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界等着特朗普实现承诺,斡旋俄乌停火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却在18日对欧洲多国代表表示,“如果进展不顺利,美国将在几天后放弃调停”。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是鲁比奥的个人想法,没想到特朗普也在18日下午,公开发表了类似的言论,这下子就很热闹了。
“尽快结束这场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残酷又没有意义的战争”,是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也是他一再用来攻击前总统拜登的理由。如果俄乌战争迟迟不结束,美国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援助,那就和拜登时期没有什么区别。更关键的是,前两天特朗普刚提到,要在24日和乌克兰签署正式矿产协议,甚至已经在17日签了备忘录,要是俄乌不停战,这份协议签了也跟没签差不多,毕竟谁也不可能去战区采矿。因此,这次放弃调停的说法,其实又是一次典型的极限施压,只不过对象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
美国维特科夫带着那份切割分管乌克兰的方案,前往莫斯科商议时,就已经表现出对俄罗斯让步的态度。这次鲁比奥以“推动俄乌停火”的名义,召集欧洲代表开会,实际上递交了更加详细的《持久和平框架》草案,里面除了保留维特科夫“就地停火”思路,实际上任由俄罗斯控制乌东四州外,还呼吁欧洲一起放宽对俄罗斯制裁,甚至明确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等于是对俄罗斯全面妥协,以获得俄罗斯方面认可这份方案。
现阶段,美国对乌克兰援助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军事装备和资金援助,这一块也是特朗普上任后削减最多的。与之对应的,是在4月中旬“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里,各方商量援助乌克兰具体事宜时,美国破天荒退居二线,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甚至是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参加,也没有提出任何实际援助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一方面凭借之前的库存苦撑,另一方面极力向欧洲求援。德国倒是很大气地表示,要援助包括IRIS-T防空导弹、“豹”式坦克在内的大批武器,但数量远不能和美国相比。
另一部分主要是情报和信息支持。比如说之前乌克兰屡屡使用无人艇和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海军基地,甚至是腹地内空军基地,背后就有美国卫星监视和远程引导体系的参与。欧洲在这个领域的水平非常差,之前法国曾短暂尝试,在克里米亚半岛对面部署E-3预警机,但很快就放弃了。乌克兰现在实际上依然得指望美国,这也是其最大软肋。
在正常情况下,乌克兰肯定不会同意《持久和平框架》这个方案,美国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有现在“准备放弃调停”的说法,实际上是以美国情报和信息援助为条件,逼迫乌克兰让步。毕竟自从美国削减对乌克兰装备援助以来,欧洲顶替的效果并不好,以至于乌克兰在前线节节败退。现在要是再失去情报和信息支持,恐怕乌克兰就真的要兵败如山倒了。梅德韦杰夫也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回复称“美国撒手不管是明智之举”。
应该说,美国这一次解决俄乌问题的思路很清晰,是先通过谈判落实矿产协议,把收益拿到手。然后再拿着牺牲大量乌克兰利益的方案,获得俄罗斯认可,最后以撒手不管,断绝援助来要挟乌克兰同意。现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比较顺利,就看难度最大、也是最关键的第三步,能不能迈出去了。