二战后占领德国的方式”,搞得大家以为有多夸张,现在看起来手段并不离谱。但美国上来就同意“让俄罗斯实际控制乌东四州”,是真的出人预料。
从三年前动手开始,俄罗斯最关键的诉求,一直都是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半岛。现在这个切割分管方案,实际上距离俄罗斯诉求,只差四分之一个赫尔松。因为自从乌克兰“赫尔松大反攻”失败后,俄军就一直向北进攻,现在已经拿下赫尔松75%的土地,乌克兰手中只剩下该州北部少量区域。而美国似乎生怕俄罗斯不同意,还承诺一旦俄罗斯支持这个方案,就将部署在波罗的海三国的军队撤走,实在是离谱。
波罗的海虽然在2004年就加入北约,但之前参与度很低,直到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才开始考虑在波罗的海驻军。目前,爱沙尼亚的塔帕、立陶宛的茹克拉和拉脱维亚的埃勒瓦尔德三个基地,均有北约军队进驻。而美国在去年还主动对波罗的海三国,提供2.28亿美元的援助,并规划了一份为期五年的防务合作,准备将三者打造成抵抗俄罗斯的“桥头堡”。此外,波罗的海三国本身也积极发展国防,比如说爱沙尼亚就将其陆军重组,建立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第一个师级主力部队,立陶宛也与德国莱茵公司合作,准备建造一座全新的炮弹加工厂。
就更不用说,波罗的海三国为支持北约军队进驻,每年仅各自支付的后勤保障和燃料费用,就不低于3亿美元。这么浩荡的架势,居然在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口中可以随时放弃,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往好的方向看,这说明特朗普是真的想结束战争,为此几乎是不惜代价,但对于乌克兰而言,这也是让其心凉且害怕看到的一幕。而眼见美国这么好说话,俄罗斯赶紧要求把敖萨德也纳入控制范围,这次威特科夫没有给出回应。
刚准备谈判,就发现对手开价居然和自己的目标差不多,这种幸福的场景是真不多见。问题在于,真正在战场上和俄罗斯鏖战的乌克兰,现在对这个方案一句话都没说,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俄罗斯虽然欣喜于威特科夫带来的方案,但事后发表公告时,俄罗斯代表佩斯科夫仍然提到“议题非常复杂,将是个漫长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不看好美国能迫使乌克兰,接受这个对俄罗斯非常有利的方案。
从历史经验来看,“就地停火”是比较现实的做法,但这并不代表双方一开始就能接受这种方案。威特科夫拿出的方案有一定价值,不过既然没有参考过乌克兰的意见,实际上落地的可能性也不大。在俄乌双方分歧依然巨大的情况下,只有继续消耗到一方彻底撑不住,才有可能实现最终停战。
打才是硬道理,打赢了才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